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老照片:遼寧丹東三育中學第二任校長包樂深

1919年, 包樂深傳教士接替于承恩擔任三育中學第二任校長, 至1929年, 東北易幟, 當局出臺外籍人士不得擔任校長的政策, 而將校長之職卸任。 身為教師的包樂深在其任上的10年間, 堅持學習與勞動結合的理念, 除了園藝, 還增設木工、鐵工等技能類課程, 同時更注重普通知識教育, 將園藝學校更名為三育中學。 在包樂深的管理下, 學校的規模不斷擴大, 修建了教學樓、教堂、學生宿舍等風格典雅的洋樓, 其中1920年興建的教學樓, 那是當年安東(今丹東)地區最高的建築, 以大紅樓聞名。

包樂深傳教士, 教師, 1912年受丹信義會差派來到中國, 1915-1918年在哈爾濱工作。 1915年結婚, 1946年回國, 影像拍攝時間不詳。

包樂深還是蛤蟆塘劈柴溝神學院院長。

包樂深教師在1915年結婚,

夫人包珍珠護士, 影像拍攝時間不詳。

包樂深教師一家, 影像拍攝時間不詳。

包樂深教師在1915年結婚, 夫人包珍珠, 1940年是包樂深夫婦銀婚紀念。

包樂深一家在蛤蟆塘劈材溝三育學校的住所, 影像拍攝時間不詳。

包樂深夫人包珍珠Margrethe Aagaard Poulsen(前排左1), 栢衛夫婦(前排左3,4), 影像攝於1939年前。

包珍珠, 生於1882年12月1日, 身為護士的她受丹信義會差派1912年來到中國, 先後在哈爾濱、丹東蛤蟆塘劈柴溝工作, 1944年12月去世,葬於蛤蟆塘。

對於包珍珠去世的原因,三育中學第三任丹藉校長吳立身之女吳坤美,在她發表的一篇傳記文章中記錄:1944年,劈柴溝一位名為陶元勳的村民染上傳染性疾病。從丹麥來到安東的醫護人員包珍珠,在救治陶元勳的過程中不幸被感染。最終,患者陶元勳被治癒,生命一直延續到92歲,而施救者包珍珠在當年病逝,享年56歲。

1944年12月去世,葬於蛤蟆塘。

對於包珍珠去世的原因,三育中學第三任丹藉校長吳立身之女吳坤美,在她發表的一篇傳記文章中記錄:1944年,劈柴溝一位名為陶元勳的村民染上傳染性疾病。從丹麥來到安東的醫護人員包珍珠,在救治陶元勳的過程中不幸被感染。最終,患者陶元勳被治癒,生命一直延續到92歲,而施救者包珍珠在當年病逝,享年56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