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伊巴德派和遜尼派、哈瓦利吉派有啥不同?為啥盛行于阿曼?

點擊右上方“關注”關注人文悟宇!

上文講到了伊巴德派, 今天再來更為具體地談談這個派別。

伊巴德派最初來自于先知的再傳弟子載德。 這個載德不是什葉派載德派的載德。 載德派的載德是阿裡兒子侯賽因的曾孫。

本文的這個載德在巴士拉傳教, 因為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統治時期任人唯親, 穆斯林多有不滿。 載德便是其中之一。

他主張穆斯林應一律平等, 非古萊氏人也可以擔任要職等等, 在倭馬亞王朝初期, 反對穆阿維葉的哈裡發世襲制度, 被伊拉克總督哈查只流放到了阿曼。

但載德便有了一批追隨者, 形成了一個有自己主張的穆斯林社團。

載德在阿曼時有個弟子叫阿巴迪, 後來成了這個穆斯林社團的領袖, 因此被他們反對的倭馬亞王朝稱這個社團為“伊巴迪亞”或者“伊巴德”。

伊巴德教派接近於遜尼派, 但還是有明顯的區別。

比如兩派都主戰哈裡發須經協商選舉產生,

但遜尼派堅持哈裡發必須出身古萊氏族, 而伊巴德派則認為任何穆斯林只要具備能力並能維持公正的, 都有被選為領袖的權利。

比如兩派都以“古蘭經”、聖訓和“公議”為立法依據, 必要時可採用“類比”和“推理”。 但伊巴德派更注重靈活變通, 以簡單易行為原則, 不受教法學派限制。

再比如兩派對先知和第一、二任哈裡發都持肯定態度, 但遜尼派也承認第三、四任哈裡發, 而伊巴德派只承認奧斯曼的前六年和阿裡的接任, 對阿裡與穆阿維葉的妥協造成穆斯林內訌持否定態度, 並對倭馬亞王朝和阿拔斯王朝的大部分哈裡發持否定意見。

四大哈裡發

也就是說, 遜尼派注重現實領袖, 而伊巴德派只更為注重領袖品格。

也正是因為伊巴德派反對阿裡在隋芬戰役中的妥協, 許多人因此認為其是哈瓦利吉派的分支。 但伊巴德派自身早已與哈瓦利吉派劃清了界限, 他們反對哈瓦利吉派的極端思想, 屬於溫和派。

伊巴德派如今在阿曼可以稱得上是國教,

在桑吉巴、以及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利比亞的部分地區存在。

阿曼人主要是阿茲德人。 在葉門的希木葉爾王國時期(前115-525年), 馬里卜水壩崩潰時, 阿茲德人就來到了阿曼, 最後成立了部落王國。

在7世紀時, 他們自願和平的皈依了伊斯蘭教,

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1429年, 出現了伊巴德阿曼國, 版圖包括了現在的阿聯酋、卡達、巴林和沙特東部地區。

阿曼從1744年至今一直屬於賽義德王朝, 在此王朝的鼎盛時期, 曾經擴張到東非沿海及桑吉巴地區, 因此伊巴德教也在這些地方盛行。

點擊標題右下方關注人文悟宇

點擊標題右下方關注人文悟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