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盂縣167條縣鄉河流有了“管家”

河長上崗 治水提速

“縣長、鎮長、村委會主任都是河長, 今後全縣26條縣級河流和141條鄉級河流全部有河長。 ”12月17日, 盂縣水務局局長韓新亮指著牆上盂縣河流分佈圖說。 推行河長制以來, 盂縣環保局監測資料顯示:滹沱河、龍華河等主要河流水功能區監測斷面水質達成率75%以上。 全縣省控以上地表水劣Ⅴ類水體斷面比例控制在25%以內, 達到或好於Ⅲ類水質斷面比例高於75%。

盂縣境內主要河流有26條, 總長489.5公里, 流經14個鄉鎮。 為全面推行河長制, 今年3月, 盂縣縣委、縣政府對全縣14個鄉鎮流經的河流及水庫進行了為期半個月的摸底調查,

把全縣26條河流都進行了登記造冊, 出臺了《盂縣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 確立了縣、鄉、村三級河長制責任體系。 縣委書記、縣長共同擔任縣級總河長, 26條河流全部由縣鄉級領導分別擔任河長。 滹沱河、溫河盂縣段由縣長任縣級河長;香河、秀水河、龍華河、烏河等10條跨鄉鎮主要河流分別由副縣長任縣級河長;其餘14條河流分別由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擔任鄉級河長。 各鄉鎮根據實際情況, 每村行政區域內河流由村委會主任擔任村級河長, 確保141條鄉級河流每條小河都有人管。 為方便群眾監督, 盂縣在全縣範圍內共設置縣、鄉級公示牌41塊, 把河長職務、姓名和職責公佈於眾, 並在政府網站和新聞媒體公示。

盂縣在推行河長制中, 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流域與區域協同治理、政府與群眾共同參與的原則, 促進治理河道區域經濟社會同步發展。 同時, 樹立“全流域”理念, 堅決杜絕“上游污染, 下游治理”情況發生。 縣河長辦統籌水務、環保、林業等責任部門協同推進, 引導社會、群眾全面參與, 共同應對上下游、幹支流、溝渠一體化的系統治理。 目前, 盂縣全面建立縣、鄉、村三級河長制, 推行“一河一檔案、一河一策略、一河一考評”工作機制, 切實解決影響水資源保護、河道安全、生態環境保護等突出問題。 結合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行動, 以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為重點, 盂縣共清理河道垃圾3.11萬立方米。 截至目前, 已開展日常巡查78天次,

出動人員247人(次), 在巡查過程中, 現場制止違法行為12次, 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的畜禽養殖場5家。 在此基礎上, 推進養殖業糞便汙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完成了全縣16家規模養殖場糞汙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配套設施建設, 以及滹沱河、溫河、招山河等河道兩岸綠化4000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