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如果沒有了面皮,漢中還剩下些什麼?

漢中, 版圖上它是中國的心臟,

在中華歷史上是兩漢三國的發源地。

自劉邦在漢中創下漢基業以來,

真正的大中華文明得以凝聚和形成,

開創了漢文化的歷史源流。

漢字、漢語、漢人, 皆來源於此。

不要太讓人羡慕哈!

漢中, 一個威武霸氣的城市。

漢中, 一個環境優質舒心養心的城市。

漢中, 一個歷史厚重溫文爾雅的城市。

漢中, 一個爺們仗義姑娘可人的城市。

漢中, 一座還沒下飛機就能聞到面皮辣子香的城市。

“天府之國”漢中, 濃淡相宜

春雨後的漢中, 洗淨了城市的浮躁, 空氣愈加清新, 蔚藍的天空澄澈明麗, 像織染的布, 陽光灑下, 人也晴朗起來。

漢中歷史悠久, 自古稱為“天府之國”“魚米之鄉”, 有“漢家發祥地, 中華聚寶盆”之美譽。 這裡是劉邦成就漢室基業的發祥地。

這裡是漢代絲綢之路開拓者張騫的故里、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發明家蔡倫的封地和葬地, 蜀國大將魏延葬地。

漢中投資2000億打造漢文化名片

漢文化一直以來都是漢中市重要的文化名片之一, 為發揚與傳承漢文化的精髓, 並借此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從2012年開始, 漢中市便著力打造漢文化聚集地——興漢新區。

隨著2017年西成高鐵即將通車, 興漢新區將依託高鐵、公路、機場等立體交通網絡, 與成都、西安等國際客源大都市連成一線, 與天水、寶雞、巴中、安康等周邊新興旅遊城市彙聚一片,

全面參與中國西部旅遊板塊的崛起。

春日漢中 風光正好

漢中的春色開始撩撥心弦,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每年春天,112萬畝盛開的油菜花與鑲嵌其間的麥苗及青山綠水相互掩映,構成漢中盆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洋縣華陽景區

洋縣華陽景區,由華陽古鎮和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構成,平均海拔1700m,自然風光以“高、寒、奇、險、秀”為特點,氣候變化多樣,被稱為中國“動植物生態資源寶庫”。除了紅崖溝紅色之旅可見當年紅25軍基地遺址,更為關鍵的是可以近距離觀賞大量金絲猴和朱鹮,如果運氣好,還可以參觀到熊貓哦!

漢中石門棧道景區

位於漢中市漢台區、勉縣、留壩三縣(區)交界的褒穀口,為“中國棧道之鄉”和“西北的水利明珠”,也是傳說中褒姒的故里,這裡有全世界第一個隧道(石門),更是國之瑰寶“石門十三品”的誕生地!(聽說拓片一套都要賣好貴滴)

略陽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

以溶洞群與茂密的原始森林為主,山水自然,雄、奇、幽、秀俱全,景致渾然天成。溶洞有五龍洞、四佛洞、玄天洞等,洞內石柱、石筍、石蓮、石乳形態各異,洞外摩崖水簾,碧水龍潭,風景優美。公園內還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比如古棧道和唐宋葉家寨遺址。

定軍山武侯墓

武侯墓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陵墓,位於勉縣城南四公里的定軍山古戰場腳下,背倚筆峰山,西南有定軍山主峰吞吐呼吸,連峰橫亙,壁立如屏。西北則有巴山餘脈,高大雄峻,或騰躍直出,或曲折逶迤。遙想當年,黃忠刀劈夏侯淵、武侯六出祁山,風雲歲月,躍於胸中,自然感慨萬千!

張良廟紫柏山景區

張良廟又稱漢張留侯祠,是漢高祖劉邦的開國謀臣“漢初三傑”之一張良功成身退隱居之地,是全國最大的祭祀張良的祠廟。祠內北方宮殿式建築與南方園林式建築巧妙融合,佈局奇特,錯落有致,堪稱西北“四大古建築群”之一。是陝南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中國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三洞天”。

黎坪風景區

距漢中市區65公里,以森林景觀、地貌景觀、水體景觀以及現代人文景觀和田園風光景觀為主,集山景、林景、水景、石景為一體。其中一重要景點——中華龍山,因2008年地震而出現,堪稱漢中一大地質奇跡!

青木川景區

青木川,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地上茂林嘉禾,地下堆金藏玉,因一個川道內有一棵青木樹而得名,因人物魏輔唐和古建築而名聲大振。遊客接待量連年攀升,已成為甯強旅遊的一大亮點!

朱鹮梨園景區

朱鹮梨園景區位於洋縣縣城以北1.5公里的牛頭山麓,占地187公頃。由“一軸兩核五區”構成:一軸即山脊觀光軸,兩核分別為翠湖、酈湖兩個水體景觀核心,五區為現代園藝景觀區、人文景觀交融區、朱鹮生態科普區、山林康體健身區和梨園農家風情區。目前,已初步建成為集生態體驗、國寶觀賞、休閒度假、康體娛樂為一體的公園型開放式旅遊景區。

天臺國家森林公園

天臺山山勢巍峨,山頂平坦如台,故曰天臺。被譽為陝南第一名山,集“奇、險、古、秀”於一體,山勢雄偉,陡峭險峻,層巒疊嶂,氣勢狀觀。有飛仙靈崖、梅花古碑、琴泉雅奏、避灘地穴、岱頂風光等著名的人文、自然景觀,登主峰岱頂,北眺秦嶺翠峰,南瞰漢中盆地,令人心曠神怡;有始建于唐、宋、興盛於明、清的古建築十餘處,依山延續十餘裡,主要包括靈官殿、黃茂咀、南天門、藥王樓、湧泉寺、鬥母宮,方圓百里群眾前來朝聖,常年香火不斷。

南 湖

南湖位於漢中市 南鄭縣,是國家AAA級旅遊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6.5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109畝。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秋爽,四季分明。景區青山常綠、河流密佈、風光綺麗。"青山碧水,松濤竹海,鳥語花香"是南湖獨特的自然美景,南湖有陝西第一湖之讚譽,是漢中靈山秀水的集中體現者。

舌尖探尋 漢中風味

漢中面皮

到漢中一定要吃的就是面皮,漢中人吃著面皮長大的,對面皮的情感蜜汁深厚,早飯一定要吃碗面皮,才算滿足。

菜豆腐

菜豆腐質地細嫩,色澤清白如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配以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食之後清香意爽,餘味無窮。一碗面皮就著一碗菜豆腐,那真是----山珍海味油膩膩,不如漢中菜豆腐。

粉皮子

傳統的粉皮子是由生長在山上的蕨菜根莖搗碎,取其澱粉加工而成。粉皮的調味非常講究,一般都佐以少許的菠菜、豆芽、紅蘿蔔,調入鹽、醋、醬油、芥末、薑蒜汁、紅油辣椒汁及味精,頗能誘發食欲。

漿水面

漢中的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臣相蕭何在此吃面時所起。漿水面條要用人工擀制,使之葉寬,條長,片薄。將煮熟的麵條入碗,調上漿水菜的潲子,澆上辣椒紅油,漿水面即成。它看上去紅白黃相間,入口酸辣清香,回味無窮,並具有開胃之功效。

甯強麻辣雞

相傳最早出自王婆夫家前輩所雇一成都廚師之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甯強城內悄然興起,八十年代末開始在甯強城鄉普及。此菜色澤金黃鮮亮,肉質細嫩脆爽,肥而不膩,麻辣出頭。吃後舌尖、嘴皮火燒火燎,使人既怕又愛,經不住誘惑而一吃再吃。

略陽罐罐茶

罐罐茶是略陽縣的傳統茶點,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其中面罐茶後者最具特色,用小罐盛水,放入茶葉,置火上煮熬,邊煮邊放入麵糊加清油,調以茴香、藿香、生薑、食鹽、核桃、肉丁、雞蛋花等調味品及佐料。清早或客來時,以早點搭配飲食,提神暖胃,爽口宜人。

紅豆腐

漢中人幾乎家家都會製作紅豆腐,紅豆腐色澤鮮豔,內為乳白色,質地鬆軟、細膩,味道醇厚、咸辣適中、清香爽口。在漢中,紅豆腐雖然不是餐桌上的主菜,但確是廣受大眾歡迎的下飯菜。

甯強核桃饃

甯強著名風味小吃“王家核桃饃”,此饃小如瓷蓋,色橙黃,味濃郁,人口香酥,尤難得者為放置累日逾旬色味如初。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攻破津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逃到西安避難,地方官聞訊急奔西安參朝,曾將此饃作貢品進陳御用。

漢中的春天已經簇擁成一片豔麗的花海

風光山水無限,還有那麼多好吃的

好了,你不要再說,我已經準備出發了

漢中的春色開始撩撥心弦,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漢中,每年春天,112萬畝盛開的油菜花與鑲嵌其間的麥苗及青山綠水相互掩映,構成漢中盆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洋縣華陽景區

洋縣華陽景區,由華陽古鎮和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構成,平均海拔1700m,自然風光以“高、寒、奇、險、秀”為特點,氣候變化多樣,被稱為中國“動植物生態資源寶庫”。除了紅崖溝紅色之旅可見當年紅25軍基地遺址,更為關鍵的是可以近距離觀賞大量金絲猴和朱鹮,如果運氣好,還可以參觀到熊貓哦!

漢中石門棧道景區

位於漢中市漢台區、勉縣、留壩三縣(區)交界的褒穀口,為“中國棧道之鄉”和“西北的水利明珠”,也是傳說中褒姒的故里,這裡有全世界第一個隧道(石門),更是國之瑰寶“石門十三品”的誕生地!(聽說拓片一套都要賣好貴滴)

略陽五龍洞國家森林公園

以溶洞群與茂密的原始森林為主,山水自然,雄、奇、幽、秀俱全,景致渾然天成。溶洞有五龍洞、四佛洞、玄天洞等,洞內石柱、石筍、石蓮、石乳形態各異,洞外摩崖水簾,碧水龍潭,風景優美。公園內還有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比如古棧道和唐宋葉家寨遺址。

定軍山武侯墓

武侯墓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陵墓,位於勉縣城南四公里的定軍山古戰場腳下,背倚筆峰山,西南有定軍山主峰吞吐呼吸,連峰橫亙,壁立如屏。西北則有巴山餘脈,高大雄峻,或騰躍直出,或曲折逶迤。遙想當年,黃忠刀劈夏侯淵、武侯六出祁山,風雲歲月,躍於胸中,自然感慨萬千!

張良廟紫柏山景區

張良廟又稱漢張留侯祠,是漢高祖劉邦的開國謀臣“漢初三傑”之一張良功成身退隱居之地,是全國最大的祭祀張良的祠廟。祠內北方宮殿式建築與南方園林式建築巧妙融合,佈局奇特,錯落有致,堪稱西北“四大古建築群”之一。是陝南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中國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三洞天”。

黎坪風景區

距漢中市區65公里,以森林景觀、地貌景觀、水體景觀以及現代人文景觀和田園風光景觀為主,集山景、林景、水景、石景為一體。其中一重要景點——中華龍山,因2008年地震而出現,堪稱漢中一大地質奇跡!

青木川景區

青木川,物華天寶,資源豐富,地上茂林嘉禾,地下堆金藏玉,因一個川道內有一棵青木樹而得名,因人物魏輔唐和古建築而名聲大振。遊客接待量連年攀升,已成為甯強旅遊的一大亮點!

朱鹮梨園景區

朱鹮梨園景區位於洋縣縣城以北1.5公里的牛頭山麓,占地187公頃。由“一軸兩核五區”構成:一軸即山脊觀光軸,兩核分別為翠湖、酈湖兩個水體景觀核心,五區為現代園藝景觀區、人文景觀交融區、朱鹮生態科普區、山林康體健身區和梨園農家風情區。目前,已初步建成為集生態體驗、國寶觀賞、休閒度假、康體娛樂為一體的公園型開放式旅遊景區。

天臺國家森林公園

天臺山山勢巍峨,山頂平坦如台,故曰天臺。被譽為陝南第一名山,集“奇、險、古、秀”於一體,山勢雄偉,陡峭險峻,層巒疊嶂,氣勢狀觀。有飛仙靈崖、梅花古碑、琴泉雅奏、避灘地穴、岱頂風光等著名的人文、自然景觀,登主峰岱頂,北眺秦嶺翠峰,南瞰漢中盆地,令人心曠神怡;有始建于唐、宋、興盛於明、清的古建築十餘處,依山延續十餘裡,主要包括靈官殿、黃茂咀、南天門、藥王樓、湧泉寺、鬥母宮,方圓百里群眾前來朝聖,常年香火不斷。

南 湖

南湖位於漢中市 南鄭縣,是國家AAA級旅遊區和省級風景名勝區。景區面積6.56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109畝。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暖秋爽,四季分明。景區青山常綠、河流密佈、風光綺麗。"青山碧水,松濤竹海,鳥語花香"是南湖獨特的自然美景,南湖有陝西第一湖之讚譽,是漢中靈山秀水的集中體現者。

舌尖探尋 漢中風味

漢中面皮

到漢中一定要吃的就是面皮,漢中人吃著面皮長大的,對面皮的情感蜜汁深厚,早飯一定要吃碗面皮,才算滿足。

菜豆腐

菜豆腐質地細嫩,色澤清白如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配以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食之後清香意爽,餘味無窮。一碗面皮就著一碗菜豆腐,那真是----山珍海味油膩膩,不如漢中菜豆腐。

粉皮子

傳統的粉皮子是由生長在山上的蕨菜根莖搗碎,取其澱粉加工而成。粉皮的調味非常講究,一般都佐以少許的菠菜、豆芽、紅蘿蔔,調入鹽、醋、醬油、芥末、薑蒜汁、紅油辣椒汁及味精,頗能誘發食欲。

漿水面

漢中的漿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別具一格,相傳該名是由漢高祖劉邦與臣相蕭何在此吃面時所起。漿水面條要用人工擀制,使之葉寬,條長,片薄。將煮熟的麵條入碗,調上漿水菜的潲子,澆上辣椒紅油,漿水面即成。它看上去紅白黃相間,入口酸辣清香,回味無窮,並具有開胃之功效。

甯強麻辣雞

相傳最早出自王婆夫家前輩所雇一成都廚師之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甯強城內悄然興起,八十年代末開始在甯強城鄉普及。此菜色澤金黃鮮亮,肉質細嫩脆爽,肥而不膩,麻辣出頭。吃後舌尖、嘴皮火燒火燎,使人既怕又愛,經不住誘惑而一吃再吃。

略陽罐罐茶

罐罐茶是略陽縣的傳統茶點,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其中面罐茶後者最具特色,用小罐盛水,放入茶葉,置火上煮熬,邊煮邊放入麵糊加清油,調以茴香、藿香、生薑、食鹽、核桃、肉丁、雞蛋花等調味品及佐料。清早或客來時,以早點搭配飲食,提神暖胃,爽口宜人。

紅豆腐

漢中人幾乎家家都會製作紅豆腐,紅豆腐色澤鮮豔,內為乳白色,質地鬆軟、細膩,味道醇厚、咸辣適中、清香爽口。在漢中,紅豆腐雖然不是餐桌上的主菜,但確是廣受大眾歡迎的下飯菜。

甯強核桃饃

甯強著名風味小吃“王家核桃饃”,此饃小如瓷蓋,色橙黃,味濃郁,人口香酥,尤難得者為放置累日逾旬色味如初。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攻破津京,慈禧太后攜光緒帝逃到西安避難,地方官聞訊急奔西安參朝,曾將此饃作貢品進陳御用。

漢中的春天已經簇擁成一片豔麗的花海

風光山水無限,還有那麼多好吃的

好了,你不要再說,我已經準備出發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