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法國商人拍攝的上海老照片 市井氣息濃厚

在18歲那一年, 法國小夥子Louis-Philippe Messelier (1901-1986年)離開老家, 隻身來到上海從事羊毛生意。 他的羊毛生意做的如何, 小編無據可查, 但是他在1920年代、1930年代為上海的法國媒體拍攝照片, 如今已成為重要的歷史資料。

民國上海市民在打麻將。

上海的戲劇演員。

Messelier到來之後, 上海已是相當繁華, 並有“遠東金融中心”之稱。 那時候上海是時尚、品味、氣質、先鋒的代名詞, 雲集著中國乃至來自世界各地的富豪、高官、文化名人和社會名流。

坐人力車的和尚。

這些照片提供了一個回顧民國歷史的直觀視角, 能把我們帶到特定的歷史情境。 這樣的上海、這樣的生活, 你願意回去嗎?除非生在富貴之家, 應該沒有多少人願意回去吧?

上海的街頭藝人。

Messelier的視角很獨特, 主題很少見, 他捕捉的場景不乏獵奇卻又有濃厚的生活氣息。 他沒有落入所謂展現“異國情調”的陷阱, 他只是如實地記錄上海的市井生活。

上海電影拍攝片場。

在我們通常所認為的繁華、時尚、號稱“十裡洋場”的大都市, 其實還有很多底層和邊緣的人群在為生活掙扎。 別說那些街頭藝人了, 上海灘當紅的女明星, 不也是被侮辱、被損害的群體嗎?

開商店的老人吃麵條。

繁華的表像之下, 上海存在著富貴與貧窮、時尚與傳統、租界與華界等等矛盾。 再加上當時中國面臨的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 日本侵略的鐵蹄步步緊逼, 整個社會氛圍就顯出一種難言的緊張。

上海街頭的耍蛇人。

1920年,上海絲廠工人每月工資最多10.8元,最低僅4.5元;上海織布廠工人每月最多7.8元,最低只有2.4元。據調查,當時“工人支持五口之家月須15元”,那麼這樣一個工薪家庭至少需要2個人在外謀生,方可維持開銷。

上海物價比其他地區相對較高。1920年至1925年間,大米平均每斤5分多錢,豬肉每斤平均1角4分錢至1角5分錢,棉布每市尺大約1角2分至1角4分錢,白糖每斤1角錢,植物油每斤1角5分錢,食鹽每斤2-3分錢。

“小歷史”關注眾所周知的歷史大事件中被忽略的細節。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

上海街頭的耍蛇人。

1920年,上海絲廠工人每月工資最多10.8元,最低僅4.5元;上海織布廠工人每月最多7.8元,最低只有2.4元。據調查,當時“工人支持五口之家月須15元”,那麼這樣一個工薪家庭至少需要2個人在外謀生,方可維持開銷。

上海物價比其他地區相對較高。1920年至1925年間,大米平均每斤5分多錢,豬肉每斤平均1角4分錢至1角5分錢,棉布每市尺大約1角2分至1角4分錢,白糖每斤1角錢,植物油每斤1角5分錢,食鹽每斤2-3分錢。

“小歷史”關注眾所周知的歷史大事件中被忽略的細節。更多精彩內容請添加微信公眾號“小歷史”(Microhistory)。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