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經典軍墾故事:犧牲10位兵團戰士,保住了55平方公里國土

這個故事發生在位於新疆阿爾泰山西南角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師185團、186團, 185團和186團號稱“西北邊境第一連”、“西北邊境第一哨”,

它緊緊挨著現在的哈薩克共和國, 崗哨連崗哨, 中間隔著一條很少發洪水的界河——阿拉克別克河, 哈薩克語的意思是“少女的耳環”。

按照國際公約, 界河的水流道到哪裡, 一個國家的邊界地就延伸到哪裡。 歷史上邊界尚未劃定時, 中國和以前的原蘇聯一直以這條自然河為分界線。

結果, 1972年的一天發大水, 發完大水後整個管道就改道了, 由於原蘇聯地勢高, 中國這邊地勢低, 河水改道後就沖出了一個大彎子, 如果這個事實不改變的話, 按照國際公約, 會造成我們國土減少。

185、186兩個團做了動員, 一定要搞一條大水壩,

把水攔住, 絕不讓我們國家一寸土地丟失。 而且那時候蘇聯已經派人來丈量這塊土地了, 等我們攔水壩的時候剛好又下著大雨, 洪水又來了。

兵團戰士冒著傾盆大雨, 在滾滾的洪水裡奮鬥了三天三夜, 終於修出了一個大壩, 犧牲了7位兵團戰士, 保住了我們國家的領土。 現在, 那7位同志都埋在了界河旁, 埋在了邊界線上, 每到春天的時候大家都去祭拜他們, 那座水壩還在, 成為兵團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185團境內的中哈邊境32號界碑

1988年春天, 這條小河突發百年不遇洪水, 洪流衝垮了中方一側的龍口, 向地勢低窪的185團境內奔湧而來, 形成了一條新河道, 把好幾個連隊圈成了孤島。 如果滔滔洪水不能重回界河故道, 就意味著這幾個連隊所在的55.5平方公里國土將自然併入蘇聯境內。

185團上千人奮不顧身撲上去, 大量農用車開進河中, 百多名男女青年跳入洪水, 只有一個念頭——攔水築壩!這次堵壩, 共犧牲3名軍墾戰士。 5月8日, 防洪大壩勝利合龍, 阿拉克別克河乖乖地回到了故道。

馬軍武與妻子張正美堅守邊關

為絕後患,185團在龍口設立了一個民兵哨所——一間土屋,把“軍墾二代”馬軍武夫婦派到那兒負責巡邊和看守水壩分水閘。那裡氣候嚴寒又是著名的蚊區,但夫妻倆在水壩一守就是20多年。他們穿爛了50多套軍便服,磨破了100多雙鞋。在馬軍武夫婦的心中,守衛疆土就是最大的責任,他們每天必須做的,是升國旗、搞巡邏。

2010年、2011年,馬軍武分別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

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

馬軍武與妻子張正美堅守邊關

為絕後患,185團在龍口設立了一個民兵哨所——一間土屋,把“軍墾二代”馬軍武夫婦派到那兒負責巡邊和看守水壩分水閘。那裡氣候嚴寒又是著名的蚊區,但夫妻倆在水壩一守就是20多年。他們穿爛了50多套軍便服,磨破了100多雙鞋。在馬軍武夫婦的心中,守衛疆土就是最大的責任,他們每天必須做的,是升國旗、搞巡邏。

2010年、2011年,馬軍武分別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

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