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科學證實:想健康長壽,先學會安靜

科學研究發現, 安靜對大腦的重要性超乎你的想像。 不久前, 刊登在美國“生活駭客網”上的一篇科學綜述被轉載了近30萬次, 文章指出, 安靜可謂一種“腦黃金”, 對維護大腦健康、提升大腦功能意義重大。 現代生活越發嘈雜, 尋得安靜的外界環境和內心世界並非易事。

安靜也能健腦

說到健腦, 很多人都會想到做計算、吃核桃、常運動等方法, 卻怎麼都想不到“安靜也能健腦”。 “生活駭客網”上的這篇文章列舉了安靜對大腦的諸多好處。

改善記憶。 2013年, 發表在《大腦結構和功能》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 每天在安靜環境下生活兩個小時, 利於老鼠大腦中海馬區細胞的新生。 由於海馬區與學習、情感、記憶功能密切相關, 因此推測安靜利於提升腦力、改善記憶。 基於這點, 科學家認為, 安靜環境或將成為治療癡呆症、抑鬱症的有效方式, 以便改善這些患者大腦中神經元減少、不活躍的問題。

豐富想像。 《人類神經科學前沿》雜誌在2013年刊登的一項研究認為, 當人們不被外界噪音所打擾、情緒較為平和時, 思考問題會更為深刻, 同時也更有想像力, 收集和分析資訊的速度得到大大提高。

看清自己。 研究同時發現, 安靜可幫助大腦進入更自覺、更有意識的狀態, 以便自我概念、自我評價的客觀形成。

緩解壓力。 國外研究還發現, 噪音可導致大腦中應激激素水準的升高, 長期如此, 內心世界也會難以平靜, 從而導致體內“壓力荷爾蒙”處於較高水準, 不利身心健康。 相反, 安靜益於人們緩解壓力和緊張。 發表在《心臟》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指出, 找個安靜的地方讓自己沉默兩分鐘, 比聽放鬆的音樂更利於改善大腦血液迴圈,

起到更好的減壓作用。

治癒創傷。 美國心理學家肯尼斯•費恩伯格結合問卷、訪談和腦部掃描研究發現, 對於那些正處於心理創傷初期的人來說, 安靜的環境和短暫的沉默, 比勸慰和傾聽更利於他們擺脫心中的痛苦, 從而恢復得更快。

內心不安別提健腦

安靜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你處在安靜的環境中;二是你處於安靜的狀態裡, 前者強調外界環境的安靜, 後者強調內心世界的安靜, 兩者不分伯仲, 對大腦健康都很重要。 不過, 現實生活中做到這兩點並非易事。

我們的生活越發嘈雜。 早在19世紀末, 德國醫生羅伯特•科赫就曾預言:“早晚有一天, 為了生存, 人類將不得不與噪音進行鬥爭。 ”果不其然, 如今, 噪音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一般來說, 生活中的噪音主要來自交通、施工, 還有商業經營。 隨著城市和交通的發展, 建築、交通噪音問題或將越發突出。

噪音除了不利於健腦, 對身心還有許多危害, 比如損傷聽力和心血管, 讓人急躁、失眠、疲倦。

可怕的是, 人們正逐漸習慣嘈雜, 甚至竭力回避安靜, 環境一旦安靜下來, 有些人就會難以忍受, 從而耳機不離手、音樂不能停。

我們的內心難以安靜。 俄國文豪普希金曾說:“世界上所有的幸福, 都以內心的安靜作為基本特徵。 ”即使身處一個安靜的環境中, 但若內心焦慮急躁、暗潮湧動, 人也是不安靜、不幸福的, 更別提維護大腦功能了。

生活中, 這樣的人大有人在:他們行色匆匆, 幹啥都著急, 匆忙吃飯、睡覺, 過馬路闖紅綠燈;他們愛發牢騷, 抱怨不斷, 消極的心理暗示使其焦慮不堪;他們每天被工作和生活搞得頭昏腦漲, 時時為名利和錢財絞盡腦汁……讓內心世界回歸安靜, 或許比隔絕噪音更難, 因為它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品質和悟性。

“三少三多” 靜心護腦

如何才能盡可能地做到外界環境和內心世界兩方面的安靜呢?

家裡減少噪音注意五點:

安裝隔音門窗,如噪音明顯就緊閉門窗,緊靠公路的住宅尤其應注意這點;

裝修時,使用吸音棉、石膏板等做隔音處理;

窗邊多擺綠植,尤其是體積大、葉子多的綠植,吸聲效果相對較強;

選購布藝家居和窗簾,少裝大鏡子,及時更換老化電器;

必要時佩戴耳塞、耳罩,以及有源消噪耳機。

辦公室噪音直接影響工作人員的腦力和效率,更要引起重視。

區分談話區和辦公區,自由討論或商議事情有專門的地方,而不會打擾他人;

及時更換老化的燈管、空調、電腦,設立專門的列印、複印室;

樓道鋪上地毯,建議員工穿軟底鞋,既輕鬆舒適,又不會因為腳步聲影響他人。

在公共場合,安靜是一種美德,給他人溫馨的同時,也體現了自己的修養。

靜心需要牢記“三少三多”:

少點焦躁和匆忙,多點從容和淡定;

少點抱怨和功利,多點感恩和信仰;

少點痛苦和彷徨,多點豁達和自信。

心煩氣躁、心內不安時,靜坐是一個養腦養神的好辦法,方法是:端坐姿勢,雙肩下垂,雙腿分開,手放膝蓋,肌肉放鬆;背部挺直,下頜微收,頭頸正直,閉目閉口;排除雜念,舌頂上齶,腹式呼吸,舒適為宜。

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看樹利於身心平靜,僅需6分鐘就能顯著減壓,天氣好時不妨出去散步,曬曬太陽,聞聞泥土的芳香。

學習琴棋書畫或是太極氣功,也利於陶冶情操、撫平焦躁,回歸內心的安靜悠遠、清逸空靈。▲(作者:健康行者,歡迎關注,轉載請告知)

“三少三多” 靜心護腦

如何才能盡可能地做到外界環境和內心世界兩方面的安靜呢?

家裡減少噪音注意五點:

安裝隔音門窗,如噪音明顯就緊閉門窗,緊靠公路的住宅尤其應注意這點;

裝修時,使用吸音棉、石膏板等做隔音處理;

窗邊多擺綠植,尤其是體積大、葉子多的綠植,吸聲效果相對較強;

選購布藝家居和窗簾,少裝大鏡子,及時更換老化電器;

必要時佩戴耳塞、耳罩,以及有源消噪耳機。

辦公室噪音直接影響工作人員的腦力和效率,更要引起重視。

區分談話區和辦公區,自由討論或商議事情有專門的地方,而不會打擾他人;

及時更換老化的燈管、空調、電腦,設立專門的列印、複印室;

樓道鋪上地毯,建議員工穿軟底鞋,既輕鬆舒適,又不會因為腳步聲影響他人。

在公共場合,安靜是一種美德,給他人溫馨的同時,也體現了自己的修養。

靜心需要牢記“三少三多”:

少點焦躁和匆忙,多點從容和淡定;

少點抱怨和功利,多點感恩和信仰;

少點痛苦和彷徨,多點豁達和自信。

心煩氣躁、心內不安時,靜坐是一個養腦養神的好辦法,方法是:端坐姿勢,雙肩下垂,雙腿分開,手放膝蓋,肌肉放鬆;背部挺直,下頜微收,頭頸正直,閉目閉口;排除雜念,舌頂上齶,腹式呼吸,舒適為宜。

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看樹利於身心平靜,僅需6分鐘就能顯著減壓,天氣好時不妨出去散步,曬曬太陽,聞聞泥土的芳香。

學習琴棋書畫或是太極氣功,也利於陶冶情操、撫平焦躁,回歸內心的安靜悠遠、清逸空靈。▲(作者:健康行者,歡迎關注,轉載請告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