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山西省一個縣,以“鄉”命名,縣名起得非常謙虛!

山西, 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 簡稱“晉”, 又稱“三晉”, 古稱河東, 省會太原市。 山西東依太行山, 西、南依呂梁山、黃河, 北依長城, 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 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 山西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 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 目前, 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 其中, 就武鄉縣來說, 人口超20萬, 以“鄉”命名, 縣名起得非常謙虛!

首先, 武鄉縣, 這一縣名和武鄉侯諸葛亮沒有關係, 而是因境內有武山、鄉水而得名。 隸屬山西省長治市。 在地理位置上, 武鄉縣位於太行山系西麓, 山西省東南部, 長治市最北端, 東鄰黎城縣、左權縣, 西界祁縣、平遙縣, 北與榆社縣毗鄰, 南與沁縣、襄垣縣接壤。 武鄉縣歷史悠久, 人傑地靈。 早在新石器時代, 這裡就有人類居住, 據1972年石門村牛鼻灣出土文物考證, 已有7800年歷史。 夏朝時期, 該地區屬古冀州。

春秋這一歷史階段, 今武鄉縣一帶屬於強大的晉國。 戰國時代, 名涅, 城邑在今故城鎮, 先屬韓國, 後屬趙國。 西元前221年, 秦始皇建立秦朝後, 將該地區納入到秦朝的郡縣制中。 西漢建立後, 置涅縣, 屬並州, 縣治在今故城鎮, 區域包括今武鄉縣、榆社縣全部及沁縣北部、祁縣東南部地區。

三國時期, 魏蜀吳三家爭霸, 今武鄉縣一帶為魏國的疆域。 西晉建立後, 涅縣分為三縣, 即武鄉縣、鐐陽縣和涅縣。

由此, 對於武鄉縣來說, 建縣歷史已經超過1700年了。 西元617年, 也即隋朝末年, 從武鄉縣分出榆社縣。 唐朝建立後, 武鄉縣屬河東道韓州。

五代十國時, 武鄉縣先後屬後唐、後晉、後漢的潞州, 後屬北漢。 北宋建立後, 武鄉縣屬河東路潞州。 西元978年, 武鄉縣屬威勝郡。 西元1128年, 金國佔據河南、山西等中原地區後, 改威勝郡為沁州, 武鄉縣屬河東南沁州。

最後, 元朝建立後, 推行行省制, 武鄉縣屬中書省晉甯路沁州。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 武鄉縣隸屬於山西承宣佈政使司冀南道沁州。 清朝這一歷史階段, 武鄉縣屬山西省冀寧道。 1930年, 武鄉縣直屬於山西省。 1985年, 撤銷晉東南地區, 分設長治市和晉城市, 武鄉縣屬長治市管轄。 如今, 武鄉縣作為山西省長治市的下轄縣, 下轄9個鄉, 5個鎮, 總面積為1610平方公里, 總人口約為22萬人。

文/情懷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