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冠華:蔡當局經濟政策背離兩岸經貿發展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 12月15日, 由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的“2017年臺灣政局暨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座談會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冠華出席會議並作主題發言。 他從臺灣經濟與兩岸經貿合作出發, 認為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提出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實質上屬於漸進式“台獨”的經濟施政, 其特徵就是背離臺灣經濟復蘇的實際需求而不斷弱化臺灣與大陸之間的依存關係。

張冠華認為, 蔡英文當局的“經濟發展新模式”有幾個大的支撐, 其中之一就是要發展“五加二”產業,

這些產業基本上對大陸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 而是進一步強化跟東南亞和歐盟之間的合作;此外, 蔡英文當局加強新南向政策, 目的也是在於削弱對大陸的出口導向, 通過前瞻基礎建設, 拉動觀光投資, 進而刺激經濟增長。

儘管蔡英文上臺後出現了“內政台獨化”、“法治台獨化”, 經濟上也在擺脫對大陸的依存程度, 但是兩岸的經貿投資還是出現一些增長, 其中最為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臺灣機電產業對大陸的出口仍保持在兩位數。 大量的出口幫助臺灣經濟較最低谷的時候有所發展, 但事實上, 臺灣經濟並未真正走出低谷——資料上有所好轉, 老百姓獲益卻仍不明顯。 張冠華認為, 這樣的“經濟復蘇”目前還存在兩大短板。

第一, 發展不平衡。 張冠華指出, 臺灣的經濟主要靠外需拉動而內需相對有限, 據資料顯示, 1-10月份, 臺灣對外出口持續增長, 一些產業甚至達到兩位數, 這是在過去五年時間裡從來沒有的;但內需的狀況就不容樂觀, 雖然公共投資從去年的負增長變成了正增長, 但這主要源於為發展觀光業所採取的一些刺激性的措施, 增加了公共投資。 另外, 張冠華認為, 在動能上, 臺灣的傳統經濟拉動比較多, 新經濟拉動比較少, 受益於AI的發展, 對新經濟發展貢獻最為明顯的就是半導體, 但除此之外, 其他的一些高端產業增長不明顯甚至處於負增長。

第二, 老百姓獲益較少, 對經濟復蘇沒有實際感受。 張冠華介紹道, 在蔡英文當局上臺以後,

臺灣的就業率在不斷下降, 這其中大部分的就業是被傳統產業所吸納, 生產效率較低, 因此薪資也沒有明顯增長。 他坦陳, 從臺灣股市也可以看出, 雖然股市上升到一萬多點, 但獲益的還是那“幾頭大象”, 這些“大象”幾乎都是外資, 真正的臺灣上市公司和臺灣民眾獲益有限, 老百姓獲益有限, 直接制約了蔡英文經濟施政的影響力。

最後, 張冠華對未來兩岸關係進行了展望, 他認為, 雖然兩岸的制度化交流目前處於停滯狀態, 但是大陸對台經貿的理念在不斷革新。 他說, 大陸提出的“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並沒有停留在口頭上、理念上, 而是在一些兩岸關係面臨的實際問題上提供了一系列措施, 促進兩岸的經貿往來、“融合發展”。

另外, 張冠華認為, 十九大報告裡提出的對台工作精神, 包括以往“供給側改革”“創新型國家”的戰略舉措, 都會為兩岸的經貿關係提供新動力, 促進兩岸經濟社會共同發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