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陵水教師葉泰山5年騎走3萬多公里 足跡遍佈22個省區市

騎行讓葉泰山實現了眾多“人生第一次”的目標。 通訊員 陳思國 攝

葉泰山騎行途經廣西龍勝縣龍脊梯田。

文海南日報記者林曉君

文質彬彬的外表、中學老師的身份……初見陵水黎族自治縣民族中學化學老師葉泰山, 讓人很難把他和“騎行達人”聯繫在一起。

5年來, 葉泰山騎著摩托車行走3萬多公里, 足跡遍佈我國22個省區市。 “每一次騎行都是難忘的經歷, 我想騎得更遠, 看得更多。

”葉泰山說。

支教開啟騎行之旅

“70後”葉泰山是土生土長的陵水人。 “小時候, 我就很嚮往外面的世界。 隨著年齡的增長, 我想出去看看的念頭越來越強烈。 ”他說。

5年前的一次支教經歷, 讓葉泰山和摩托車騎行結下了不解之緣。 2012年9月, 葉泰山被學校派到陵水本號鎮祖關初級中學支教一年, 這所學校距離縣城20多公里。

雖然只有20多公里, 但對一直生活在陵水縣城的葉泰山而言, 往返行程並不輕鬆。 “此前, 我從來沒有騎摩托車走過這麼遠的路。 ”葉泰山告訴記者, 去支教的第一天, 他騎了差不多一個小時才到達祖關初級中學。

一年的支教經歷中, 葉泰山的騎行技術在長期往返中逐漸提升。 利用課餘時間, 葉泰山第一次獨自騎行到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

蜿蜒曲折的國道, 拂過臉龐的山間清風……獨特的騎行體驗, 讓他難以忘懷。

支教結束後, 葉泰山又開始為更遠的騎行目標籌畫著。 經同事介紹, 他嘗試登錄摩托車騎行的相關論壇和網路社區, “看別人的遊記、騎行準備和心得, 為自己今後的出行積累經驗。 ”

頭盔、摩托車、騎行服、騎行靴、睡袋、全套野營設備……說起外出騎行的一系列裝備, 葉泰山如數家珍。 他認為最重要的一件騎行裝備是寫著“海南陵水”四個大字的反光背心, “這件背心能激勵我繼續前行, 可以告訴沿途的朋友我來自哪裡, 可以將我的家鄉和遙遠的他鄉聯繫到一起。 ”

一次“兩廣”騎行、兩次海南環島行、一次新疆西藏騎行、一次中國東部騎行……5年騎行中,

那輛一直陪伴葉泰山的摩托車, 里程表早已跳過了3萬公里。

騎行中實現

眾多“人生第一次”

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四川、西藏、新疆、甘肅……葉泰山的家裡, 掛著一幅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 上面清晰地標注著他每一次的騎行目的地。 騎行讓葉泰山實現了很多“人生第一次”的目標:第一次出島、第一次見到雪山、第一次登上高原……

從雲南到拉薩的路上, 在海拔5000多米的東達山埡口, 葉泰山第一次看到了雪山。 那裡山路不再蜿蜒曲折, 而是筆直通向前方, 一眼看不到盡頭。 葉泰山說, “當時天很冷, 但是看到雪和雪山後, 我的心裡非常激動, 不再覺得寒冷。 ”

騎行到位於西藏日喀則的珠峰大本營, 葉泰山第一次見到了珠穆朗瑪峰, “山峰聖潔威武,

大自然的力量讓人感慨。 ”

一路的獨自騎行, 讓葉泰山成了摩托車維修專家。 在西藏和新疆交界處, 低溫天氣曾讓他擔心摩托車無法啟動;在300公里的無人區, 遇上颳風下雨, 他曾擔心摩托車無法繼續前行。 令人慶倖的是, 經過沿途的補給養護, 這個默默陪伴他的“老夥計”始終沒有掉鏈子。

每次騎行前, 葉泰山都會提前做好攻略, 選擇在沿途的旅館住宿, “一來可以充分休息養精蓄銳, 二來可以檢查車況。 ”經過城市等人群聚居區時, 他入鄉隨俗品嘗當地美食;在無人區或露營時, 壓縮餅乾就著水就是他的一頓飯, “只要有水和壓縮餅乾, 可以堅持至少兩天。 ”葉泰山說。

“他耐得住孤獨, 很執著很堅定。 ”陵水民族中學副校長王子立說。

葉泰山的妻子陳孟,對丈夫的騎行之旅起初並不支持,“他一個人獨自騎行,路途遙遠,如果遇到危險也沒人能及時照應。”

但是,陳孟瞭解丈夫的脾氣,他認准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騎行過程中,葉泰山每天都會通過手機和網路向家人報平安。“騎行是他的夢想。當他第一次從西藏騎行歸來,我們的心也放下來了。”陳孟說。

葉泰山騎行至雪山腳下。

無限風光在前方

騎行中除了坦途,還會遇到傷痛、缺氧等各種“攔路虎”。

第一次環海南島騎行時,因為缺乏經驗,葉泰山穿著西褲皮鞋,帶著頭盔就出發了。故鄉的大山並沒有“偏愛”這位騎手,途中遇到的大雨令他苦不堪言。

他第一次出現高原反應,是在珠峰大本營。頭疼欲裂、渾身乏力的葉泰山,不得不停下來休息,“缺氧,讓人難受得只想沉沉睡去。”

騎行時,葉泰山不使用手機導航,全憑紙質地圖和問路指引,“沒有信號的地方,手機就是擺設。”他曾因為走錯路耽誤了行程,也曾因問路收穫了不少熱心人的幫助。

騎行到西藏時,葉泰山碰到山洪,國道被水沖毀。山裡的落石、湍急的水流,讓人望而卻步。無法就地紮營和後退,他只能冒險前行。當時,流淌的水流沒過了摩托車排氣管,葉泰山擔心繼續騎行會損壞發動機,只能推著摩托車涉水而過。

一位路過的藏民看到葉泰山後,趕來幫他推車。在他鄉遇到困難,陌生人伸出的援手讓人格外感動。“慌亂中,我忘了問他的名字,只記住他的眼睛,特別乾淨淳樸。”葉泰山動情地說。

在雲南騎行時,葉泰山專程去瞻仰了位於騰沖的國殤墓園。當時恰逢雨季,途中道路泥濘,爛泥裹住輪胎,潮濕與打滑讓葉泰山的前進步伐異常艱難,“當時就想掉頭回去算了。”

遠征軍的精神激勵了葉泰山,“當年他們的條件那麼艱苦都能堅持作戰,我也一定能夠順利到達目的地!”葉泰山說,“直到現在,這種堅忍不拔、永不服輸的精神依然在激勵著我。”

“騎行讓我著迷,讓我心醉。”近日,葉泰山又在準備自己的下一次騎行。對登山家而言,下一座山峰永遠最有吸引力。那麼葉泰山的下一站會在哪裡?“可能是漠河,也可能是更遠的遠方!”葉泰山說。

他的摩托車騎行日記,一直在更新。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葉泰山提供

葉泰山的妻子陳孟,對丈夫的騎行之旅起初並不支持,“他一個人獨自騎行,路途遙遠,如果遇到危險也沒人能及時照應。”

但是,陳孟瞭解丈夫的脾氣,他認准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騎行過程中,葉泰山每天都會通過手機和網路向家人報平安。“騎行是他的夢想。當他第一次從西藏騎行歸來,我們的心也放下來了。”陳孟說。

葉泰山騎行至雪山腳下。

無限風光在前方

騎行中除了坦途,還會遇到傷痛、缺氧等各種“攔路虎”。

第一次環海南島騎行時,因為缺乏經驗,葉泰山穿著西褲皮鞋,帶著頭盔就出發了。故鄉的大山並沒有“偏愛”這位騎手,途中遇到的大雨令他苦不堪言。

他第一次出現高原反應,是在珠峰大本營。頭疼欲裂、渾身乏力的葉泰山,不得不停下來休息,“缺氧,讓人難受得只想沉沉睡去。”

騎行時,葉泰山不使用手機導航,全憑紙質地圖和問路指引,“沒有信號的地方,手機就是擺設。”他曾因為走錯路耽誤了行程,也曾因問路收穫了不少熱心人的幫助。

騎行到西藏時,葉泰山碰到山洪,國道被水沖毀。山裡的落石、湍急的水流,讓人望而卻步。無法就地紮營和後退,他只能冒險前行。當時,流淌的水流沒過了摩托車排氣管,葉泰山擔心繼續騎行會損壞發動機,只能推著摩托車涉水而過。

一位路過的藏民看到葉泰山後,趕來幫他推車。在他鄉遇到困難,陌生人伸出的援手讓人格外感動。“慌亂中,我忘了問他的名字,只記住他的眼睛,特別乾淨淳樸。”葉泰山動情地說。

在雲南騎行時,葉泰山專程去瞻仰了位於騰沖的國殤墓園。當時恰逢雨季,途中道路泥濘,爛泥裹住輪胎,潮濕與打滑讓葉泰山的前進步伐異常艱難,“當時就想掉頭回去算了。”

遠征軍的精神激勵了葉泰山,“當年他們的條件那麼艱苦都能堅持作戰,我也一定能夠順利到達目的地!”葉泰山說,“直到現在,這種堅忍不拔、永不服輸的精神依然在激勵著我。”

“騎行讓我著迷,讓我心醉。”近日,葉泰山又在準備自己的下一次騎行。對登山家而言,下一座山峰永遠最有吸引力。那麼葉泰山的下一站會在哪裡?“可能是漠河,也可能是更遠的遠方!”葉泰山說。

他的摩托車騎行日記,一直在更新。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由葉泰山提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