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你若愛孩子,大可不必嘮嘮叨叨

還記得兒子小的時候, 經常為了一件事情, 對他說很多遍。 那時兒子還小, 他沒有什麼反抗的意見。 等他長大了, 讀初中了, 我感覺他就發生變化 了。

因為天氣涼了, 我叫他加衣服, 連說了兩遍, 看見他沒有行動, 我正要說第三遍的時候, 兒子說:“媽媽, 兩遍了。 ”

聽了兒子的話, 我馬上閉口了, 意識到反復說這件事, 會讓他感到有點厭煩。

以後我想多說幾遍的時候, 只要兒子提醒我:“媽媽, 兩遍了。 ”我就知道不能再說了, 同時也為兒子的寬容感到欣慰。

其實生活中, 有很多家長像我這樣的家長, 每次覺得天要下雨的時候,

就要提醒孩子一定要帶雨傘;遇到天氣降溫了, 就告誡孩子要穿厚一點;每天吃晚飯的時候, 就告訴孩子吃飯不能挑食, 不能邊看電視, 邊吃飯;吃完飯, 還對孩子說, 要努力學習。

當然, 做家長的這一系列的告誡, 都是為了孩子, 為了孩子防感冒, 為了孩子身體健康, 為了孩子學習優秀。 其實言語之中滿滿的都是對孩子的愛。

但是, 我們的孩子有時候卻不買帳, 他們似乎專門與家長唱對臺戲。 你叫帶傘, 他偏不帶傘;你叫他穿厚一點, 他就不加衣服 ;你叫他吃蔬菜, 他佯裝不聽;你要他努力學習, 他在那坐在書桌前磨洋工。 從孩子一系列的表現當中, 就感覺出他對家長的厭惡之情。

有時候我們做家長的還感到非常的難過,

好像我們全身心的付出, 卻得不到家孩子的理解, 覺得心都涼了大半截。

那麼我們做家長的如何做到愛孩子, 卻不必嘮嘮叨叨, 讓孩子厭煩不已呢?

第一, 在家裡形成重要的事情說一遍的習慣, 減少孩子的抵觸情緒。

有的家長, 一開口就沒個停, 一會兒在說這,

一會兒在說那。 孩子聽了半天, 也許他的記憶力比較差, 也許他理解力也比較差, 他不知道你今天晚上說了這麼多, 重點是什麼?在這種情況下, 家長要做到撿重要的說, 不重要的就不要說, 免得混淆孩子的視聽, 讓孩子無所適從, 也減少孩子的抵觸情緒。

漸漸的孩子掌握了家長說話的規律, 說的一件事, 就只有一件事, 說一是一, 今天就把這件事做好就行了。

退一萬步講, 今天做家長的對孩子的要求不止一件事、一個要求, 那麼你要給他羅列出一二三, 第一要做什麼, 第二要做什麼, 第三要做什麼。 讓孩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瞭解你對他的要求, 這樣他才會按照你的要求來辦事。

這就要求我們家長在說話之前要先在腦袋裡面過一遍,

想清楚該怎樣對孩子說, 不要認為孩子就是孩子, 她太小, 我想怎麼樣說, 就怎麼樣說。 這樣可不好, 這樣既影響今天孩子的接收能力, 又會讓孩子向你學習, 成了一個碎嘴。

第二, 允許孩子有嘗試權、犯錯權。

其實我們家長說了那麼多,

經常反復地說, 就是怕孩子犯錯誤, 就是想要孩子少走彎路。

但是, 很多孩子他沒有嘗試過, 他不知道不照你的做會有什麼樣的後果, 所以對你說的話, 雖然照做了, 但卻有種抵觸情緒。

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說了一遍之後, 如果孩子沒有遵照執行, 我們就就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比如說, 遇到天冷該加衣服了, 孩子沒有加衣服, 那麼就讓他穿著單薄的衣服去上學, 讓他體會一下會有什麼樣後果呢?也許他沒有聽你的話, 真的感冒了, 下次他就記住了, 爸爸媽媽有很豐富的生活經驗, 叫我加衣服的時候, 一定要加衣服, 不然感冒了可不好受, 又是流鼻涕, 又是咳嗽又是嗓子痛。

你給他嘗試權、犯錯權, 他受挫後, 自然明白該怎麼做。

說到這裡的時候,忽然想到有一個漁夫和他兒子的故事

從前,在一個海邊的村子裡,一位漁夫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於是,他經常向別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的捕魚技術這麼好,而3個兒子的為什麼這麼差勁呢?我從他們懂事的時候就用心傳授捕魚的技術,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麼織網最容易捕到魚、怎麼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當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麼樣利用潮汐辨別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苦總結出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可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這樣差。這簡直讓我丟盡顏面!太讓我傷腦筋了。”老者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他們成功和經驗,卻沒有傳授給他們錯誤的教訓。才能的培養,經驗和教訓各占一半!

所以,我們除了給孩子經驗之外,還要給孩子教訓,這樣才能利於他的成長。

第三,搞好親子關係,讓孩子樂於聽你講話。

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做家長的學會尊重孩子,隨時做到換位思考,不在大庭廣眾之下訓斥孩子、指責孩子,時常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般都會尊敬父母親的,他覺得你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所以,你說話他會做到專注的傾聽,他不會覺得你嘮叨。

嗯,第四,為了避免因為話多而產生正面的衝突,可以採用紙條、書信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溝通。

孩子讀書了,能夠認一點的字了,他也有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那麼這時候,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話太多,可能讓孩子感到很厭煩,我們可以換種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把我們的語言形成文字,寫成紙條,或者是寫一封信,放在孩子書桌前,讓孩子去看。當然你也可以要求孩子有什麼意見就寫在紙條的下面再給做家長的看。

這樣既避免了正面的衝突,又達到了交流的目的。因為用文字來交流,有一個緩衝的過程,可以讓情緒逐漸得到平息,不至於象剛發現問題的時候,那樣暴跳如雷。孩子也可能通過你的文字,能夠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尊重,所以他也會進行反思,然後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就達到了家長所預計的目的。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你若愛孩子,大可不必嘮嘮叨叨。

我是睿心媽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今日頭條育兒問答達人和今日頭條原創者。歡迎關注、閱讀、轉發、收藏、分享。

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則刪除。

說到這裡的時候,忽然想到有一個漁夫和他兒子的故事

從前,在一個海邊的村子裡,一位漁夫有著一流的捕魚技術,被人們尊稱為“漁王”。於是,他經常向別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的捕魚技術這麼好,而3個兒子的為什麼這麼差勁呢?我從他們懂事的時候就用心傳授捕魚的技術,從最基本的東西教起,告訴他們怎麼織網最容易捕到魚、怎麼下網最容易請魚入甕。當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麼樣利用潮汐辨別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苦總結出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可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這樣差。這簡直讓我丟盡顏面!太讓我傷腦筋了。”老者說:“這樣說來,你的錯誤很明顯了,你只傳授給他們成功和經驗,卻沒有傳授給他們錯誤的教訓。才能的培養,經驗和教訓各占一半!

所以,我們除了給孩子經驗之外,還要給孩子教訓,這樣才能利於他的成長。

第三,搞好親子關係,讓孩子樂於聽你講話。

在平時的家庭教育中,做家長的學會尊重孩子,隨時做到換位思考,不在大庭廣眾之下訓斥孩子、指責孩子,時常蹲下身子和孩子說話。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一般都會尊敬父母親的,他覺得你是一個值得尊重的人,所以,你說話他會做到專注的傾聽,他不會覺得你嘮叨。

嗯,第四,為了避免因為話多而產生正面的衝突,可以採用紙條、書信的方式與孩子交流溝通。

孩子讀書了,能夠認一點的字了,他也有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那麼這時候,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話太多,可能讓孩子感到很厭煩,我們可以換種方式與孩子進行交流溝通,把我們的語言形成文字,寫成紙條,或者是寫一封信,放在孩子書桌前,讓孩子去看。當然你也可以要求孩子有什麼意見就寫在紙條的下面再給做家長的看。

這樣既避免了正面的衝突,又達到了交流的目的。因為用文字來交流,有一個緩衝的過程,可以讓情緒逐漸得到平息,不至於象剛發現問題的時候,那樣暴跳如雷。孩子也可能通過你的文字,能夠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尊重,所以他也會進行反思,然後認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就達到了家長所預計的目的。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你若愛孩子,大可不必嘮嘮叨叨。

我是睿心媽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今日頭條育兒問答達人和今日頭條原創者。歡迎關注、閱讀、轉發、收藏、分享。

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則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