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在清朝如何當皇帝?拼的是出身,年齡小不要緊,進宮後包教包會!

在清朝的歷史中, 皇帝幼年登基算得上是一個特色。 如六歲登基的順治皇帝、八歲登基的康熙皇帝, 甚至末代幾位如三歲登基的宣統、五歲登基的光緒、六歲登基的同治, 這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儘管讓這些小孩幼年登基是有很多外在原因的, 但是擁護這麼小的孩子坐上這天下至尊之位, 至少還是有些滑稽。

在帝制封建王朝, 一般都是兒子繼承父親的皇位, 縱觀清朝的十二位皇帝, 除非是後代斷代, 就都是兒子繼承帝位。 即使末代的同治皇帝英年早逝, 沒有留下皇嗣, 但是後來的光緒皇帝, 依舊是清室裡皇帝血脈最近的一支(堂兄弟), 以及接光緒的班的溥儀, 是光緒的侄子。 終歸一句, 肥水不流外人田的。

康熙

所以當上皇帝, 最重要的是看出身, 年齡小對當上皇帝幾乎沒影響。 甚至就算兒子是個傻子, 相信在這樣的制度下, 依舊會扶持他上位。 因為皇帝治理國家的能力是可以慢慢培養的, 而一旦帝王之位遭到哄搶, 那帶來的是毀滅性的災難。 所以在選擇皇帝繼承人的問題上, 各代的君主都會悉心遵守沿襲祖制(立嫡長子, 依次排序), 來確定自己的皇位繼承人。

封建帝制的制度, 最主要體現在等級制度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身份, 每個身份的言行舉止生活的各方面都被嚴格限制, 這叫規矩。 不遵守規矩制度的人, 在當時的環境下是寸步難行的。 如皇帝專用的明黃色衣服及搭配相關龍形圖案等, 這是僅限於皇帝才能使用, 農民只能穿粗布, 如果他們衣服和生活器具上有皇帝專用的龍形圖案, 是要掉腦袋的。 所以, 每個人都在自己身份下的規矩中生活成長。

雍正

因為有了各方面完善的制度, 一切按照規章制度辦事, 紫禁城內的大小事務的開展進行, 基本上是不會出現大的失誤, 除非是外界因素的影響下, 制度被打破。 皇帝年幼登基, 對於清朝的王公大臣來說, 他們並不是等著這樣的一位皇帝來主持大局, 而是需要有這樣的一個來自皇帝後代的人坐在皇帝寶座上。

王朝內的各種等級制度, 相對于皇帝來說, 對他的限制及要求其實是嚴格苛刻的。 之所以敢擁護一個三五歲的小孩子坐在天下至尊之位上, 是因為有足夠多的規矩來限制他, 在這些規矩下他們有信心能讓他成為一個偉大的皇帝。

皇帝的權利越大, 並不是代表他能夠為所欲為, 相應需要承擔更多的束縛。

乾隆

所以我們來看清王朝是如何培養出來好皇帝的。 皇帝每天做的第一件事是上書房讀書, 學習祖訓, 這是雷打不動的規矩。 皇室堅信遵守祖先的法則、意志,是能夠維護大清基業萬年長青的;其次新入宮的小皇帝由前任皇帝任命的翰林、大學士任教,彙聚天下頂尖的教師隊伍,使得皇帝無論是在四書五經、詩、史、語言、天文、地理等各方面都得到頂尖的培養。

通過對皇帝高規格的教育,以及幾十年如一日重複進行,皇帝的培養形成了一套完備的流程,按照這樣的流暢來培養皇帝,是按照一代明君的標準來的,自然這個新任皇帝也就成了一代明君。所以在這種前提之下,沒有皇帝不精通業務的而失敗,失敗的原因是制度上的失敗,是整個朝廷的土崩瓦解。

我們重新思考究竟是皇帝本人創造了這樣的一整套皇帝養成計畫的規矩,還是這個規矩成就了一代君王。我們也不可否認,任何事情都有不足缺陷的一面,而皇帝本人如果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每朝每代都不斷修正錯誤、完備規章制度,整個家族是呈上升的趨勢發展的;而皇帝如果沒有及時修改規章制度中的缺陷,反而是照本宣科進行下去,整個王朝的發展自然是呈下降趨勢發展的,王朝最終走向滅亡!

皇室堅信遵守祖先的法則、意志,是能夠維護大清基業萬年長青的;其次新入宮的小皇帝由前任皇帝任命的翰林、大學士任教,彙聚天下頂尖的教師隊伍,使得皇帝無論是在四書五經、詩、史、語言、天文、地理等各方面都得到頂尖的培養。

通過對皇帝高規格的教育,以及幾十年如一日重複進行,皇帝的培養形成了一套完備的流程,按照這樣的流暢來培養皇帝,是按照一代明君的標準來的,自然這個新任皇帝也就成了一代明君。所以在這種前提之下,沒有皇帝不精通業務的而失敗,失敗的原因是制度上的失敗,是整個朝廷的土崩瓦解。

我們重新思考究竟是皇帝本人創造了這樣的一整套皇帝養成計畫的規矩,還是這個規矩成就了一代君王。我們也不可否認,任何事情都有不足缺陷的一面,而皇帝本人如果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每朝每代都不斷修正錯誤、完備規章制度,整個家族是呈上升的趨勢發展的;而皇帝如果沒有及時修改規章制度中的缺陷,反而是照本宣科進行下去,整個王朝的發展自然是呈下降趨勢發展的,王朝最終走向滅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