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莫為養生而頻於養生

一是健康。 如果說人生是一棵樹, 健康就是這棵樹的根, 根深才會葉茂。 沒有健康的身體, 榮華富貴皆煙雲。

中醫養生觀點:病未到, 先下手為強。

養生的目的是為了強健身體、預防疾病、防止衰老和延長壽命乃至提高人體的生存品質。 數千年來, 中醫學對我國民族的繁衍壯大有卓越的貢獻, 其思想至今仍有極大的科學和實用價值, 特別是養生保健思想的主要精神一“治未病”, 強調疾病預防的重要性, 認識到防重於治的思想。

治未病, 是中醫學的核心理念之一, 就是通過飲食起居、情志調理、運動療法及中草藥等多種措施, 調養體質, 調理身體陰陽氣血等平衡, 增強人體抗病能力, 讓人體少生病、不生病, 縱使得病也能儘快痊癒, 痊癒後少復發。 中醫治未病是中醫預防保健的重要理論基礎和準則, 並成為現代衛生保健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心態。 人生的成敗得失, 只在一念之間。 心態不同, 人生的境遇便會天差地別。 只有修煉一顆淡泊寧靜的心, 人生才會風清月明。 健康需要鍛煉, 心態需要修煉, 命運只在自己。

中醫養生觀點:樂觀心態最重要。

中醫學說:“喜傷心、怒傷肝、悲傷肺、思傷脾”, 喜怒哀樂是人的正常情緒,

正常的精神活動有益於身心健康。 中醫把“怒、喜、思、憂、恐”形容為五志, 與我們的內臟健康密切相關。

祖國醫學認為:人有喜、怒、憂、思、悲、恐、驚的情志變化, 亦稱“七情”。 七情六欲, 人皆有之, 正常的精神活動, 有益於身心健康。 但異常的情志活動, 可使情緒失控而導致神經系統功能失調,

引起人體內陰陽紊亂, 從而出現百病叢生、早衰甚至短壽的後果。 故善養生者, 宜注意情志調攝。 而過激的情志, 可影響體內功能失調, 而累及五臟。

保持樂觀的人生態度對於防病祛疾、延年益壽都起著不可低估的微妙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