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子宮腺肌症艾灸什麼穴位

子宮腺肌症艾灸什麼穴位

1、子宮腺肌症艾灸什麼穴位

八髎,中脘,足三裡,三陰交,中極,關元,神闕,氣海,子宮,歸來,脾俞,胃俞,肝俞,膽俞,腎俞,命門,太沖。

八髎(分別在第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中脘(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

足三裡(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

三陰交(在內踝尖直上三寸,脛骨後緣)。

中極(體前正中線,臍下4寸)。

關元(位於臍下三寸處)。

神闕(肚臍正中處)。

2、子宮腺肌症的西醫治療

西醫目前的治療方法是子宮全切或用激素保守治療。 保守治療有一定的療效,但復發率較高。

雖然惡變幾率很小,卻給無數的婦女帶來了痛苦和困擾。 西醫認為,子宮腺肌病的主要病理變化為異位內膜隨卵巢激素的變化而發生週期性出血,伴有周圍纖維組織增生和粘連形成,以致在病變區出現紫褐色斑點或小泡,最後發展為大小不等的紫藍色實質結節或包塊。

3、子宮腺肌症的症狀

3.1、症狀

月經失調(40%~50%)主要表現為經期延長、月經量增多,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月經前後點滴出血,嚴重的患者可以導致貧血。

痛經(25%)特點是繼發性進行性加重的痛經。 常在月經來潮前一周開始出現,當經期結束痛經即緩解。 痛經初期服用止痛藥物可以緩解,但隨著病情進展,痛經需要服用的止痛藥物劑量明顯增加,使患者無法耐受。

其他大約有35%的患者無明顯症狀。

3.2、體征

婦科檢查子宮常均勻增大呈球形,子宮腺肌瘤可表現為質硬的結節。 子宮一般不超過孕12周大小。 臨近經期,子宮有觸痛感;經期,子宮增大,質地變軟,壓痛比平時更明顯;經期後,子宮縮小。 子宮常與周圍尤其是後面的直腸粘連而活動較差。

15%~40%合併子宮內膜異位症,約一半患者合併子宮肌瘤。

子宮腺肌症的護理

1、平常的飲食多吃補血補腎的食品,以性平性溫的為主,如牛、羊肉、豬肉等,各種肉類要打壞打爛吃,利於養份的吸取。 多吃性平性溫的蔬菜,葷素搭配比例最好是1:1。 忌食寒涼類的食品,不管是食品的溫度還是性質。 儘量少吃辛辣、上火的食品。

2、可以吃固元膏,一天一次,一次一勺。 天天一次當歸粉,一次小半勺,當歸具有活血化血的工效。

3、堅持每晚用溫水泡腳,至微微出汗,有助於祛寒濕。 堅持背部撞牆,疏通經絡。 來例假前,可以喝生薑紅糖水,月經期就不要喝了。

4、注意保暖,不要著涼。

子宮腺肌症的檢查

1、B超檢查:認為組織學變化與B超的聲像圖無關,B超診斷的敏感性為63%,特異性為97%。 有報導用陰道B超診斷子宮腺肌病,結果73%與組織學診斷相符,其敏感性為95%,特異性為74%,腹部B超與陰道B超的準確性相近。

2、MRI常用T2重影像診斷子宮腺肌病,圖像表現為在正常的子宮內膜強回聲外,環繞一低強帶信號,>5mm厚度的不均勻的回聲帶為子宮腺肌病的典型影像,月經前後對比檢查,圖像發生變化,對診斷有重要意義。 病灶內有出血時可見大小不等的強回聲信號。 MRI可以區別子宮肌瘤和子宮腺肌病,並可診斷兩者同時並存,對決定處理方法有較大幫助,這也是MRI的主要價值。

3、子宮輸卵管造影:由於子宮腺肌病很少引起宮腔變形,故子宮輸卵管造影的診斷意義不大。如病變涉及到子宮內膜的表面,可見充盈缺損。

3、子宮輸卵管造影:由於子宮腺肌病很少引起宮腔變形,故子宮輸卵管造影的診斷意義不大。如病變涉及到子宮內膜的表面,可見充盈缺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