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司馬光三次點評漢宣帝,全都是負面評價,第三條最牽強

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鑒》的目的在於為後世提供歷史的鏡鑒, 以考察當今的得失, 故而有著明顯的價值取向, 其核心就是儒家的意識形態。

所以, 但凡涉及到重大事件時, 司馬光都會附上自己的觀點。 對於漢宣帝, 司馬光就曾發表過三次意見, 而且每一次都是批評意見。

觀點沒有絕對的對錯, 而在於是否言之有據。 對於司馬光的批評意見, 我們要結合他所處的時代理性分析。 這三條負面評價簡述如下:

一、縱容霍氏, 陰險少恩

漢宣帝前期, 霍光是一個重要人物, 也是繞不開的人物。 司馬光對霍光的評價非常高, 認為他當得起忠字, 而對漢宣帝族滅霍氏的行為很不滿。

司馬光認為, 漢宣帝在霍光死後故意縱容霍氏, 先重用, 後打壓, 以此逼得霍氏走上謀反之路, 不是一個厚道的皇帝, 陰險少恩。

如果將漢朝皇帝和宋朝皇帝對一個對比, 我們不難理解司馬光的不滿。

漢朝皇帝是出了名的殘暴, 誅殺大臣形同兒戲, 宋朝皇帝對大臣則要寬容得多了。

二、馭下過嚴, 濫殺大臣

漢宣帝和漢武帝有點類似, 都擅長任用人才, 但對大臣也很嚴厲, 常常因為小的過錯而誅殺大臣。

司馬光重點提到了四個人, 分別是趙廣漢、蓋寬饒、韓延壽、楊惲,

前三者政績特別突出, 也深受老百姓的愛戴, 只不過是與漢宣帝的寵臣有了矛盾惹來殺身之禍。

楊惲的被殺固然有他的性格原因在內, 但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樁文字獄, 漢宣帝因一封信而起了殺心, 確實有點刻薄。

三、輕視儒家,

鄙薄儒者

身為儒家士大夫的代表, 司馬光對於漢宣帝的這一點大概是最為不滿的。 漢宣帝曾經明確表示:“儒者不堪大用, 應該霸王道治天下。 ”

對此, 司馬光反駁道, 不是儒家不行, 而是你漢宣帝不會用。 而你漢宣帝如此公開鄙薄儒者, 更是誤導了後世, 不足以垂法將來。

其實, 司馬光的第三條批評未免有些意氣用事, 脫離實際的討論意識形態毫無意義。 但儒者能不能用, 也確實應該因時而異, 因人而異, 不能一棍子打死。

克羅齊曾說過, 所有歷史都是當代史。 司馬光評價漢宣帝是站在他所處的時代, 以及他個人的價值觀, 不代表絕對的真理, 更無可厚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