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濟南油旋為啥能從清朝傳承到現在?到底有多好吃?

濟南油旋能夠傳承至今不衰有兩大原因:一是經幾代人不斷改良, 口味十分符合濟南人。 二是經過社會各界, 尤其是魯菜從業者的努力, 把這一傳統小吃堅守了下來。 尤其是經過國學大師季羨林的推崇, 油旋被濟南人所廣泛接受, 知名度也有了極大提高。

油旋的來源並非濟南本土, 是清道光年間從南方傳來。 品味本來是甜香的, 加了糖。 而這並不符合濟南人的口味。

於是油旋的從業者進行改良, 把“甜香”改成“鹹香”, 鹹香則是魯菜最大特點之一。 同時, 油旋做法上也進行了改良, 為解決當年人們肚裡油水太少的問題,

油旋的油水較大, 比較香脆, 吃起來如同點心。 其後, 油旋又數次改良, 在用油、用面、用火上都進行了標準化, 一個麵團是一兩, 做好的油旋要能拎著一圈圈拉成線, 每個油旋都要在固定火候下用手按出菊花旋渦出來……

油旋最初是“甜香”後改良成“鹹香”

講到這裡, 還要講段小故事:有人解釋為什麼叫“油旋”時, 稱是因為按出來的菊花如同旋渦, 所以得名。 這樣的解釋挺符合現代人的習慣, 也易於理解。 但是, 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之後, 以聚豐德為主的魯菜大館子寫出來的招牌上, “旋”字的左邊還有“饣”部旁, 寫作“饣旋”。 當電腦漢字輸入法面世後, 這個字根本沒法輸入, 所以人們多用“旋”字了。 而且查找常用字典, “饣旋”字並沒有收錄。 也許“饣旋”字是魯菜從業者生造的字吧, 就像陝西面裡的那個biang biang面。

油旋在上世紀90年代後期曾淡出濟南人的視野。 原因是幾大魯菜館子在走向市場化的過程中, 本來有這門手藝的廚師就少, 而學手藝的人不願意從事這個利潤率低, 製作過程繁瑣的小吃。

之前的油旋廚師始終都是在幾個魯菜名館裡從業, 油旋的做法並不為民間所熟知, 市民也多沒有品嘗過, 在很多人眼裡, 小小的油旋只是一個魯菜小點心, 不如饅頭、米飯來的實在。 當然, 知名度也沒有現在這麼大。

以下內容是本文作者2002年前後與濟南油旋唯一正宗傳人蘇將林的往事:

就在油旋快被濟南人遺忘的時候。 上世紀末, 聚豐德飯店把油旋最後傳承人、已退休回家的蘇將林請回去, 就在飯店後院裡, 一間小屋一塊案板一個小爐, 蘇將林夫妻倆打制油旋, 而前面聚豐德飯店的外賣視窗下, 有一個牌子上寫著“蘇將林油旋”。

當時蘇將林老兩口都60餘歲了, 因為體力達不到, 每天打制的油旋數量有限。

蘇將林的老師叫耿長銀, “當年我跟著老師學手藝, 光是燒火看爐子就3年, 現在的年輕人誰能吃得了這個苦, 因此沒有人幹了。 我教的幾個學生都半路放棄了……”蘇將林的耳朵有些背, 說話的時候要扯著嗓子。

蘇將林和他的油旋

老人對手藝沒有半點兒馬虎,

其中最棒的一個手藝叫“打點”, 就是一邊擀制油旋, 一邊用手裡的擀面棍在案板上敲擊, 擀面棍的兩頭發出“噠噠噠”的響聲。 蘇將林使用的棗木案板上, 打點出來的小凹坑非常多。 “在過去, 賣油旋的從來不叫賣, 就這樣打點。 早晨時聲音可以傳很遠, 想吃的人家就知道油旋要出鍋了。 因為油旋要趁熱吃, 涼了發硬就不好吃了……”當年, 蘇將林這樣說。 估計現在的油旋從業者應該沒有人再會“打點”了。

另外,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現在的很多經營者銷售的油旋不好吃, 除了手藝上的差距外, 盛油旋的袋子也大有問題。 那就是如果用塑膠袋盛, 簡單倒是簡單了, 但熱氣會很快把油旋的脆勁濕透, 使口味大減。 蘇將林說, 正宗的盛油旋袋子是用麻紙的, 吸熱保溫,又不會產生水汽……

油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做過很多改良,比如有雞蛋油旋,並且在香脆上更講究。“很多人做的油旋不正宗,太硬了,扔到十二馬路上能把地砸個坑。”蘇將林說自己作的油旋香脆可口,即使涼了也不會硬得咬不動。

油旋在濟南傳承至今不衰

在此後的幾年裡,蘇將林離開聚豐德飯店,在泉城路衛巷附近支了一個攤子賣油旋。後來泉城路衛巷改造,老人一度賦閑在家,又在改造前的縣西巷支過攤子……據說現在老人的外孫已接過爺爺手藝,在濟南經營蘇將林油旋。

在油旋發展最難的那幾年裡,濟南的手藝傳承者們一直堅守著。這裡面國學大師季羨林也有極大貢獻。因為季老年輕求學時,曾在老濟南吃過油旋。所以,上世紀九十年代季老學生從濟南去北京看望老人時,都要從“張氏油旋”那裡買上油旋給這位國學大師捎去。後來,一直對油旋情有獨鍾季老就為張氏油旋提詞:油旋張,軟酥香。此事經過媒體報導後,油旋被更多的市民所熟知。

吃油旋喝甜沫是絕配

近年來,隨著魯菜不斷改良發展,傳統口味也越來越吸引懷舊的市民。吃油旋、喝甜沫就成了早餐的標配。

香脆可口,油而不膩,價格便宜,這是油旋最大的特點。當然,最後還要叮囑大家一句的是:要趁熱吃,涼了口感會打折扣。

(本文為指動濟南原創內容,已授權今日頭條、百家號、微信公眾號、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網易號同步更新,其他網站和自媒體平臺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吸熱保溫,又不會產生水汽……

油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做過很多改良,比如有雞蛋油旋,並且在香脆上更講究。“很多人做的油旋不正宗,太硬了,扔到十二馬路上能把地砸個坑。”蘇將林說自己作的油旋香脆可口,即使涼了也不會硬得咬不動。

油旋在濟南傳承至今不衰

在此後的幾年裡,蘇將林離開聚豐德飯店,在泉城路衛巷附近支了一個攤子賣油旋。後來泉城路衛巷改造,老人一度賦閑在家,又在改造前的縣西巷支過攤子……據說現在老人的外孫已接過爺爺手藝,在濟南經營蘇將林油旋。

在油旋發展最難的那幾年裡,濟南的手藝傳承者們一直堅守著。這裡面國學大師季羨林也有極大貢獻。因為季老年輕求學時,曾在老濟南吃過油旋。所以,上世紀九十年代季老學生從濟南去北京看望老人時,都要從“張氏油旋”那裡買上油旋給這位國學大師捎去。後來,一直對油旋情有獨鍾季老就為張氏油旋提詞:油旋張,軟酥香。此事經過媒體報導後,油旋被更多的市民所熟知。

吃油旋喝甜沫是絕配

近年來,隨著魯菜不斷改良發展,傳統口味也越來越吸引懷舊的市民。吃油旋、喝甜沫就成了早餐的標配。

香脆可口,油而不膩,價格便宜,這是油旋最大的特點。當然,最後還要叮囑大家一句的是:要趁熱吃,涼了口感會打折扣。

(本文為指動濟南原創內容,已授權今日頭條、百家號、微信公眾號、企鵝號、搜狐號、大魚號、網易號同步更新,其他網站和自媒體平臺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果你有什麼意見和想法請點擊下方的留言。或者點個贊,轉發一下,讓朋友分享本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