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美國為了加強戰後美日關係,從輕懲罰日本戰犯,這位法官堅持說不

二戰後由於處置戰犯的權力多在英美國家手中, 讓許多侵華日軍將領的審判存在很多包庇。 例如南京大屠殺直接製造者——谷壽夫的罪行鐵證如山, 但是1947年2月6日起, 對谷壽夫的開庭審判, 卻是壓力山大。 不但大量記錄第六師團暴行的第一手照片資料都被焚毀。 美國更出於戰後美日關係的考慮, 不停給國民政府施加壓力, 要求國民政府從輕發落谷壽夫。 甚至參與審判的兩名美國法官, 期間也在本國政府的授意下躲了貓貓。 關於谷壽夫要被輕判的流言, 也一度傳播極廣。 這種情況下谷壽夫是怎樣被繩之以法的呢?讓楓葉吹兮為你一一道來。

面對血汗深仇怎能如此輕易放過谷壽夫?關鍵時刻在南京軍事法庭五名法官中最年輕的一位——34歲的葉在增上校, 站了出來。 葉在增, 出身福州葉氏的名門子弟, 北平朝陽大學法律系高材生, 投筆從戎的抗戰青年軍官, 曾經在江西等地參加過多場浴血會戰, 更在岷山打了多年敵後遊擊。 年紀雖輕, 卻是實打實與日寇血拼過來的強硬人物。

而面對谷壽夫的各種狡辯, 精通法律且行動力極強的葉在增法官, 更是馬力開動, 在整個取證期間, 他親自主持在南京大屠殺遺址上, 開了二十多次臨時庭, 走訪了一千多名證人。 在艱難的庭審中, 每當谷壽夫滿嘴狡辯時, 旁聽席上期待的目光,

都會投向葉在增法官。 經常是他慨然出示新的證據, 將信口雌黃的谷壽夫打臉啪啪。 以現場美國記者的記錄, 在葉在增法官不斷展示的證據面前, 起初鎮定的谷壽夫滿臉蒼白, 哆哆嗦嗦低下了頭。

1947年3月10日, 更成為葉在增人生裡歷史性的一刻——他親自起草了谷壽夫的判決書,

判決罪行累累的谷壽夫死刑。 判決書中一句痛心的話語, 更是至今為止, 日本右翼勢力無法否認的鐵的事實:南京大屠殺被害總數達三十萬人以上。

1985年8月15日,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在南京揭牌, 七十三歲的葉在增再度出席,

在紀念典禮上向各國來賓沉痛回憶了這段歷史。 1994年4月2日, 82歲的葉在增病故, 墓碑上九個字, 更足以涵蓋他的歷史貢獻:伸張人類正義的法官!

楓葉吹兮, 微風蕭瑟, 覽歷史, 品文化。 喜歡的話點贊和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