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京冬至的習俗

北京冬至的習俗1、北京冬至的習俗之吃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 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 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 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我國許多地方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 據《燕京歲時記》載:“冬至餛飩夏至面”。 冬至這天,京師人家多食餛飩。 南宋時,當時臨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這一天吃餛飩的風俗。 宋朝人周密說,臨安人在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祭掃祖先。 只是到了南宋,我國才開始盛行冬至食餛飩祭祖的風俗。

2、北京冬至的習俗之吃羊肉

冬至開始,民間便開始從這天“數九”。 對於老百姓來說,冬至莫過於吃。 北方有冬至吃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在此時吃上一鍋燉羊肉,更有禦寒滋補的雙重功效。

羊肉性溫,能抵禦風寒、補身體,對風寒氣喘、腎虧陽痿、氣血兩虧、腰膝酸軟、肢冷腹痛、面黃肌瘦等症狀有療效。

3、北京冬至的習俗之吃餃子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我國北方地區民間素有吃餃子的習俗。 關於冬至吃餃子的民間傳說很多,最主流的說法是源自于張仲景。

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他告老還鄉那時適是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刺骨。 他看見不少鄉親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裡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裡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 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 後人學著“矯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餛飩”。

冬至養生保健的方法

冬至養生保健吃什麼?冬至的飲食不應該那麼單一,要搭配得當,以清淡飲食為主,多吃含鈣高的食物,對於一些油膩肥膩的食物應該少吃。

冬至養生保健吃八寶粥准沒錯,八寶粥溫熱軟,有助於健脾溫胃,還有一定的滋陰作用。 與其有相似功效的食物,還有薏米、大棗、核桃、桂圓、山藥等。 在平時我們可以煮些糯米紅棗粥、小米山藥粥等,養生效果非常好。 另外,在冬至裡,很多人都喜歡吃餃子,一般餃子的餡料是用羊肉、白菜、韭菜、蘿蔔等,起到溫陽的作用。

冬至養生保健要注意精神的調養。 因為天氣的寒冷,所以有些人會因為這樣而鬱鬱寡歡,對於這些小問題,我們不應該讓其影響導致自己,儘量保持精神暢達樂觀,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生活樂趣,不為瑣事勞神。 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疲勞過度。

冬至養生保健中,還應該積極運動,冷運動起來效果更大,運動可以避免寒邪的侵襲,但是冬至的運動強度不需要那麼強,適當的運動即可,例如耍太極等之類的,動中求靜,給人一種氣定神閑的感覺。

冬至節氣的食療食譜

1、羊肉燉蘿蔔。 配料: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薑、料酒、食鹽適量。

做法:白蘿蔔、羊肉洗淨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5、6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薑、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蔔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2、炒雙菇。配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澱粉、味精、鹽、黃酒、薑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淨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後,放薑、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後,放味精、鹽,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

做法:白蘿蔔、羊肉洗淨切塊備用,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入鍋,開鍋後5、6分鐘撈出羊肉,水倒掉,重新換水燒開後放入羊肉、薑、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蔔入鍋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暖下。對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腎虛陽痿,脾胃虛寒者更為適宜。

2、炒雙菇。配料:水發香菇、鮮蘑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白糖、水澱粉、味精、鹽、黃酒、薑末、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香菇、鮮蘑洗淨切片,炒鍋燒熱入油,下雙菇煸炒後,放薑、醬油、糖、黃酒繼續煸炒,使之入味,加入鮮湯燒滾後,放味精、鹽,用水澱粉勾芡,淋上麻油,裝盤即可。

功效:補益腸胃,化痰散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