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平天國最後立足點常州城失陷,護王陳坤書和志王陳志書悲壯殉難

無錫城被清軍攻破後, 太平天國天京後方的屏障僅存常州一城, 常州守將由護王陳坤書及志王陳志書等將領守城, 李鴻章攻克無錫城後, 便委派“李鶴章、劉銘傳各軍相機進常州、宜興”, 清軍與太平軍投入兵力總數達到 30多萬, 清軍總攻兩次, 雙方包圍與反包圍的戰鬥數百次, 爭奪常州城異常激烈, 牽涉常州週邊城市有句容、丹陽、金壇、溧陽、宜興以及江陰、常熟、無錫等附近10 座城池, 規模不亞於一場區域大會戰。

面淮軍的層層圍困, 太平軍開始積極尋求突破口。 12月15日, 李鴻章到達無錫部署常州作戰。 提督劉銘傳率軍抵達常州西北陳都橋、羊頭橋和西施橋, 前鋒到達與常州城一河之隔的孫村, 總兵周盛波等部從無錫出發, 經戚墅堰進抵常州城東十五裡的擂鼓橋、白家橋, 前鋒抵三裡橋。 而此時, 常州西北奔牛鎮的太平軍守將邵志綸投敵, 西路交通受到了很大威脅。

1863 年12月30日, 章王林紹璋由旬容來援 , 徑撲中路, 護王陳坤書、志王陳志書率領五六萬太平軍從西南縱橫三裡, 分三路抄襲迎戰清軍, 而李鴻章部10多萬清軍夥同戈登“常勝軍”則進攻常州。 陳坤書趕回常州並以其為天京屏障。

1864年2月, 戈登率“常勝軍”由昆山出發,

經無錫攻宜興, 以截斷浙江太平軍的北援之路。 3月2日, 宜興失守。 3月8日, 溧陽守將降清, 常州南路又被 清軍所哦承認, 守將陳坤書曾會合自句容、丹陽來援的林紹璋、陳承琦等部援軍, 對奔牛鎮清軍反擊, 結果失利。 於是, 陳承琦、李容發等率部自常州循江東進, 15日攻江陰不下, 17日攻常熟又不下, 於18日占福山, 20日又往攻無錫。 李鴻章大為震驚, 急調郭松林部和“常勝軍”回救, 並從常州週邊調李鶴章部回守無錫, 調張樹聲等率3000人從江陰南面的青暘, 從嘉興前線調鄭國魁水陸三營來救援常熟。

1864年3月, 李鴻章指揮戈登的"常勝軍"和淮軍共同進攻常州, 3 月27 日, 李鴻章奏摺稱 : “常州護逆先糾合丹陽、句容踞逆偽英王叔、偽然王偽章王、偽忠逆、潮逆之子眾十余萬,

由常西繞至城北築營數十座, 屢撲劉銘傳各營, 均即擊退 。 ”因正面突圍不成功, 太平軍見清軍各營防衛嚴密, 無機可乘, 便集結重兵繞道常外腹地 , 奔襲淮軍後方江陰、常熟、無錫等城, 使得李鴻章大吃苦頭。

隨後, 清援軍趕到常熟週邊的顧山、王莊一帶,

與太平軍展開激戰。 太平軍被迫撤常熟, 退至江陰境內。 31日, 陳承琦部于江陰南的華墅襲擊回援的“常勝軍”, 使其全隊800人覆沒。 太平軍繳獲洋槍400余支。 4月1日, 李鴻章督令各路援軍對華墅進行反撲, 太平軍予敵以重大殺傷後退回常州、丹陽。

太平軍陳承琦、李容發部深入清軍後作戰, 打亂了淮軍的進攻部署, 迫使李鴻章從前線抽調部隊回援, 曾一度減輕對常州等地太平軍的壓力, 可太平軍熱衷於圍攻城市, 並與回援之敵進行正面對仗, 因沒有堅持遊動作戰, 最後被清軍擊敗, 使得清軍又聚集於常州週邊。 4月22日, 淮軍水陸協同攻取了常州西南的陳渡橋, 太平軍通往金壇、丹陽之路被切斷。

1864 年4月23日 ,李鴻章率張樹聲、周勝波、劉銘傳、郭松林 、劉士奇、王永勝等淮軍10 萬餘眾與戈登常勝軍包圍常州城,志王陳志書與胞弟護王陳坤書指揮數萬太平軍死守。據清方資料記載 :“二十二日,我軍合圍,炮裂城垣數十丈,勇士梯登,賊黨拼死力拒,搶堵壞城,火藥與磚石並下,未能即克,天複雨,乃罷攻 。”常州城外的要點盡失,太平軍全部退入城內。

4月25日,清軍提督鮑超部攻陷金壇,4月27日,清軍開始猛攻常州城,壞城垣數十丈,派出敢死隊梯登。陳坤書堅守大南門,志王陳志書小南門,費天將姓把守北門,清軍攻城時,城上火藥雜磚石一齊俱下,清軍死傷無數。在此戰中,志王陳志書在小南門被戈登常勝軍大炮擊中,當場身亡。當時“水陸炮聲如雷,城傾數十丈,守陴死黨血肉飛揚,賊仍悉力抵禦。李巡撫親督各四面環擊,屋瓦皆飛,斃賊甚眾。” 但太平軍仍繼續頑強抵抗,多次擊退敵之衝鋒。清軍與太平軍的戰鬥異常之激烈,由於清軍死傷過多,當時天又大雨不息,清軍遂撤兵休整,而大南門、小南門和北門城牆被淮軍轟塌數處,後淮軍在城壕外構築長牆,移近了炮位,並在晚間在護城河上偷架浮橋。

5月10日,淮軍開始發起總攻,以大炮對準舊城牆缺口猛烈轟擊。5月11日,李鴻章切斷了太平軍的後援和後退之路,由於城內太平軍“頑強抵抗,寸土必爭”,劉銘傳等部淮軍數次進攻均被打退,傷亡慘重,常勝軍在用洋炮在南城和北城各轟塌十餘後,清軍自各門開始蜂擁而入,太平軍開始用舊棺木和戰船來封堵城牆,清軍炮火非常猛烈,陳坤書在常州破城後與敵人展開巷戰,率領太平軍轉戰至護王府,安紮石卡,築壘抗擊,用槍炮繼續死戰,護王陳坤書身邊太平軍全部戰死後,在與清軍肉搏戰中最後力竭受傷被俘。在陳坤書被殺後,清軍將其頭首懸於旗杆以威懾眾人,但第二早上,懸首不翼而飛,有人說,此為陳坤書舊部盜取將其埋葬。

經過5個月的激戰,淮軍在付出了重大代價後才從太平軍手中拿下常州,當時的常州城“縋而逸者數百,仍截殺之,棄城跪降者數萬人,有潛伏城內之賊,無得脫也 。”由此可見,常州保衛戰,謂之浴血嬰城也不為過,淮軍攻破常州城後,由張樹聲部留守,至5月13日,提督馮子材部陷丹陽,至此,蘇南各城已全部被清軍攻陷。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閱讀今日頭條號羅盤高人的以下文章:

1、太平天國常州保衛戰,護王陳坤書率八千將士對十萬清軍與城共存亡

2、蘇州保衛戰:慕王譚紹光被八叛王殺害,淮軍李鴻章食言在蘇州殺降

3、李鴻章在蘇州殺太平軍“八王”降將的真相讓英國人戈登“很受傷”

4、太平天國會王蔡元隆:假降李鴻章真降左宗棠,一生傳奇,得以善終

5、李鴻章靠太平軍叛將程學啟謀勇精勤守住上海,創立前半生偉赫功名

1864 年4月23日 ,李鴻章率張樹聲、周勝波、劉銘傳、郭松林 、劉士奇、王永勝等淮軍10 萬餘眾與戈登常勝軍包圍常州城,志王陳志書與胞弟護王陳坤書指揮數萬太平軍死守。據清方資料記載 :“二十二日,我軍合圍,炮裂城垣數十丈,勇士梯登,賊黨拼死力拒,搶堵壞城,火藥與磚石並下,未能即克,天複雨,乃罷攻 。”常州城外的要點盡失,太平軍全部退入城內。

4月25日,清軍提督鮑超部攻陷金壇,4月27日,清軍開始猛攻常州城,壞城垣數十丈,派出敢死隊梯登。陳坤書堅守大南門,志王陳志書小南門,費天將姓把守北門,清軍攻城時,城上火藥雜磚石一齊俱下,清軍死傷無數。在此戰中,志王陳志書在小南門被戈登常勝軍大炮擊中,當場身亡。當時“水陸炮聲如雷,城傾數十丈,守陴死黨血肉飛揚,賊仍悉力抵禦。李巡撫親督各四面環擊,屋瓦皆飛,斃賊甚眾。” 但太平軍仍繼續頑強抵抗,多次擊退敵之衝鋒。清軍與太平軍的戰鬥異常之激烈,由於清軍死傷過多,當時天又大雨不息,清軍遂撤兵休整,而大南門、小南門和北門城牆被淮軍轟塌數處,後淮軍在城壕外構築長牆,移近了炮位,並在晚間在護城河上偷架浮橋。

5月10日,淮軍開始發起總攻,以大炮對準舊城牆缺口猛烈轟擊。5月11日,李鴻章切斷了太平軍的後援和後退之路,由於城內太平軍“頑強抵抗,寸土必爭”,劉銘傳等部淮軍數次進攻均被打退,傷亡慘重,常勝軍在用洋炮在南城和北城各轟塌十餘後,清軍自各門開始蜂擁而入,太平軍開始用舊棺木和戰船來封堵城牆,清軍炮火非常猛烈,陳坤書在常州破城後與敵人展開巷戰,率領太平軍轉戰至護王府,安紮石卡,築壘抗擊,用槍炮繼續死戰,護王陳坤書身邊太平軍全部戰死後,在與清軍肉搏戰中最後力竭受傷被俘。在陳坤書被殺後,清軍將其頭首懸於旗杆以威懾眾人,但第二早上,懸首不翼而飛,有人說,此為陳坤書舊部盜取將其埋葬。

經過5個月的激戰,淮軍在付出了重大代價後才從太平軍手中拿下常州,當時的常州城“縋而逸者數百,仍截殺之,棄城跪降者數萬人,有潛伏城內之賊,無得脫也 。”由此可見,常州保衛戰,謂之浴血嬰城也不為過,淮軍攻破常州城後,由張樹聲部留守,至5月13日,提督馮子材部陷丹陽,至此,蘇南各城已全部被清軍攻陷。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閱讀今日頭條號羅盤高人的以下文章:

1、太平天國常州保衛戰,護王陳坤書率八千將士對十萬清軍與城共存亡

2、蘇州保衛戰:慕王譚紹光被八叛王殺害,淮軍李鴻章食言在蘇州殺降

3、李鴻章在蘇州殺太平軍“八王”降將的真相讓英國人戈登“很受傷”

4、太平天國會王蔡元隆:假降李鴻章真降左宗棠,一生傳奇,得以善終

5、李鴻章靠太平軍叛將程學啟謀勇精勤守住上海,創立前半生偉赫功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