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你們都錯了,觀致還是那個觀致

文|Karakush

圖|網路

“已經發佈的事情都寫在裡面了, 再挖也沒有什麼好挖的, 關鍵是觀致, 觀致是主語。 ”

這是昨天, 我去到觀致汽車位於國展路的上海總部, 見到觀致的CEO劉良之後, 他開口的第一句話。 嗯, 兩秒鐘就把我的半頁採訪提綱團滅了。

糾結了半年之久的寶能入股觀致傳聞, 使得觀致一直處於敏感的風口浪尖, 受到格外的關注。

而兩天前, 隨著長江產權交易所正式發佈成交公告, 受讓方以16.25億元獲得觀致汽車25%的股權;寶能、奇瑞和觀致也終於不再遮掩, 于當天下午聯合公佈, 觀致的新戰略投資方正是盛傳的寶能。

在這麼一個“歷史時刻”, 觀致似乎感到必須說點什麼。 於是, 在半年的“無可奉告”之後, 我們總算等到了解禁的機會。 昨天, 是劉良作為觀致CEO第一次就此事發聲。

ACW有幸成為四家受邀媒體之一前往現場吃瓜。 我個人抱持著強烈的好奇, 因為寶能作為一家權且可以稱為畫風濃烈的集團, 不免讓人帶著人設去揣測它會給觀致帶來怎樣的變化。

專訪正好湊著飯點, 一進去迎面湧來三兩結對長相就很工程師的人, 切磋著“餓了麼, 吃啥好”, 實在也解讀不出個氛圍。 漂亮的妹子倒是變少了, 大概因為公關團隊都去了廣州準備活動。

正如開頭所言, 不少關於交易的細節, 無論我們如何旁敲側擊, 觀致仍舊保持了諱莫如深的態度。

比如重要的股比問題, 仍舊只能得到“不能評價”的回復。

根據江湖消息, 觀致目前有三個股東寶能、奇瑞和量子, 持股比例分別為51%、25%和24%。 此前寶能已為觀致注入10.5億元, 之後三方還會根據比例共同增資65億元。

這是大致的背景。

近來, 寶能正在發展自己的汽車版圖。 它本身在產業鏈上就有佈局, 今年還成立了寶能汽車, 並在各地置地興建新能源產業園區;而除了觀致, 還傳言它對寶沃、昌河興致盎然。

在只能以“觀致是主語”的語境下, 我們的疑問被限制在, 寶能控股下的觀致將是一個怎樣的企業?而至少從劉良的表白來看, 從各種意義上, 觀致還是那個觀致。

還是新高端, 還是老戰略

股東是爹。 關鍵時刻, 胳膊總是擰不過大腿的。

即便如此, 觀致仍舊保留著自己的底線。 用劉良的話講, 就是有兩個堅持, 第一個是堅持中國新高端不動搖, 第二個就是堅持“兩栖戰略”不動搖。

此二者我們已經聽觀致反復演繹過很多次了。 前者是觀致十年前創立時的初心, 後者是觀致順應時代風向所調整的步伐。

兩條路都走得挺艱難。 尤其是後來者的迅速上位, 使得過早抵達戰場的觀致顯得有些轉身困難。 但劉良表示, 寶能很是支持, 並“希望我們能發揚光大, 因為這是觀致的未來。 ”

我猜, 當時在做presentation的時候, 一定是這兩點說服了寶能:

一是對消費升級的判斷。

觀致想做的是“下一輛車”的市場, 現在也許就花幾萬塊買車的人, 下一個肯定要更新、檔次更高的產品。

而通過調研發現,

越來越多的年輕消費者(85後90後), 只要滿足顏值、品質和體驗三個條件, 並不一定非得買傳統的豪華品牌, 而願意嘗試像觀致這樣的品牌。

眼下很多品牌都是抱以這樣的邏輯, 我就不點名了。 觀致表示自己是比較務實的一個, 因為觀致的“新高端”更多地是代表高價值, 用一點點溢價換取高得多的價值。 對比“豪華”, 溢價是很高的。

二是對過去彎路的反思。

此前觀致的僵局, 有很多原因, 絕大多數時候是歸咎品牌力不行, 耽誤了好產品。 而劉良認為, 產品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尤其是做產品的思路。

“我們聚攏了全球優秀的工程師開發這個車, 但是卻不是市場非常需要的車。 ”這一刀紮心了。

所以, 觀致更急切必須做的,

是要改變工程師導向的企業文化, 做成市場導向的企業文化, 既要把車做好, 更要做對。 “好車”仍舊是最大的正資產, 但是得發揮得更充分。

劉良立志, 一切以市場為導向, 我的客戶群需求什麼, 我們就給他們什麼。

寶能大概覺得, 不端著的高端, 會有著類似優衣庫那樣的前景。

而觀致的第二個堅持,似乎還略有違寶能在新能源上的奮力部署。觀致的“兩栖戰略”,是要同時推進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

對於資金緊張的觀致而言,看上去是個會扯到蛋的大跨步,但是劉良認為這是兩條腿走路的穩健型姿勢。他提出了一個“三個世界”的新理論,大概是這樣的:

第一世界是通用、大眾、福特、ABB等傳統燃油車企;

第二世界是造車新勢力等只做新能源車的車企;

第三世界就是以觀致為代表的年輕車企,起步是做傳統燃油車,意味著整套開發體系、供應鏈配給都比較成熟。

在觀致看來,第一世界有沉重的傳統車資產負擔,轉型時就會遇到戰略猶豫;而第二世界還正在體驗造車是怎麼回事,不確定性太多,有待檢驗。

目前來看,至少燃油車的市場是確定的。雖然之前看來,觀致的傳統車業務也是負擔,但按照目前的產銷增長速度,能掙錢,就會成為發展新能源車的助推劑。

而既沒有負擔和猶豫,也沒有不確定性的觀致,還具備了獨特的優勢。所以觀致要堅持“兩栖戰略”,用劉良的話說,“兩條腿走,只要一條成功了,我就成功了。”

不變的氣質

從以上這些話,你可以看出,寶能的入主並沒有影響觀致以往的氣質:一個是獨立,一個是淳樸。

在寶能進入之前,兩方合資的觀致就一直是獨立運營的;而在三方股東的現狀下,劉良表示,觀致還是作為獨立的企業,朝著既定的目標,繼續獨立前行。

這不排除觀致會充分利用股東的資源,雖然之前跟奇瑞和量子的資源打通上,觀致解決得並不算好。

不過,觀致正在修正。比如以前的觀致,出於維護新品牌的考量,儘量讓品牌避免“什麼事都跟奇瑞攪在一塊兒”。

但是劉良直言,正向研發所有的費用都是算在觀致財務報表上的,量賣不出去的負擔很重的。要往前走,要和奇瑞共用開發新平臺,這一方面會繼續。

他解釋,奇瑞歷經20年的自主發展,平臺非常先進;同時這個平臺本身也是從觀致的平臺演變過去的,所以還是觀致基因,只是技術性更好、成本更低。

此外,在採購協同、人才培養方面,都有進展。

而觀致也在充分利用寶能的資源,比如和聯動雲的合作,就迅速提高了銷量。事實上,選擇寶能作為戰略投資人的一大原因,正是寶能在共用汽車、新零售、商業地產上的資源,能使觀致立即受益。

而淳樸的民風,則是體現在明年的計畫,雖然今年搞出了“瘋狂的觀致”這樣的流量行銷,但是觀致的優先順序,仍舊是第一先做產品,第二管道,第三品宣這樣階梯式分步。

這也並不是說觀致甘願把品牌建設放在最後。但現狀是,資金困難投入不足,所以觀致一直強調花小錢做大事,該做什麼還是要做什麼。

有記者問劉良,會不會考慮融資來緩解資金壓力。但劉良卻直言,觀致首先還是一個“老老實實做車的企業,踏踏實實為客戶服務,這才是我們的主線。”

觀致將要做的,還是憑藉65億作為一個支點,真刀真槍地打造出自己的正向現金流。

不變的拼命

個人感覺,與其說老老實實是觀致的氣質,不如說更是這批觀致人的氣質。

這一批高管都是背著璀璨的履歷加入觀致的,他們抱著一腔熱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扭轉乾坤,讓這個挺值得尊重的品牌成功。

而新股東進入後,對他們來說,不可避免的問題是,人員的任命。

我問劉良,寶能進來之後,會不會擔心自己被取代。

他只是回,這你不能問我,得問寶能。從盡調的情況看,他感受到了觀致團隊得到了信任。但是管理團隊的去留,主要取決於業績能不能達到股東的期待。

至少從最後一季的情況來看,觀致正在回暖。

10月份,SUV銷量環比相對9月份,零售增長103%,批售增量75%,其中觀5的占比很高;

11月份,第一次賣到了3500台,是觀致的歷史新高,大概是環比200%以上,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7%;

而12月份,據說過4000台肯定沒問題的。現在每個月上一個小臺階的這麼一個概念。

目前的狀況是一個字:忙。現在觀致甚至面臨一個新挑戰,訂單在手裡,但是做不出來——

因為今年前一段時間,沒有穩定的持續生產,所以一旦開始啟動,有的供應鏈產能準備不足,所以磕磕絆絆。不過這也很正常,對供應商總體來說是好消息,開始上量了。

而隨著目前銷量的快速上升,觀致希望能藉此進入提升品牌知名度、降低成本進行精准定價的良性迴圈。

劉良指出,這既得益於觀致自身的努力,也是離不開寶能的支持。

不過,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對於寶能進入汽車還是心存疑惑的,到底是不是來認真幹實業的,我必須得到一句准話。最後得到的這句,不知道算不算:

“不瞞你說,此前我們也是有過疑慮的。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從董事長到團隊,都非常專業,可以說是成功打拼的典型範例。有激情、敬業、並且高效運轉。”

個人覺得是非常高的評價了。

至於觀致的命運究竟如何,我等只有繼續觀察。

而觀致的第二個堅持,似乎還略有違寶能在新能源上的奮力部署。觀致的“兩栖戰略”,是要同時推進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車。

對於資金緊張的觀致而言,看上去是個會扯到蛋的大跨步,但是劉良認為這是兩條腿走路的穩健型姿勢。他提出了一個“三個世界”的新理論,大概是這樣的:

第一世界是通用、大眾、福特、ABB等傳統燃油車企;

第二世界是造車新勢力等只做新能源車的車企;

第三世界就是以觀致為代表的年輕車企,起步是做傳統燃油車,意味著整套開發體系、供應鏈配給都比較成熟。

在觀致看來,第一世界有沉重的傳統車資產負擔,轉型時就會遇到戰略猶豫;而第二世界還正在體驗造車是怎麼回事,不確定性太多,有待檢驗。

目前來看,至少燃油車的市場是確定的。雖然之前看來,觀致的傳統車業務也是負擔,但按照目前的產銷增長速度,能掙錢,就會成為發展新能源車的助推劑。

而既沒有負擔和猶豫,也沒有不確定性的觀致,還具備了獨特的優勢。所以觀致要堅持“兩栖戰略”,用劉良的話說,“兩條腿走,只要一條成功了,我就成功了。”

不變的氣質

從以上這些話,你可以看出,寶能的入主並沒有影響觀致以往的氣質:一個是獨立,一個是淳樸。

在寶能進入之前,兩方合資的觀致就一直是獨立運營的;而在三方股東的現狀下,劉良表示,觀致還是作為獨立的企業,朝著既定的目標,繼續獨立前行。

這不排除觀致會充分利用股東的資源,雖然之前跟奇瑞和量子的資源打通上,觀致解決得並不算好。

不過,觀致正在修正。比如以前的觀致,出於維護新品牌的考量,儘量讓品牌避免“什麼事都跟奇瑞攪在一塊兒”。

但是劉良直言,正向研發所有的費用都是算在觀致財務報表上的,量賣不出去的負擔很重的。要往前走,要和奇瑞共用開發新平臺,這一方面會繼續。

他解釋,奇瑞歷經20年的自主發展,平臺非常先進;同時這個平臺本身也是從觀致的平臺演變過去的,所以還是觀致基因,只是技術性更好、成本更低。

此外,在採購協同、人才培養方面,都有進展。

而觀致也在充分利用寶能的資源,比如和聯動雲的合作,就迅速提高了銷量。事實上,選擇寶能作為戰略投資人的一大原因,正是寶能在共用汽車、新零售、商業地產上的資源,能使觀致立即受益。

而淳樸的民風,則是體現在明年的計畫,雖然今年搞出了“瘋狂的觀致”這樣的流量行銷,但是觀致的優先順序,仍舊是第一先做產品,第二管道,第三品宣這樣階梯式分步。

這也並不是說觀致甘願把品牌建設放在最後。但現狀是,資金困難投入不足,所以觀致一直強調花小錢做大事,該做什麼還是要做什麼。

有記者問劉良,會不會考慮融資來緩解資金壓力。但劉良卻直言,觀致首先還是一個“老老實實做車的企業,踏踏實實為客戶服務,這才是我們的主線。”

觀致將要做的,還是憑藉65億作為一個支點,真刀真槍地打造出自己的正向現金流。

不變的拼命

個人感覺,與其說老老實實是觀致的氣質,不如說更是這批觀致人的氣質。

這一批高管都是背著璀璨的履歷加入觀致的,他們抱著一腔熱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扭轉乾坤,讓這個挺值得尊重的品牌成功。

而新股東進入後,對他們來說,不可避免的問題是,人員的任命。

我問劉良,寶能進來之後,會不會擔心自己被取代。

他只是回,這你不能問我,得問寶能。從盡調的情況看,他感受到了觀致團隊得到了信任。但是管理團隊的去留,主要取決於業績能不能達到股東的期待。

至少從最後一季的情況來看,觀致正在回暖。

10月份,SUV銷量環比相對9月份,零售增長103%,批售增量75%,其中觀5的占比很高;

11月份,第一次賣到了3500台,是觀致的歷史新高,大概是環比200%以上,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7%;

而12月份,據說過4000台肯定沒問題的。現在每個月上一個小臺階的這麼一個概念。

目前的狀況是一個字:忙。現在觀致甚至面臨一個新挑戰,訂單在手裡,但是做不出來——

因為今年前一段時間,沒有穩定的持續生產,所以一旦開始啟動,有的供應鏈產能準備不足,所以磕磕絆絆。不過這也很正常,對供應商總體來說是好消息,開始上量了。

而隨著目前銷量的快速上升,觀致希望能藉此進入提升品牌知名度、降低成本進行精准定價的良性迴圈。

劉良指出,這既得益於觀致自身的努力,也是離不開寶能的支持。

不過,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對於寶能進入汽車還是心存疑惑的,到底是不是來認真幹實業的,我必須得到一句准話。最後得到的這句,不知道算不算:

“不瞞你說,此前我們也是有過疑慮的。但是通過一段時間的接觸,從董事長到團隊,都非常專業,可以說是成功打拼的典型範例。有激情、敬業、並且高效運轉。”

個人覺得是非常高的評價了。

至於觀致的命運究竟如何,我等只有繼續觀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