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美文鑒賞:最是書香能致遠

關於讀書, 有幾個小故事想說。

童年的大部分時間, 我是在爺爺的小院子裡度過的。 十平見方的小院裡, 爺爺搭起葡萄架, 種了芍藥花。 陽春四月, 小院裡滿是芍藥的香氣, 爺爺便在滿院的綠蔭下, 吟誦起喜歡的文章, 還會用漂亮的小楷, 工工整整把書謄抄下來認真研讀。 爺爺裝書的小匣子放在床頭上, 不准任何人碰, 就算是他極度寵愛的孫子孫女, 也不敢亂動那個書匣。

爺爺去世後, 留下一座老房子, 一些雕花的古樸傢俱, 剩下的便是他的二胡、笛子、嗩呐, 還有那盛滿書的小匣子。 叔叔伯伯們把傢俱搬走後, 我和哥哥如獲至寶般收藏了爺爺的書匣, 小心翼翼地將裡面的一本本手抄書取出來, 讀了又讀, 既有感於書中得來的收穫, 也被老一輩愛書、求學的精神所感動。 從爺爺身上, 我學到了愛書的寶貴品質。

上大學後, 我得到一個在校報擔任學生助理的寶貴機會。

除了寫稿、排版, 讓我對校報產生更多“羈絆”的, 是我的指導老師蘇明華老師。 蘇老師為人溫柔大氣, 他最為鍾情的就是閱讀, 而眾書目中獨愛老子莊子。 我問蘇老師:“據說讀老子莊子久了, 人就會變得沒有鬥志, 是這樣嗎?”蘇老師看著我, 淡淡地笑了, 說:“讀老莊之前, 人們喜歡與他人比較, 讀完老莊之後, 人們就開始跟自己比較, 按照自己內心的希望而活。 ”當你不再以盲目追趕別人為動力, 看起來你變懶了, 但其實這種懶是好事, 它讓你快活, 讓你安寧, 也讓你一直向著自己的目標前進。 時間久了, 你就會慢慢找到自己的初心, 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這種生活, 比起一直努力卻不知道為何而努力的生活, 好上千百倍。
從蘇老師身上, 我看到了讀書人該有的灑脫, 也學到了不忘初心方能砥礪奮進。

到人民大學讀研以後, 導師劉洪珍叮囑我們, 要時刻謹記自己是在讀研一, 而非在讀“大五”, 新的階段要有不同的態度, 一味停留於量的積累, 讀研便毫無意義。 劉老師要求我們每月必須至少認真讀一本書,

寫一篇細緻的讀書報告, 這份報告中既要有對書中各個章節的歸納總結, 也要有對此書優缺點的評價, 導師說這是要培養我們讀書的“野心”。 導師說, 若本科階段是為讀書打基礎, 則研究生階段就要有跳出書籍本身看書的野心。 有了這份野心, 也就不再以仰視的心態去看書, 而是平視, 既能看到這本書的優點, 又能看到缺點, 並在此基礎上思考自己是否有可能超越作者, 能不能做到思維比作者還清晰, 說理比作者還透徹, 翻譯比譯者還精准。 導師常說, 有了野心, 人在閱讀上才會變得更加挑剔, 而這種挑剔, 才會讓你自己的閱讀不斷產生質的飛躍。

工作以後, 瑣碎的事務變多了,

閒暇的時間變少了, 只能“忙裡偷閒”擠時間去讀書。 帶學生寫新聞稿的時候, 我會推薦一些新聞傳播類的書目給他們, 有位學生告訴我, 她讀《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 讀不下去, 覺得讀了也沒什麼用。 談論讀書時, 大家不可避免地會談到讀書的用處。 讀書有什麼用?有消遣娛樂的功用, 有賺錢的功用, 有滿足單純的求知樂趣的功用。 其實, 讀書最重要的功用是改變, 即讀書是否給我們帶來了智慧的啟迪, 是否給我們的生活、人生帶來了改變。 在我看來, 讀書絕不僅僅是發生在把書打開又把書合上這兩個動作之間的時間段, 這只是閱讀活動中最表層的部分, 更重要的是我們從書裡讀到的那些精華, 是否用行動把它轉化為屬於自己的經驗。 讀書以後,我們的智慧是否得以增加,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是否得以提高,心態是否更加平和,與他人的關係是否得到了改善,這都是我們可以從讀書中收穫的東西。

書籍是人類的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從大航海時代開始,經先哲們寶貴的知識和精神為聯結的紐帶,使處於不同空間地域的我們,成為命運共同體。書籍引領我們發現美,給予我們看待問題的不同視角和獨到的經驗。當我們因為書籍變得更加寬容更加博愛的時候,任是怎樣強大的分裂力量都不能將人類隔斷。我想這就是讀書從宏觀意義上於我們的作用。

書聲琅琅,書香濃濃。行走在煙園中,時見有人捧書而坐,伴著嫩葉清香,任風翻頁;時而緊鎖眉間,低頭凝思;時而嘴角輕揚,不經意間輕快地笑出聲來,這些讀書人古樸而純粹,咀嚼文字的蒼涼沉味,深入其心間,寧靜而致遠。在這個泛娛樂化的大背景下,除了娛樂,我們理應為傳統的閱讀保留一方寧靜的空間,在我們浮躁狂熱的時候讓我們冷靜下來思考。文化就是在我們不斷地學習閱讀之中積累,進而薰陶、教化我們,使我們的內心不再冰冷,思維更加健全。人生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應該從讀書中有所得,把從書中所獲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這之後,如若在某個地點記起了某卷書籍的氣息,就像是在赴一場前世之約,似乎靈魂早已與這氣息融為一體。這個地方,也因這氣息,一個個地,鮮活了起來。

孫 豔

值班編輯(謝鳳君)

讀書以後,我們的智慧是否得以增加,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是否得以提高,心態是否更加平和,與他人的關係是否得到了改善,這都是我們可以從讀書中收穫的東西。

書籍是人類的祖先留下的寶貴遺產。從大航海時代開始,經先哲們寶貴的知識和精神為聯結的紐帶,使處於不同空間地域的我們,成為命運共同體。書籍引領我們發現美,給予我們看待問題的不同視角和獨到的經驗。當我們因為書籍變得更加寬容更加博愛的時候,任是怎樣強大的分裂力量都不能將人類隔斷。我想這就是讀書從宏觀意義上於我們的作用。

書聲琅琅,書香濃濃。行走在煙園中,時見有人捧書而坐,伴著嫩葉清香,任風翻頁;時而緊鎖眉間,低頭凝思;時而嘴角輕揚,不經意間輕快地笑出聲來,這些讀書人古樸而純粹,咀嚼文字的蒼涼沉味,深入其心間,寧靜而致遠。在這個泛娛樂化的大背景下,除了娛樂,我們理應為傳統的閱讀保留一方寧靜的空間,在我們浮躁狂熱的時候讓我們冷靜下來思考。文化就是在我們不斷地學習閱讀之中積累,進而薰陶、教化我們,使我們的內心不再冰冷,思維更加健全。人生每一個階段,我們都應該從讀書中有所得,把從書中所獲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這之後,如若在某個地點記起了某卷書籍的氣息,就像是在赴一場前世之約,似乎靈魂早已與這氣息融為一體。這個地方,也因這氣息,一個個地,鮮活了起來。

孫 豔

值班編輯(謝鳳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