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遼代共有九位帝王,竟有八位三十五次謁北鎮醫巫閭山

遼代(耶律氏), 自西元907年—西元1125年期間共有在位皇帝九位。 其中八位三十五次謁北鎮醫巫閭山。 耶律倍被兒子追諡為讓國皇帝, 未在其中數。 特別是耶律隆緒皇帝謁北鎮醫巫閭十二次。

1、遼代第一位皇帝太祖耶律阿保機

遼太祖神冊元年(916)春正月,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出巡遼東, 其路線是由上京臨潢(今屬赤峰市林東), 經醫巫閭山過遼河, 至東平郡(即遼陽)。

神冊三年(919)十二月庚子, 耶律阿保機再次經醫巫閭山去遼陽。 翌年春正月廿七日丙申, 射虎東山。

天顯元年(926)七月, 阿保機率軍經閭山、遼陽北轉再攻渤海國, 後返扶餘城。

2、讓國皇帝耶律倍

天顯四年(929)四月, 東丹人皇王耶律倍自遼陽西渡遼河, 越閭山來朝。 九月四日庚午, 帝(太宗)同人皇王耶律倍去南京(東平郡為南京), 十月三日至遼陽。

天顯五年(930), 人皇王耶律倍起書樓于南京(遼陽), 令人齎金寶, 去幽州市書, 載以自隨數萬卷, 置書堂于醫巫閭山絕頂, 匾曰“望海堂”。

天顯五年四月乙未, 東丹王耶律倍在上京謁太祖廟。 帝(遼太宗)宴(請)東丹僚屬後, 經閭山回京。 是年秋, 東丹人皇王畋於宜州醫巫閭山之麓, 因迫於政治壓力作《樂田園詩》。 南唐明宗(李嗣源又名亶)聞之,

遣人跨海持書密招(耶律)倍。 (耶律)倍因而率從人, 重至每秋畋獵之海濱故地。 唐使再至, (正值耶律倍被追殺), 十一月攜高美人及從人40名去(後)唐。

3、遼代第二位皇帝太宗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當皇帝後, 于天顯六年(931)正月, 帝(太宗德光)經閭山去南京, 安排政事, 建中台省。

天顯十二年(937), 東丹王在南唐喪身。 二月, 德光派單州刺使李肅部署, 協同遼永康王耶律阮護送靈柩歸國(於北鎮醫巫閭山)。

會同元年(938)十一月改南京(遼陽)為東京, 遼太宗耶律德光葬人皇王倍於閭山, 諡文武元皇王。

4、遼代第三位皇帝世宗耶律阮

大同元年(947)八月,

永康王耶律阮, 依耶律德光之令, 徙南朝晉出帝石重貴及皇太后李氏、皇太妃安氏、皇后馮氏、皇弟重睿、皇子延煦及延寶由汴京(開封)俱北行, 一月間至北鎮醫巫閭山東丹王墓, 數日後, 止遼陽。

九月, 太宗耶律德光南征於回國途中暴死, 東丹人皇王長子永康王耶律阮在帝柩前, 由諸臣擁戴繼位, 改元天祿元年。 當政務妥當之後, 選閭山望海堂之東坡山水勝處建其父耶律倍陵墓, 諡讓國皇帝, 廟號義宗, 陵曰“顯陵”。 陵中建影殿, 制度宏麗。 在閭山東麓建城顯州, 以奉顯陵。

天祿五年(951)九月, 世宗行軍途中遙祭顯陵, 群臣皆醉, 察割反, 帝(與後)遇弑, (祔)葬於顯州西山, 名顯陵。

5、遼代第五位皇帝景宗耶律賢(皇后為蕭綽蕭太后)

景宗保寧二年(970)夏四月,由上京啟程,先至北鎮醫巫閭山,祭奠讓國皇帝及世宗廟,再東巡至東京(遼陽)。

保寧十年(978)三月(庚寅),祭閭山拜謁顯陵。

6、遼代第六位皇帝聖宗耶律隆緒

乾亨五年(979)十月,景宗耶律賢崩,耶律隆緒繼位,是為聖宗。是月,奉景宗梓宮於顯州。十二月,(耶律隆緒)帝與母蕭太后奉大行皇帝于閭山乾陵菆塗殿。

統和元年(983)正月丙寅,荊王道隱有疾,皇太后(蕭綽)幸其邸視疾,七日後,道隱卒於顯州。

二月,(隆緒皇帝)葬景宗於乾陵,繪近臣影像于禦容殿。繼改禦容殿為玉殿,酒穀殿為聖穀殿。

十一月,上(隆緒)與皇太后祭乾陵。

十二月壬午朔,謁凝神殿,遣使分祭諸陵。

統和三年(985)八月庚辰,(隆緒)帝幸顯州(北鎮)謁凝神殿,翌日辛已觀新宮,後二日癸未謁乾陵。十日後癸巳,皇太后謁顯陵,七日後庚子謁乾陵,翌日辛醜西幸。

統和十五年(997),遼東征高麗回師,帝(隆緒)於十一月幸北鎮醫巫閭山,戊子謁顯陵,後二日庚寅謁乾陵。

統和廿年(1002),秋九月,癸巳,謁顯陵,告南伐捷。

統和廿八年(1010)春正月甲寅,帝(隆緒)如乾陵,奉安大行皇太后梓宮于乾陵菆塗殿。二月遣官謝宋弔祭使官,四月葬皇太后于乾陵。八月謁顯乾二陵。

統和廿九年(1011)二月,帝(隆緒)謁顯乾二陵,將所俘高麗人分置諸陵廟及內戚大臣。

開泰六年(1017)三月,帝(隆緒)如顯州(北鎮),葬皇太弟秦晉國王隆慶于醫巫閭山。祔葬顯陵。(耶律隆慶祔葬顯陵還是祔葬乾陵還有待於考證)。

開泰九年(1021)十一月,乙卯朔,帝如顯陵。

開泰十年(1022)夏四月帝(隆緒)如乾陵。

7、遼代第七位皇帝興宗耶律宗真

興宗重熙八年(1039)七月丁巳,(宗真皇帝)迎皇太后至顯州(北鎮),謁陵園還京。

(同年宗真)帝登閭山打獵,圍獵熊虎。再登閭山打獵。

重熙二十一年(1052)。冬十月戊子(宗真)幸顯懿二州,辛醜謁乾州。 

道宗清甯元年(1055),有事于太祖、景宗(乾陵廟)、興宗廟,不受群臣朝賀。

道宗清寧三年(1057)冬十月,謁讓國皇帝及景宗廟,奠酹於玉殿。

道宗咸雍元年(1065)冬十月丁亥朔,幸閭山。己亥,皇太后射獲虎,大宴群臣,令各賦詩。

鹹雍七年(1071)冬十月乙卯,(道宗)帝如醫巫閭山,戊辰謁乾陵。詔百官庭議軍國事。道宗大康八年(1082),九月修繕乾陵,冬十月

丙子,(道宗)帝謁乾陵。

道宗壽昌五年(1099)五月,癸亥,道宗帝謁乾陵。

8、遼代第九位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天祚帝乾統元年(1101),冬十月壬辰,延禧帝謁乾陵。

乾統五年(1105)九月,乙卯,延禧謁乾陵。

乾統七年(1112),冬十月,延禧謁乾陵,狩獵醫巫閭山。

本文作者:董 明

景宗保寧二年(970)夏四月,由上京啟程,先至北鎮醫巫閭山,祭奠讓國皇帝及世宗廟,再東巡至東京(遼陽)。

保寧十年(978)三月(庚寅),祭閭山拜謁顯陵。

6、遼代第六位皇帝聖宗耶律隆緒

乾亨五年(979)十月,景宗耶律賢崩,耶律隆緒繼位,是為聖宗。是月,奉景宗梓宮於顯州。十二月,(耶律隆緒)帝與母蕭太后奉大行皇帝于閭山乾陵菆塗殿。

統和元年(983)正月丙寅,荊王道隱有疾,皇太后(蕭綽)幸其邸視疾,七日後,道隱卒於顯州。

二月,(隆緒皇帝)葬景宗於乾陵,繪近臣影像于禦容殿。繼改禦容殿為玉殿,酒穀殿為聖穀殿。

十一月,上(隆緒)與皇太后祭乾陵。

十二月壬午朔,謁凝神殿,遣使分祭諸陵。

統和三年(985)八月庚辰,(隆緒)帝幸顯州(北鎮)謁凝神殿,翌日辛已觀新宮,後二日癸未謁乾陵。十日後癸巳,皇太后謁顯陵,七日後庚子謁乾陵,翌日辛醜西幸。

統和十五年(997),遼東征高麗回師,帝(隆緒)於十一月幸北鎮醫巫閭山,戊子謁顯陵,後二日庚寅謁乾陵。

統和廿年(1002),秋九月,癸巳,謁顯陵,告南伐捷。

統和廿八年(1010)春正月甲寅,帝(隆緒)如乾陵,奉安大行皇太后梓宮于乾陵菆塗殿。二月遣官謝宋弔祭使官,四月葬皇太后于乾陵。八月謁顯乾二陵。

統和廿九年(1011)二月,帝(隆緒)謁顯乾二陵,將所俘高麗人分置諸陵廟及內戚大臣。

開泰六年(1017)三月,帝(隆緒)如顯州(北鎮),葬皇太弟秦晉國王隆慶于醫巫閭山。祔葬顯陵。(耶律隆慶祔葬顯陵還是祔葬乾陵還有待於考證)。

開泰九年(1021)十一月,乙卯朔,帝如顯陵。

開泰十年(1022)夏四月帝(隆緒)如乾陵。

7、遼代第七位皇帝興宗耶律宗真

興宗重熙八年(1039)七月丁巳,(宗真皇帝)迎皇太后至顯州(北鎮),謁陵園還京。

(同年宗真)帝登閭山打獵,圍獵熊虎。再登閭山打獵。

重熙二十一年(1052)。冬十月戊子(宗真)幸顯懿二州,辛醜謁乾州。 

道宗清甯元年(1055),有事于太祖、景宗(乾陵廟)、興宗廟,不受群臣朝賀。

道宗清寧三年(1057)冬十月,謁讓國皇帝及景宗廟,奠酹於玉殿。

道宗咸雍元年(1065)冬十月丁亥朔,幸閭山。己亥,皇太后射獲虎,大宴群臣,令各賦詩。

鹹雍七年(1071)冬十月乙卯,(道宗)帝如醫巫閭山,戊辰謁乾陵。詔百官庭議軍國事。道宗大康八年(1082),九月修繕乾陵,冬十月

丙子,(道宗)帝謁乾陵。

道宗壽昌五年(1099)五月,癸亥,道宗帝謁乾陵。

8、遼代第九位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

天祚帝乾統元年(1101),冬十月壬辰,延禧帝謁乾陵。

乾統五年(1105)九月,乙卯,延禧謁乾陵。

乾統七年(1112),冬十月,延禧謁乾陵,狩獵醫巫閭山。

本文作者:董 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