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守出對子刁難七歲神童,結果神童反出一上聯,至今無人對出下聯

張九齡的大名能夠千古流芳, 恐怕不在於他曾經當過宰相, 而在於他那句“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時”。

這個出生在嶺南野蠻之地的天才, 從小充滿神奇故事。

據說張九齡的母親懷張九齡十個多月還未分娩, 張父著急的不得了。 突然有一天, 來了一個算命先生, 算命先生看過後, 說“腹中胎兒乃非凡人物, 因這個地方太小, 容其不下, 恐須到大地方出生。 ”之後張家就舉家搬遷到韶州(也就是現代的廣東), 不久後, 張九齡就出生了, 果然神奇。

更神奇的是張九齡, 從小就聰明, 才智過人, 五六歲便能吟詩作對, 一時人稱神童。 據說七歲, 張九齡隨家人游寶林寺偶遇韶州太守。 太守見張九齡天真活潑, 十分可愛, 想試試他的才氣如何。

太守說“你是不是想吃供果?我出個對子, 若對上, 就給你供果吃。 ”

張九齡說:“好。 ”

隨後太守就出了個上聯:白面書生袖裡暗藏春色。

張九齡脫口而出:黃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

太守見張九齡果然才氣非凡, 神童一個, 於是又出一對:一位童子, 攀龍攀鳳攀丹桂。

張九齡抬頭一看, 正對面前三尊大佛像, 說:三尊大佛, 坐獅坐象坐蓮花。

之後張九齡反問一句上聯:望天空, 空望天, 天天有空望空天。

結果太守無言以對, 隨後驚歎:“此子日後定非等閒之輩。 ”

日後張九齡果然通過科舉考試一夜成名, 然後憑藉自己卓越的文筆能力而被稱讚是當時文壇領袖張說傳人, 繼而成為帝國高官。

張九齡更厲害的是, 他曾經看到進京的安祿山, 一眼看上去就覺得安祿山日後必反。 據《舊唐書》記載, 張九齡說安祿山的狡黠, 面有逆相, 有狼子野心。 結果玄宗皇帝不聽, 以至於釀成日後大禍。

雖然張九齡的履歷無法挑剔, 出身寒門士族, 依靠科舉而一步步高升, 才華橫溢。 但事實上張九齡是一個難以相處、拘泥固執、恪守原則的人, 這種人不善於協調與領導之間的關係。 張九齡這種性格就註定了他今後的政治悲劇, 他與領導之間的不和諧從他一開始上臺就表現出來了。

張九齡剛上任就提出國家取消壟斷鑄造貨幣權, 放權於民間鑄造貨幣。 眾所周知, 貨幣鑄造權是國家權力的象徵, 民間鑄造貨幣,其他的不說,單說這假幣就夠受的。這就是典型的書生,不切實際,空談誤國。

接著張九齡又被捲入另一場爭論。

事情也很簡單。兩個人謀殺了一個禦史,因為他們父親之死的責任在於這位禦史,所以,他倆為父報仇。以倫理綱常為核心價值觀的傳統社會為父報仇是很正常的,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因此,張九齡認為此二人情有可原,主張不追究責任。

但李林甫和裴耀卿認為法不容情,不能姑息,如果人人都可以如此行私法,那麼,法律的意義何在?國家的意義何在?這涉及到愛與法的選擇,孰是孰非,不妨從長計議。但玄宗皇帝極力贊成法不容情,於是這兩個人被處決。這充分暴露了張九齡和玄宗皇帝之間的價值觀差異。

而接下來的事情又印證二人之間的價值、理念衝突。玄宗皇帝準備重用作戰勇猛、屢獲戰功的邊關守將張守珪,任命他為宰相。但遭到張九齡的反對。玄宗皇帝說只是給個名分,掛個職,並無實權。但張九齡還是說不行,張守珪打敗契丹,陛下就獎賞他一個宰相之名,如果盡滅奚、厥,那又用什麼獎賞呢?玄宗只好作罷。

所以,張九齡日後的悲劇不能完全說是李林甫,他的下臺完全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那麼,張九齡到底所犯何事被罷黜的?

直接原因是捲入嚴挺之事件。蔚州刺史(唐代刺史相當於現代的地級市市長)王元琰被人舉報貪污受賄。而王元琰的妻子是嚴挺之的前妻,念在舊愛的情義上,嚴挺之通過自己的關係,找人為王元琰說情。

可惜,這件事被李林甫知道了,李林甫立馬向上反應嚴挺之以權謀私,皇帝不悅。作為朋友兼上司的宰相張九齡站出來為嚴挺之說話:嚴只是顧念舊情,並無不妥。但玄宗皇帝通過這件事,又聯想到之前張九齡的所作所為,從而判定張九齡、嚴挺之、裴耀卿等人拉幫結派。

因此,張九齡和裴耀卿雙雙下臺,貶為閒職。

次年,李林甫通過張九齡下屬攻擊牛仙客事件,乘機將張九齡排擠出中央,被貶為荊州長史。至此,張九齡完全失勢。

西元740年,開元二十八年,張九齡因病逝世,終年六十八歲。他死後不久,曾被其斷言“必反”的安祿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亂”,從而導致唐朝迅速從“全盛”走向沒落。

有朋友可以對出上面的那個對聯嗎?上聯: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朋友,歡迎關注!

民間鑄造貨幣,其他的不說,單說這假幣就夠受的。這就是典型的書生,不切實際,空談誤國。

接著張九齡又被捲入另一場爭論。

事情也很簡單。兩個人謀殺了一個禦史,因為他們父親之死的責任在於這位禦史,所以,他倆為父報仇。以倫理綱常為核心價值觀的傳統社會為父報仇是很正常的,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因此,張九齡認為此二人情有可原,主張不追究責任。

但李林甫和裴耀卿認為法不容情,不能姑息,如果人人都可以如此行私法,那麼,法律的意義何在?國家的意義何在?這涉及到愛與法的選擇,孰是孰非,不妨從長計議。但玄宗皇帝極力贊成法不容情,於是這兩個人被處決。這充分暴露了張九齡和玄宗皇帝之間的價值觀差異。

而接下來的事情又印證二人之間的價值、理念衝突。玄宗皇帝準備重用作戰勇猛、屢獲戰功的邊關守將張守珪,任命他為宰相。但遭到張九齡的反對。玄宗皇帝說只是給個名分,掛個職,並無實權。但張九齡還是說不行,張守珪打敗契丹,陛下就獎賞他一個宰相之名,如果盡滅奚、厥,那又用什麼獎賞呢?玄宗只好作罷。

所以,張九齡日後的悲劇不能完全說是李林甫,他的下臺完全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那麼,張九齡到底所犯何事被罷黜的?

直接原因是捲入嚴挺之事件。蔚州刺史(唐代刺史相當於現代的地級市市長)王元琰被人舉報貪污受賄。而王元琰的妻子是嚴挺之的前妻,念在舊愛的情義上,嚴挺之通過自己的關係,找人為王元琰說情。

可惜,這件事被李林甫知道了,李林甫立馬向上反應嚴挺之以權謀私,皇帝不悅。作為朋友兼上司的宰相張九齡站出來為嚴挺之說話:嚴只是顧念舊情,並無不妥。但玄宗皇帝通過這件事,又聯想到之前張九齡的所作所為,從而判定張九齡、嚴挺之、裴耀卿等人拉幫結派。

因此,張九齡和裴耀卿雙雙下臺,貶為閒職。

次年,李林甫通過張九齡下屬攻擊牛仙客事件,乘機將張九齡排擠出中央,被貶為荊州長史。至此,張九齡完全失勢。

西元740年,開元二十八年,張九齡因病逝世,終年六十八歲。他死後不久,曾被其斷言“必反”的安祿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亂”,從而導致唐朝迅速從“全盛”走向沒落。

有朋友可以對出上面的那個對聯嗎?上聯:望天空,空望天,天天有空望空天。

朋友,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