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傳統車企相繼佈局新能源汽車 “大船”規劃新航線意味著啥?

【卡車之家 原創】傳統燃油車在世界舞臺上唱了百十來年的絕對主角, 近幾年卻迎來了一個新對手——新能源車。 在環保和能源的多重壓力下,

國內多地紛紛張開了擁抱新能源的懷抱, 看來, 不管是車還是女朋友, 年輕、漂亮又省錢的, 到什麼時候都能得到青睞。

如果說在燃油車的發展上, 中國落後于世界先進水準, 那麼國內在新能源車型上做的功課, 可是緊緊跟上了時代的步伐。 比如, 做電池出身的比亞迪, 在新能源時代到來之前成功轉型, 搖身變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能源車製造商。

在政策的刺激下, 多家新能源製造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可是細心的人會發現, 這些企業中, 大多是一些新興的品牌, 而解放、中國重汽和柳汽等靠傳統汽車製造發展壯大的“大船”, 直到最近才相繼曝光了旗下的新能源車型, 不禁讓我們產生了很多疑問:這些“大佬”的新能源車問世這麼晚, 難道是技術沒跟上嗎?為什麼不趕在補貼紅利最誘人之時推出產品, 反而在國家和地方補貼退坡之際走進市場?企業文化和技術積澱受燃油車影響深遠, 能夠玩得轉新能源車嗎?未來的新能源之路要怎麼走?

中國重汽濟南輕卡銷售部總經理助理王遠征

近期我公出濟南, 把這些困惑拋給了中國重汽濟南輕卡銷售部總經理助理王遠征, 他的一席話, 讓我醍醐灌頂。

王遠征進入汽車行業幾十年, 最初從事產品研發, 對“車”有著深刻的理解, 現在轉型市場工作, 自然有著獨到的看法,

我的疑惑也因此迎刃而解。

傳統卡車企業“姍姍來遲” 等的就是健康市場氛圍

近一兩年, 在環保政策的要求下新能源車才大量湧入市場, 但是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卻早得多。 傳統車企之所以沒有匆匆忙忙進入新能源市場, 更多的是做技術儲備, 由於動力系統由發動機、變速箱等變成了動力電池、電動機等, 在整車匹配性和一致性等多方面需要重新調校。

過去很多年裡中國重汽、解放等依靠品質積累的口碑, 不能因為急於分得“蛋糕”就置用戶的利益不顧, 在沒有百分百的可靠性之時, 即使補貼紅利再誘人, 也不會急於求成。 對於用戶選車又何嘗不是呢?我想大多數卡友在選車之時還是在保有量大、口碑不錯的品牌中挑選, 沒別的, 只因為大品牌長期以來收穫了卡友的信任, 社會信用比較得人心。

難道補貼紅利不誘人嗎?王遠征介紹, 現在的汽車市場, 更多的是市場經濟主導, 能夠在市場中站得住腳的終究是用戶喜歡、符合市場需求的品牌和車型。 不管是新能源車型市場還是傳統車型市場,“政策主導”終究不是長久發展之計,過去補貼比例非常大,一些車型的國補加上地方的補貼,加起來的總額已經超過了車輛實際的成本,部分企業看到其中的甜頭紅了眼睛,於是,“騙補”便籠罩了之前的新能源市場。

在國家重拳出擊下,亂象得以遏制,各級監控平臺的建立,規範了新能源市場,對車輛涉水能力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的國家補貼只有在車輛運行里程超過3萬公里後才會發放,在考驗企業技術實力的同時,對企業的資金實力也提出了嚴格要求,沒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很難在新能源市場中生存下來。

傳統車企投身新能源 借助自身固有優勢

雖然中國重汽在近期才發佈了電動輕卡和氫燃料輕卡,但是新能源和清潔能源佈局之前就已經邁開了步伐,在濟南中國重汽的純電動和混合動力公車等公車已經成為了濟南人生活的一部分,中國重汽長途大巴也取得了一定的銷售成績。

在新能源方面,中國重汽在2015年就已經取得了生產資質。三年裡,經過充足的準備和法規的自我完善,中國重汽向市場風塵僕僕而來。

北京新能源車無限行、西安新能源車運行範圍異常廣泛……各地一系列利好的路權政策告訴車企:這將是進入市場前所未有的“良辰吉日”,2017年12月15日,中國重汽正式發佈旗下的電動輕卡和氫燃料輕卡,吹響了進軍新能源領域的號角。無獨有偶,相隔僅僅幾天前,解放也發佈了旗下的電動輕卡。

車既然是運行的,就避免不了磨損,所以維修保養的問題也隨之浮出了水面。中國重汽這樣的傳統車企才推出電動車,售後服務能跟得上嗎?答案是肯定的!

對於傳統車企,經歷了幾十年的市場耕耘,服務站點遍佈全國各地的每一個角落,借助固有的服務站,僅需要對售後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並增設必要的維修設備即可完善售後服務,而不需要重新佈局服務體系。雖然進入市場相對較晚,但是新興的新能源品牌售後服務,與傳統企業售後服務體系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在產品本身,傳統車企也可以提供給客戶更專業的一體化服務,比如,中國重汽在推進市場的同時,可以打出自己的上裝牌。我在此次濟南之行看到的氫燃料電池輕卡,上裝就是匹配中國重汽集團旗下的青島重工環衛上裝,將底盤和上裝的匹配性問題上也為用戶一併解決。

產品規劃多能源路線並走 整合行業優勢資源

考慮到電動車續航里程達不到“長續航”的要求,中國重汽在產品規劃上採取多路線並走的模式。在城市配送和短途運輸領域,主打電動車;在中長途物流運輸領域,主打混動車型,也就是搭載了燃油増程器的電動車,並且隨著氫燃料車的基建完善,加快氫燃料電池車的普及。

王遠征介紹:新能源車,不管是電動車還是燃料電池車,續航里程都是考核車輛性能的重要指標,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否搭載能量回收系統將會決定一台新能源車是否具有市場競爭力。所以,在最近重汽上市的這款燃料電池車,就搭載了能量回收系統。

此車在勻速行駛時,動力電池為驅動電機提供能量,燃料電池則為電池充電;當加速行駛時,動力電池和燃料電池組同時為車提供能量,滿足動力需求。在刹車減速時,摩擦制動能量可以回收,減少能量損失,據廠家介紹,制動能量回收率超過10%!在續航里程錙銖必較的新能源車型中,“10%”可以使續航里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中國重汽進入新能源市場,是否會對電池電控企業構成威脅?在我匆匆拋出這個問題後,王遠征淡定地告訴我:汽車行業,是一個協作型行業,單憑一己之力很難立足。中國重汽進入新能源車型市場也不會“搶別人飯碗”,而是整合行業內優勢資源,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沃特瑪等在行業內很有話語權新能源企業,可以為中國重汽持續輸出優勢產品,中國重汽可以在一個較高的起點,發力新能源制高點。而整車控制器是一台車的大腦,作為影響用戶使用體驗的重要部件,中國重汽則會成立專門的技術團隊生產,不會把核心部件的主導權拱手相讓。

如果從0開始,將會又是一個漫長的蟄伏期,儘管有曼技術整車技術加持,但是在短時間內電池的競爭力很難趕超比亞迪等國內優勢品牌。道理就如同車企不會生產輪胎和電氣設備,互聯網公司也不會從生產電腦主機和顯示器起步一樣。

電動車現今如火如荼,那麼,傳統意義上的燃油車是不是將很快退出歷史舞臺?too young!雖然在環保和能源的重重作用下,新能源車型廣受歡迎,但是燃油車也不會無路可走,汽車環保化也只是告訴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燃油車將會越來越受限。燃油増程器電動車雖然能量來源是燃油,但是相較現在的大排量車型,節能效果非常明顯。

結語

在新能源車型發展的長河中,傳統車企佈局新能源領域毫無疑問是發展的分水嶺。如果說新興的新能源車企乘坐的是客輪,那麼傳統企業進軍新能源領域則是搭乘的航空母艦,為使用者提供市場、服務等多個環節全方位的支援,必將推進國內新能源領域穩步向前發展。

不管是新能源車型市場還是傳統車型市場,“政策主導”終究不是長久發展之計,過去補貼比例非常大,一些車型的國補加上地方的補貼,加起來的總額已經超過了車輛實際的成本,部分企業看到其中的甜頭紅了眼睛,於是,“騙補”便籠罩了之前的新能源市場。

在國家重拳出擊下,亂象得以遏制,各級監控平臺的建立,規範了新能源市場,對車輛涉水能力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的國家補貼只有在車輛運行里程超過3萬公里後才會發放,在考驗企業技術實力的同時,對企業的資金實力也提出了嚴格要求,沒有雄厚的技術實力和資金實力,很難在新能源市場中生存下來。

傳統車企投身新能源 借助自身固有優勢

雖然中國重汽在近期才發佈了電動輕卡和氫燃料輕卡,但是新能源和清潔能源佈局之前就已經邁開了步伐,在濟南中國重汽的純電動和混合動力公車等公車已經成為了濟南人生活的一部分,中國重汽長途大巴也取得了一定的銷售成績。

在新能源方面,中國重汽在2015年就已經取得了生產資質。三年裡,經過充足的準備和法規的自我完善,中國重汽向市場風塵僕僕而來。

北京新能源車無限行、西安新能源車運行範圍異常廣泛……各地一系列利好的路權政策告訴車企:這將是進入市場前所未有的“良辰吉日”,2017年12月15日,中國重汽正式發佈旗下的電動輕卡和氫燃料輕卡,吹響了進軍新能源領域的號角。無獨有偶,相隔僅僅幾天前,解放也發佈了旗下的電動輕卡。

車既然是運行的,就避免不了磨損,所以維修保養的問題也隨之浮出了水面。中國重汽這樣的傳統車企才推出電動車,售後服務能跟得上嗎?答案是肯定的!

對於傳統車企,經歷了幾十年的市場耕耘,服務站點遍佈全國各地的每一個角落,借助固有的服務站,僅需要對售後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並增設必要的維修設備即可完善售後服務,而不需要重新佈局服務體系。雖然進入市場相對較晚,但是新興的新能源品牌售後服務,與傳統企業售後服務體系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在產品本身,傳統車企也可以提供給客戶更專業的一體化服務,比如,中國重汽在推進市場的同時,可以打出自己的上裝牌。我在此次濟南之行看到的氫燃料電池輕卡,上裝就是匹配中國重汽集團旗下的青島重工環衛上裝,將底盤和上裝的匹配性問題上也為用戶一併解決。

產品規劃多能源路線並走 整合行業優勢資源

考慮到電動車續航里程達不到“長續航”的要求,中國重汽在產品規劃上採取多路線並走的模式。在城市配送和短途運輸領域,主打電動車;在中長途物流運輸領域,主打混動車型,也就是搭載了燃油増程器的電動車,並且隨著氫燃料車的基建完善,加快氫燃料電池車的普及。

王遠征介紹:新能源車,不管是電動車還是燃料電池車,續航里程都是考核車輛性能的重要指標,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否搭載能量回收系統將會決定一台新能源車是否具有市場競爭力。所以,在最近重汽上市的這款燃料電池車,就搭載了能量回收系統。

此車在勻速行駛時,動力電池為驅動電機提供能量,燃料電池則為電池充電;當加速行駛時,動力電池和燃料電池組同時為車提供能量,滿足動力需求。在刹車減速時,摩擦制動能量可以回收,減少能量損失,據廠家介紹,制動能量回收率超過10%!在續航里程錙銖必較的新能源車型中,“10%”可以使續航里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

中國重汽進入新能源市場,是否會對電池電控企業構成威脅?在我匆匆拋出這個問題後,王遠征淡定地告訴我:汽車行業,是一個協作型行業,單憑一己之力很難立足。中國重汽進入新能源車型市場也不會“搶別人飯碗”,而是整合行業內優勢資源,寧德時代、國軒高科、沃特瑪等在行業內很有話語權新能源企業,可以為中國重汽持續輸出優勢產品,中國重汽可以在一個較高的起點,發力新能源制高點。而整車控制器是一台車的大腦,作為影響用戶使用體驗的重要部件,中國重汽則會成立專門的技術團隊生產,不會把核心部件的主導權拱手相讓。

如果從0開始,將會又是一個漫長的蟄伏期,儘管有曼技術整車技術加持,但是在短時間內電池的競爭力很難趕超比亞迪等國內優勢品牌。道理就如同車企不會生產輪胎和電氣設備,互聯網公司也不會從生產電腦主機和顯示器起步一樣。

電動車現今如火如荼,那麼,傳統意義上的燃油車是不是將很快退出歷史舞臺?too young!雖然在環保和能源的重重作用下,新能源車型廣受歡迎,但是燃油車也不會無路可走,汽車環保化也只是告訴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燃油車將會越來越受限。燃油増程器電動車雖然能量來源是燃油,但是相較現在的大排量車型,節能效果非常明顯。

結語

在新能源車型發展的長河中,傳統車企佈局新能源領域毫無疑問是發展的分水嶺。如果說新興的新能源車企乘坐的是客輪,那麼傳統企業進軍新能源領域則是搭乘的航空母艦,為使用者提供市場、服務等多個環節全方位的支援,必將推進國內新能源領域穩步向前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