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四大美人數她倒楣,婚後被強迫做1件難堪之事,簡直羞於啟齒

古代四大美人, 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 有兩個共同特點。 第一自然是個個國色天香, 姿容絕世, 否則也不會當選四大美人芳名遠播。 第二個特點則是紅顏薄命。 出眾的容貌, 使得她們得以被帝王將相賞識, 得以躋身上流社會, 錦衣玉食榮華富貴垂手而得。 可惜在男權至上的封建時代, 這並非好事, 她們成名之後, 個個都歷經坎坷, 身世淒涼。

四大美女中, 貂蟬屬於傳說中人物, 被各路豪強爭來搶去, 死於非命。 西施被越王勾踐當成迷惑吳王夫差的武器, 等到吳國被滅之後, 《墨子》記載, 她被當成禍國殃民的紅顏禍水, 沉于江中。 楊貴妃更不消說, 被人當成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 30多歲就被迫自縊身亡。 但她們的遭遇比起王昭君來, 都不算什麼, 王昭君才是四大美女中最為倒楣的一個。

有人會說其他三人把性命都賠上, 難道還不算慘?殊不知古代婦女, 會把一樣東西看的比性命更為重要, 這就是一個女人的貞節與聲譽。 封建時代所謂的"餓死事小, 失節事大", 就是這個意思。 王昭君恰恰就是時乖命蹇, 貞潔名譽被玷污, 讓她含羞忍辱, 生不如死。

王昭君本出身于西漢南郡秭歸的平民家庭, 因姿容豔麗, 十四歲就被選入漢元帝宮中, 成為一名宮女。 不幸的是, 她自入宮之後, 陰差陽錯一直未能嶄露頭角, 空負國色天香之資質, 皇帝卻並不知曉。 後來匈奴呼韓邪單于進宮朝見漢元帝, 請求漢匈和親, 想迎娶漢元帝的公主。 漢元帝哪捨得把自己的金枝玉葉交給這個粗獷狂野的漢子,

但為了漢匈關係大局, 就從後宮宮女中指定了一人。

野史《西京雜記》記載, 王昭君是被畫工毛延壽所陷害, 才被選中。 但正史《後漢書》記載, 王昭君是自告奮勇要去的, 原因是入宮數年連皇帝的面都見不著, 沒個出頭之日, 心中有悲怨之氣,

所以才會主動請求遠嫁。 王安石的《明妃曲》中, 有兩句詩很好詮釋了王昭君此時心態:漢恩自淺胡自深, 人生樂在相知心。 漢宮雖好, 皇帝卻薄情寡義, 還不如去遙遠的北方, 尋找自己的知音與真愛。

《後漢書》還生動記敘了王昭君步出後宮, 見到呼韓邪單于和漢元帝時的場景。王昭君"豐容靚飾,光映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這也是王昭君第一次見到皇帝,漢元帝當場被她的美色震驚,竟然想反悔把她留下,但堂堂大漢天子,又不能為了一個美女失信于人,只能忍痛割愛。

王昭君嫁到匈奴後,雖然邊地苦寒,白沙黃草,遠不及家鄉青山綠水秀美旖旎,飲食起居生活習慣都很不便,但呼韓邪單于和匈奴部族上下,對她這位來自天朝上邦的美人榮寵備至,因此她也過了一段好日子。誰知才一年多,呼韓邪單于就一病不起,撒手人寰,王昭君守了寡。

守寡還不算,《後漢書》記載,匈奴當時有一種陋俗,"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妻其妻。無冠帶之節,闕庭之禮"。說白了,就是把妻子當成財產,可以在父子兄弟之間繼承"轉讓"。呼韓邪單于曾有個前妻,生了個兒子複株累,年齡與王昭君差不多,王昭君是他的後媽。但此時王昭君卻必須改嫁給複株累,由後媽變身妻子。

這種令人不可思議的陋俗,即使在開放的現代人眼中,也難以讓人接受,更別說兩千年前的王昭君。從小受到三從四德傳統禮教的中原女子,都把這種風俗視為洪水猛獸,悖逆人倫違反天理,莫此為甚。王昭君二話沒說,立即給漢朝皇帝上書,請求回歸漢朝。但因為此事實在難以啟齒,她的上書內容寫得非常隱晦。此時漢成帝在位,不知是沒看懂還是不想得罪匈奴,回書中說了三個字:從胡俗。讓王昭君入鄉隨俗,認命吧。

可以想像王昭君得到回書後的絕望與痛苦。但皇帝之命不能違背,這個世界上她已經找不到任何支持和同情,滿懷悲愴與苦澀的王昭君,最終違心地嫁給了複株累單于。在煎熬和絕望的摧殘下,王昭君三十三歲就玉殞香消。

見到呼韓邪單于和漢元帝時的場景。王昭君"豐容靚飾,光映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這也是王昭君第一次見到皇帝,漢元帝當場被她的美色震驚,竟然想反悔把她留下,但堂堂大漢天子,又不能為了一個美女失信于人,只能忍痛割愛。

王昭君嫁到匈奴後,雖然邊地苦寒,白沙黃草,遠不及家鄉青山綠水秀美旖旎,飲食起居生活習慣都很不便,但呼韓邪單于和匈奴部族上下,對她這位來自天朝上邦的美人榮寵備至,因此她也過了一段好日子。誰知才一年多,呼韓邪單于就一病不起,撒手人寰,王昭君守了寡。

守寡還不算,《後漢書》記載,匈奴當時有一種陋俗,"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盡妻其妻。無冠帶之節,闕庭之禮"。說白了,就是把妻子當成財產,可以在父子兄弟之間繼承"轉讓"。呼韓邪單于曾有個前妻,生了個兒子複株累,年齡與王昭君差不多,王昭君是他的後媽。但此時王昭君卻必須改嫁給複株累,由後媽變身妻子。

這種令人不可思議的陋俗,即使在開放的現代人眼中,也難以讓人接受,更別說兩千年前的王昭君。從小受到三從四德傳統禮教的中原女子,都把這種風俗視為洪水猛獸,悖逆人倫違反天理,莫此為甚。王昭君二話沒說,立即給漢朝皇帝上書,請求回歸漢朝。但因為此事實在難以啟齒,她的上書內容寫得非常隱晦。此時漢成帝在位,不知是沒看懂還是不想得罪匈奴,回書中說了三個字:從胡俗。讓王昭君入鄉隨俗,認命吧。

可以想像王昭君得到回書後的絕望與痛苦。但皇帝之命不能違背,這個世界上她已經找不到任何支持和同情,滿懷悲愴與苦澀的王昭君,最終違心地嫁給了複株累單于。在煎熬和絕望的摧殘下,王昭君三十三歲就玉殞香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