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非遺丨義烏鬥牛習俗,獨特濃濃鄉土氣息


鼻孔噴著水汽、蹄子踢著泥土, 兩頭公牛各自擺出進攻姿勢, 沖向對方, 用犄角抵在一處;廝殺得難解難分時, 現場觀眾呐喊陣陣,

助威聲聲……這一幕幕場景出現在日前在赤岸鎮巽村舉辦的傳統鬥牛大賽上。

同西班牙鬥牛相比, 這裡少了神氣的鬥牛士、閃光的利劍、紅色的斗篷與血腥的殺戮, 但卻多了一份獨特濃濃的鄉土氣息。

被譽為“東方文明鬥牛”的金華(義烏)鬥牛, 至今已有近千年歷史。 如今義烏鬥牛習俗雖然日漸式微, 卻依然保存著完好的區域性和原生性, 它默默敘述著義烏人在昔日惡劣的自然環境下頑強、樂觀的生活歷史, 展現著人們的智慧、勤勞和堅韌。

農耕時代祭祀祈福的民俗

平日寧靜恬淡的小山村, 因緊張刺激的鬥牛大賽而熱血沸騰, 從四面八方湧來的看客把巽村妞歌鬥牛場圍得水泄不通。 一系列古老的儀式後, 參賽的鬥牛佩戴著象徵勇士的裝飾,

由其主人護送進入鬥牛場。 此時鞭炮齊鳴, 觀眾歡呼雀躍, 場面十分壯觀。

一聲號令, 鬥牛開始。 10餘頭彪悍善鬥的黃牯牛、大水牛輪番上陣。 參鬥的兩頭牛從兩端四蹄騰空, 沖了上去, 四目怒視, 夾尾低頭, 四角相接, 奮力爭鬥。 每當鬥得難解難分時, “拆手”即上場將牛強行分開, 稍作休息, 又令相鬥。 當勝負分明時, “拆手”再次將兩牛分離開去。 這時, 敗者倉皇逃跑, 勝者則飛起四蹄, 窮追其後, 十分精彩。


這就是義烏承繼千年的古法鬥牛習俗, 恰如清末進士王廷揚在《鬥牛歌》中的描述“進退變化若有知, 騰跨牛背聲唏唏。 必然躍下猛抵頂, 落頭倒項相挎持”。

中國民俗學之父鐘敬文先生曾稱, 與西班牙鬥牛的狩獵時代遺風不同, 金華(義烏)的鬥牛是一項帶有東方文明獨特魅力的民間娛樂活動, 是農耕時代祈福的民俗。 人們在這項民俗活動中, 祈福未來一年風調雨順, 國泰民安。 其風情可與西班牙鬥牛相媲美, 被稱為“東方一絕”。

傳統民間鬥牛, 一般選在春秋農閒之際,

數十天便舉行一次。 地點多在群山環抱的水田之中, 方便群眾觀看。 鬥牛均選用未經閹割過的公牛, 俗稱“牯牛”或“黃牯”, 需年輕、骼架高、毛光澤、腿粗壯、角粗短、性兇悍。 角彎或長而尖者皆不選用。 鬥牛要先經過訓練, 嫺熟鬥法, 才能上鬥場。

義烏鬥牛打鬥內容豐富多樣, 極具挑戰性和觀賞價值。 打鬥方式大致分為衝撞型、技術型和耐力型三種類型, 各有所長, 各具特點。

義烏鬥牛分佈區域較廣, 主要以義南地區赤岸、佛堂等鄉村為主, 還流行於後宅德勝岩、義亭銅山岩、城西夏演、廿三裡樓山塘及華溪等地。

義烏鬥牛習俗有近千年歷史

義烏鬥牛, 民風古樸, 源遠流長。 但義烏鬥牛風俗究竟始於何時, 說法不一。 其中的一種說法是,

義烏的鬥牛活動在秦漢之時就已開始, 在宋代時得到發展和普及, 在清代、民國時期, 達到極盛。

據《史記·風俗通》雲:秦昭王使李冰為蜀守, 開成都縣兩江, 溉田萬頃。 神須取女二人以為婦, 冰自以為女與神婚。 徑至祠, 勸神酒, 酒杯澹澹, 因厲聲責之。 因忽不見, 良久, 有兩蒼牛鬥於江岸。 有間, 輒還, 流汗謂官屬曰:“吾鬥疲極, 不當相助耶。 南向腰中正白者, 我綬也。 ”主簿刺殺北面者, 江神遂死;《成都記》曰:“由是鬥牛之戲, 今世尚或有之, 蓋自秦世之始”。 再考之《後漢書》記載:“會稽俗多淫祀, 好蔔筮。 民常以牛祭神, 百姓財產以之困匱”。


從上所述,義烏的鬥牛活動,或遠在秦漢之時就已開始。但清·王廷揚卻在《鬥牛歌》小序中雲:金華鬥牛之風,相傳始于趙宋明道年間,胡正惠公則奏免衢、婺身丁錢,鄉人祀之,以此娛神。不管怎麼說,義烏鬥牛習俗應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

據民國·黃侗《義烏兵事紀略》記載:“金華、義烏向有鬥牛之戲。故老相傳:二邑犬牙相錯處,土剛民悍,往往多事……村社鬥牛寢成俗矣。”“乾隆丙午丁未間,金華令彭載賡始禁之”。

日寇入侵,義烏淪陷,鬥牛一度停止,抗戰勝利後,各地又時興過鬥牛;國民黨統治時期也曾再三禁止,均未收效。赤岸、田心、倍磊、巽村等村鬥牛活動增多。1949年以後,義烏鬥牛一度停止,逐漸面臨失傳。上世紀50年代,田心有過一場鬥牛。1985年冬,倍磊平望村舉辦鬥牛比賽,有牛10餘隻參加角鬥。

進入新世紀,義烏鬥牛活動逐漸復蘇。近些年,義烏開始重建鬥牛場,恢復鬥牛節,並在赤岸妞歌鬥牛場、佛堂福勞爾樂園、馬畈農業奇幻樂園等地時有零星開展。

義烏尚武傳統文化的外在表現

金華浙中一帶民間有俗諺:義烏拳頭,蘭溪噱頭,武義芋頭。此語多多少少反映出了各地民風和性格的特點。

義烏人的尚武是有傳統的。在華夏民族許多朝代危難的時刻,都曾出現過義烏人挺身而出、保家衛國的身影。比如三國時的駱統、宋代的宗澤、明朝抗倭義烏兵等。


抗戰時期,浙江淪陷,政府組織抗日武裝,報名最踴躍的是義烏人;解放後的抗美援朝時期,義烏也是浙江省參軍人數最多的地區之一;當兵是義烏人的出路之一,從軍成了義烏人的一個傳統。這些都是義烏人尚武傳統使然。而原始粗獷緊張刺激的鬥牛正是義烏尚武(勤耕)傳統文化的必然表現,屬於農耕文明典型文化的“活化石”。

牛與人是朋友,在它們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只有付出,沒有索取。牛與人是戰友,它們帶著主人情感去戰鬥、搏殺。在鬥牛賽場上,牛王們展現非凡的智慧與頑強,猶如人類擂臺上的拳手,鬥智鬥勇,以硬碰硬,敢打敢拼。人們驚歎它們的勇敢和力量、欣賞它們的智慧和精神。

賽牛高大威猛、鬥性十足,打鬥場面精彩刺激,高潮迭起,很具觀賞性和視覺衝擊,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關注。時至今日,鬥牛逐漸演變為純娛樂性體育競技活動,成為目前依稀或見的義烏農耕時代娛樂活動中體型最大、最為激烈的賽事活動。

業內人士認為,如今,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義烏鬥牛文化,進一步認識到瀕臨消失的義烏鬥牛活動對於豐富和拓展群眾性體育競技娛樂活動、發展特色文化旅遊產業等具有重要作用。


非遺傳承人的堅守和努力

赤岸西海巽村鬥牛習俗發起傳承人從清末民國初期、解放前直至現在,由赤岸毛店人毛禎蘭、毛禎海、毛祥富、毛協秋等祖上四代相傳,至今依然承繼古法鬥牛風俗。

在當天的鬥牛大賽上,年過半百的毛協秋牽著自己訓練有素的鬥牛精神抖擻地邁入賽場。在他的號令下,高大威猛的鬥牛溫馴、笨拙地表演著轉圈、半蹲,揚蹄、搖擺等多個憨態可掬的動作,惹得現場觀眾不斷捧腹大笑。

這時,毛協秋的心情一如冬日柔和的暖陽,明亮而舒坦。今年8月,赤岸巽村鬥牛習俗入選第六批義烏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這也是義烏惟一的鬥牛習俗非遺項目;不日,該習俗還將入選第七批金華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籌備多時的以“展示非遺文化”為主題的傳統鬥牛大賽順利舉辦……凡此種種,令他對這一古老民間娛樂活動重振聲威充滿信心。

為了傳承、弘揚巽村鬥牛習俗,近些年,毛協秋等傳承人一直在默默堅守並積極運作:成立巽村鬥牛習俗申遺組織機構;收集整理有關實物、資料,申報義烏市、金華市非遺專案;成立申遺實體機構——義烏妞歌家庭農場;投入200余萬元建設可容納1500余觀眾觀看的巽村鬥牛場;組建義烏鬥牛隊。

撰文丨非遺組 XQJ



從上所述,義烏的鬥牛活動,或遠在秦漢之時就已開始。但清·王廷揚卻在《鬥牛歌》小序中雲:金華鬥牛之風,相傳始于趙宋明道年間,胡正惠公則奏免衢、婺身丁錢,鄉人祀之,以此娛神。不管怎麼說,義烏鬥牛習俗應該有近千年的歷史了。

據民國·黃侗《義烏兵事紀略》記載:“金華、義烏向有鬥牛之戲。故老相傳:二邑犬牙相錯處,土剛民悍,往往多事……村社鬥牛寢成俗矣。”“乾隆丙午丁未間,金華令彭載賡始禁之”。

日寇入侵,義烏淪陷,鬥牛一度停止,抗戰勝利後,各地又時興過鬥牛;國民黨統治時期也曾再三禁止,均未收效。赤岸、田心、倍磊、巽村等村鬥牛活動增多。1949年以後,義烏鬥牛一度停止,逐漸面臨失傳。上世紀50年代,田心有過一場鬥牛。1985年冬,倍磊平望村舉辦鬥牛比賽,有牛10餘隻參加角鬥。

進入新世紀,義烏鬥牛活動逐漸復蘇。近些年,義烏開始重建鬥牛場,恢復鬥牛節,並在赤岸妞歌鬥牛場、佛堂福勞爾樂園、馬畈農業奇幻樂園等地時有零星開展。

義烏尚武傳統文化的外在表現

金華浙中一帶民間有俗諺:義烏拳頭,蘭溪噱頭,武義芋頭。此語多多少少反映出了各地民風和性格的特點。

義烏人的尚武是有傳統的。在華夏民族許多朝代危難的時刻,都曾出現過義烏人挺身而出、保家衛國的身影。比如三國時的駱統、宋代的宗澤、明朝抗倭義烏兵等。


抗戰時期,浙江淪陷,政府組織抗日武裝,報名最踴躍的是義烏人;解放後的抗美援朝時期,義烏也是浙江省參軍人數最多的地區之一;當兵是義烏人的出路之一,從軍成了義烏人的一個傳統。這些都是義烏人尚武傳統使然。而原始粗獷緊張刺激的鬥牛正是義烏尚武(勤耕)傳統文化的必然表現,屬於農耕文明典型文化的“活化石”。

牛與人是朋友,在它們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只有付出,沒有索取。牛與人是戰友,它們帶著主人情感去戰鬥、搏殺。在鬥牛賽場上,牛王們展現非凡的智慧與頑強,猶如人類擂臺上的拳手,鬥智鬥勇,以硬碰硬,敢打敢拼。人們驚歎它們的勇敢和力量、欣賞它們的智慧和精神。

賽牛高大威猛、鬥性十足,打鬥場面精彩刺激,高潮迭起,很具觀賞性和視覺衝擊,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關注。時至今日,鬥牛逐漸演變為純娛樂性體育競技活動,成為目前依稀或見的義烏農耕時代娛樂活動中體型最大、最為激烈的賽事活動。

業內人士認為,如今,我們需要重新審視義烏鬥牛文化,進一步認識到瀕臨消失的義烏鬥牛活動對於豐富和拓展群眾性體育競技娛樂活動、發展特色文化旅遊產業等具有重要作用。


非遺傳承人的堅守和努力

赤岸西海巽村鬥牛習俗發起傳承人從清末民國初期、解放前直至現在,由赤岸毛店人毛禎蘭、毛禎海、毛祥富、毛協秋等祖上四代相傳,至今依然承繼古法鬥牛風俗。

在當天的鬥牛大賽上,年過半百的毛協秋牽著自己訓練有素的鬥牛精神抖擻地邁入賽場。在他的號令下,高大威猛的鬥牛溫馴、笨拙地表演著轉圈、半蹲,揚蹄、搖擺等多個憨態可掬的動作,惹得現場觀眾不斷捧腹大笑。

這時,毛協秋的心情一如冬日柔和的暖陽,明亮而舒坦。今年8月,赤岸巽村鬥牛習俗入選第六批義烏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這也是義烏惟一的鬥牛習俗非遺項目;不日,該習俗還將入選第七批金華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籌備多時的以“展示非遺文化”為主題的傳統鬥牛大賽順利舉辦……凡此種種,令他對這一古老民間娛樂活動重振聲威充滿信心。

為了傳承、弘揚巽村鬥牛習俗,近些年,毛協秋等傳承人一直在默默堅守並積極運作:成立巽村鬥牛習俗申遺組織機構;收集整理有關實物、資料,申報義烏市、金華市非遺專案;成立申遺實體機構——義烏妞歌家庭農場;投入200余萬元建設可容納1500余觀眾觀看的巽村鬥牛場;組建義烏鬥牛隊。

撰文丨非遺組 XQJ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