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病魔纏身,不改英雄本色

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 羅榮桓受過槍傷, 從1942年起又患上了嚴重的腎病。 由於根據地醫療條件差, 羅榮桓強撐病體, 常常躺在擔架上堅持工作。

1946年夏, 羅榮桓因病情加重被黨組織送到蘇聯莫斯科治療。 8月上旬, 羅榮桓夫婦帶著孩子乘火車到達莫斯科。

羅東進說:“經過4天詳細全面的體檢後, 醫生給父親做了手術, 切除了長了腫瘤的右腎。 不料由於刀口縫合不好, 傷口破裂, 引起大量出血, 不得不再做縫合手術。 醫生看他頭冒汗珠, 緊咬下唇忍住疼痛, 一聲不吭, 翹起拇指連聲贊他是‘真正的英雄’。 ”

“1947年3月, 醫院複查認為父親的腎功能仍有問題, 同時還有高血壓和心臟病, 建議他去克裡米亞療養。 父母正收拾行李, 準備南下, 蘇方聯絡部人員心情沉重地告訴父親, 國民黨佔領了延安。 當時, 蘇聯人都把延安看成是中國的莫斯科。 在蘇聯的衛國戰爭中, 莫斯科沒有淪陷,

蘇聯人對此頗為自豪, 因此, 有些人把放棄延安看成是嚴重的事件, 甚至說, 丟了延安是中國共產黨的錯誤。 在莫斯科的一些中國學生受到這種影響, 也為祖國的革命前途擔憂。 ”

“父親耐心地對他們做宣傳解釋工作。 他對一些蘇聯友人和中國學生說:‘國民黨軍隊佔領延安, 並不是我們被迫丟失, 而是主動撤離。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 這類例子是不少見的。 在俄國歷史上也有拿破崙佔領了莫斯科, 最後遭到失敗的事例。 ’他還引用了1946年7月毛澤東的一段話:‘戰勝蔣介石的作戰方法, 一般地是運動戰。 因此, 若干地方, 若干城市的暫時放棄, 不但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是必要的。 暫時放棄若干地方若干城市, 是為了取得最後勝利,

否則就不能取得最後勝利。 ’他再三強調, 放棄延安絕不意味著中國革命的失敗, 而只能是新的更大勝利的開始;今天失掉一個延安, 明天將會得到全中國。 ”

這時, 羅榮桓的心早已飛回到祖國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的戰場了。 他婉言謝絕去克裡米亞療養, 決定立即回國。 蘇方醫務人員挽留不住, 只得同意。

直到1963年上半年, 羅榮桓仍然抱病堅持工作。

北屯、東進、南下、北捷, 是羅榮桓幾個孩子的名字, 這些極富動感、極具方向感的名字, 集合起來就是對羅榮桓一生征戰的形象闡述。

羅東進說:“1939年2月14日, 我出生在山西長治市常村。 我出生時, 父親正率115師東進。 他得知母親即將分娩後, 匆匆從部隊趕到母親所在的村子, 在堂屋等待著我呱呱落地。

責編 袁毅 美編 童胤文 校對 洪洵

中國人民解放軍檔案館編著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為理想而戰鬥:

開國將帥子女訪談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