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內向的人究竟有沒有前途

儘管絕大多數人都試圖跟“多數人”同行, 試圖融入到集體當中去, 但是人類社會的歷史從來不是由“多數人”來引領的, 而是遵循了“二八定律”,

就是20%的人享受著80%的人的服務。 到了互聯網社會, 甚至“一九定律”也並非不可能了。 領導這個世界的永遠只是一小部分人, 你那麼努力的讓自己合群, 想成為和諧的一份子, 其實真的沒有必要。

"愛默生說過, 如果有兩條路, 我選擇那條少有人走的路。

一 真正的評價標準從來跟“合群”沒關係

好多新人剛來到一家公司都會有點焦慮, 經常想盡辦法要融入新群體。 但這件事情並沒有想像得那麼重要, 因為“合群”根本就不是這個世界評價你的首要標準。

曾經有人說:一屋子都在追《歡樂頌》, 你在看《百年孤獨》, 你就是不合群麼?一屋子都在看《成功原來如此簡單》, 你在讀《史記》, 你就是不合群麼?一屋子都在看娛樂綜藝, 你在看《滄浪詩話》, 你就是不合群麼?

是不合群, 可是不好麼?

上世紀六十年代, 北大荒有一個知青很另類, 別人在打牌的時候他在記英語單詞, 別人在睡懶覺的時候他早起讀英語, 閒暇時間他還要閱讀大量文史書籍。

那個時候好多人不喜歡他, 覺得他不合群,

甚至有領導找他談話。

可是等到恢復高考之後, 這個年輕人考上了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 因為卓越的英語水準和文筆而被看重, 進入外交部工作, 後來歷任外交部亞洲司處長、中國駐日本大使、外交部副部長、部長。

他的名字叫王毅。

對於你來說, 獨自一人未必不好, 反倒是費盡心思成為最受歡迎的人沒必要。 努力學習, 以最快的速度成長, 最大限度的吃透這個行業, 成為職場上最好用而非最合群的人才是最重要的。

一旦你成了業績最好的人, 那麼自然會有人上趕著來跟你搞好關係。 “你若盛開, 清風自來”, 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瞭解了這一點, 想必就能夠緩解很多人的合群焦慮了。

二 要在年輕的時候學會孤獨而不是合群

前一段時間, 身患腦瘤的知名作家李敖向社會發表了一封公開信, 向親朋故舊一一道別。

回顧李敖的一生, 到底是什麼讓他如此光彩奪目。

他說:“我是單幹戶, 不與朋友來往, 但是我自己很用功, 每天工作16個小時。

就是這份孤獨, 成就了李敖。

年輕人就應該學會獨處,

因為假如你想要找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 就要像那些已經有所成就的人一樣, 找到安放自己靈魂的樂土, 學會享受孤獨, 充實靈魂、提高技藝。

有很多時候, 走在路上的我也會想起一句名言:千萬不要因自己不合群而動搖決心, 你要知道這時候的你可能在進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