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戰爭中,用死刑犯去打仗會超級厲害?

文/快哉風

兩軍交戰勇者勝, 如果一方士兵膽小怕死, 時刻惦記著自己的小命, 怎麼打也不會贏, 這是常識。

那麼, 如果組織一批死刑犯去打仗, 算他們“戴罪立功”:打得好就恢復自由和榮譽, 打得不好——反正裡外是死, 是否戰鬥力會爆表?

圖:死刑犯戰鬥力如何?

我們來看看中外歷史上的鮮活例子。

一、

先看中國古代的。

第一個。 春秋時期, 越王勾踐和吳王闔閭的槜李之戰。

圖:不走尋常路的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屢戰不勝, 於是使出了大絕招。 他派出了一批死刑犯, 排成三列, 各持劍在頸上, 走到吳軍陣前說:“我們因為打仗不勇敢, 不敢逃避刑罰, 現在臨陣自殺。 ”說完紛紛自刎倒地。 吳軍驚駭不已, 陣容鬆動, 勾踐趁機進攻大敗吳軍, 闔廬身受重傷, 死於敗退途中。

第二個, 秦末的戲之戰。

圖:秦兵馬俑

秦末陳勝吳廣起義, 天下大亂, 陳勝派大將周文西向攻秦, 周文一路上徵集了數十萬士兵, 兵車千輛, 攻佔函谷關進逼咸陽。 。

秦朝調集軍隊根本來不及, 大將章邯臨危受命, 免除70萬驪山刑徒的罪犯身份, 發給他們兵器, 在距咸陽僅百里的戲迎擊楚軍。 驪山刑徒中, 很多都是有軍事訓練的逃亡軍人, 只要領導得當, 他們的戰鬥力一點不差。 結果, 重獲自由的驪山刑徒勇猛無比, 大敗楚軍, 周文被逼自殺。

不過, 並不是組織囚徒打仗都會有驚喜, 這是雙刃劍, 用得好固然傳為美談, 用得不好, 逃亡、暴動甚至陣前倒戈給你看!

圖:牧野之戰

商末, 周軍打到首都朝歌, 紂王倉促武裝起大批奴隸、囚徒, 開赴牧野迎戰, 沒想到這些奴隸和囚徒毫無鬥志, 紛紛陣前倒戈, 反而將商軍隊伍衝垮, 紂王一敗塗地自焚而死。

再來看看國外的。

二、

二戰中, 蘇聯有一支特殊的“死亡部隊”:蘇聯紅軍懲戒營(連), 清一色勞改犯組成。

圖:前蘇聯電影《懲戒營》

蘇德戰爭前期, 蘇軍傷亡慘重, 成百萬的戰鬥人員戰死、被俘, 面對前方將領的增兵請求, 史達林一度很惱火的回答:“我總不能從泥土捏出成千上萬的士兵吧!”

但是, 史達林還是找到了一支數量龐大的“蘇維埃灰塵”:勞改犯。

圖:前蘇聯勞改犯

史達林當政時期,從1929年到1953年,至少有1800萬蘇聯人在勞改營裡待過。他們當中有前政權殘餘分子、軍人、農民、少數民族、外國人,而在蘇德戰爭爆發的1941年,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哈薩克勞改營的犯人有近200萬之多,其中很多都是大清洗時期的蘇軍軍官和家屬。

圖:前蘇聯電影《懲戒營》劇照

蘇德前蘇聯電影《懲戒營》戰爭剛爆發的時候,蘇軍槍斃了一大批“最危險的犯人”,理由是怕他們成為敵人的幫兇,但很快,槍斃令停止了——因為犯人還有更多的價值。

圖:前蘇聯電影《懲戒營》劇照

1943年8月29日,史達林頒佈命令,允許勞改犯參軍,他在命令中宣佈:“在方面軍中成立1—3個(視情況而定)懲戒營(每營800人),派中級和高級指揮員及相應的政工人員前去任職……在集團軍中成立3—5個裝備良好的阻截隊(每個隊大約為200人),把他們放在不堅定的師團後面很近的地方,責成他們把驚慌失措者和膽小鬼就地槍斃……在集團軍內成立5—10個(視情況而定)懲戒連(每個連150—200人)……把他們放在集團軍的困難地段,使他們有可能用鮮血贖回自己對祖國的罪行……此命令要在各步兵連、坦克連、炮兵連、大隊、小隊、司令部宣讀。”

圖:前蘇聯電影《懲戒營》劇照

此後命令不斷“寬鬆”,據蘇聯內務部統計,總計有130多萬名勞改犯被送上前線,一般犯人去普通部隊,重犯則去懲戒營。

史達林下達過著名的第227號命令:後退就槍斃。戰爭中,作為“蘇維埃的父親”,他對於紅軍士兵都如此嚴厲,對於勞改犯,更沒多少憐憫可言。

三、

蘇聯紅軍懲戒營,是一支擔任最危險任務的敢死部隊。

圖:前蘇聯電影《懲戒營》劇照

蘇軍忠實的執行了史達林的命令,首先將懲戒營佈置在作戰部隊中間,以便監視;其次將懲戒營主要執行偵察、側翼穿插等高危任務,造成他們的傷亡率極高。僅在1944年,懲戒營就損失過半,是普通部隊的數倍,當時蘇軍曾流行一句話:懲戒營的人活不過3個月。

圖:前蘇聯電影《懲戒營》劇照

第123懲戒營連長濟亞·布尼亞托夫回憶道,在1945年初的奧得-維斯瓦戰役中,第123懲戒營充當強渡維斯瓦河的先鋒,他們沒有任何炮火掩護。在德軍機槍的無情掃射下,河灘上滿是屍體。第二天中午,殘餘的懲戒營士兵終於佔領了橋頭堡,一名被俘的德國士兵心有餘悸地說:“你們是靠屍體馱過維斯瓦河的。” 這一戰之後,123懲戒營的670名官兵只活下來47名。

到戰爭勝利為止,共有40多萬人被送進這支特殊的敢死隊,絕大多數都陣亡了,但他們用命贖回了“自己對祖國的罪行”,還保全了家人不再受到連累。

圖:前蘇聯電影《懲戒營》劇照

這樣的犯人士兵是炮灰嗎?是,也不是。當一個人的死,能為自己和家庭改變榮譽和命運時,面對機槍,你也會毫無畏懼。

圖:前蘇聯勞改犯

史達林當政時期,從1929年到1953年,至少有1800萬蘇聯人在勞改營裡待過。他們當中有前政權殘餘分子、軍人、農民、少數民族、外國人,而在蘇德戰爭爆發的1941年,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哈薩克勞改營的犯人有近200萬之多,其中很多都是大清洗時期的蘇軍軍官和家屬。

圖:前蘇聯電影《懲戒營》劇照

蘇德前蘇聯電影《懲戒營》戰爭剛爆發的時候,蘇軍槍斃了一大批“最危險的犯人”,理由是怕他們成為敵人的幫兇,但很快,槍斃令停止了——因為犯人還有更多的價值。

圖:前蘇聯電影《懲戒營》劇照

1943年8月29日,史達林頒佈命令,允許勞改犯參軍,他在命令中宣佈:“在方面軍中成立1—3個(視情況而定)懲戒營(每營800人),派中級和高級指揮員及相應的政工人員前去任職……在集團軍中成立3—5個裝備良好的阻截隊(每個隊大約為200人),把他們放在不堅定的師團後面很近的地方,責成他們把驚慌失措者和膽小鬼就地槍斃……在集團軍內成立5—10個(視情況而定)懲戒連(每個連150—200人)……把他們放在集團軍的困難地段,使他們有可能用鮮血贖回自己對祖國的罪行……此命令要在各步兵連、坦克連、炮兵連、大隊、小隊、司令部宣讀。”

圖:前蘇聯電影《懲戒營》劇照

此後命令不斷“寬鬆”,據蘇聯內務部統計,總計有130多萬名勞改犯被送上前線,一般犯人去普通部隊,重犯則去懲戒營。

史達林下達過著名的第227號命令:後退就槍斃。戰爭中,作為“蘇維埃的父親”,他對於紅軍士兵都如此嚴厲,對於勞改犯,更沒多少憐憫可言。

三、

蘇聯紅軍懲戒營,是一支擔任最危險任務的敢死部隊。

圖:前蘇聯電影《懲戒營》劇照

蘇軍忠實的執行了史達林的命令,首先將懲戒營佈置在作戰部隊中間,以便監視;其次將懲戒營主要執行偵察、側翼穿插等高危任務,造成他們的傷亡率極高。僅在1944年,懲戒營就損失過半,是普通部隊的數倍,當時蘇軍曾流行一句話:懲戒營的人活不過3個月。

圖:前蘇聯電影《懲戒營》劇照

第123懲戒營連長濟亞·布尼亞托夫回憶道,在1945年初的奧得-維斯瓦戰役中,第123懲戒營充當強渡維斯瓦河的先鋒,他們沒有任何炮火掩護。在德軍機槍的無情掃射下,河灘上滿是屍體。第二天中午,殘餘的懲戒營士兵終於佔領了橋頭堡,一名被俘的德國士兵心有餘悸地說:“你們是靠屍體馱過維斯瓦河的。” 這一戰之後,123懲戒營的670名官兵只活下來47名。

到戰爭勝利為止,共有40多萬人被送進這支特殊的敢死隊,絕大多數都陣亡了,但他們用命贖回了“自己對祖國的罪行”,還保全了家人不再受到連累。

圖:前蘇聯電影《懲戒營》劇照

這樣的犯人士兵是炮灰嗎?是,也不是。當一個人的死,能為自己和家庭改變榮譽和命運時,面對機槍,你也會毫無畏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