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詞語的修改與選擇

鄒平一中初中部 李光明

一、教學目標

1.啟發學生恰當運用語言的意識。

2.和學生探討詞語(動詞)運用的原則。

3.提高學生自主修改語言和自主選擇運用語言的能力。

二、教學設計

1.見仁見智說“下雨”。

【生活體驗】

烏雲滾滾, 黑墨滿天, 電光閃閃, 雷聲轟鳴。 霎時, 有一些點狀的液體從天而降, 你跑進教室, 第一句話會說:。 (下雨了)

下雨是一種日常的生活經驗, 我們用語言表達出來, 最直接明瞭的說法當然是“下雨了”。 可是, 我們也會聽到一些有意思的說法, 在我們的家鄉, 還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 叫“滴答開了”。 你覺得這種說法有什麼好處?(把雨剛開始下時的狀態和聲音微妙地呈現了出來,

這是富有蓬勃生命力的民間語言。 )

【文學積累】

在寫作中, 對“下雨”的表現就更不會只有“下”這麼簡單了。 請大家回顧一下你在文學作品中領略的千姿百態的雨。

(1)《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時節,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

(2)《元月廿七日望湖樓醉書》(蘇軾):黑雲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亂入船。

(3)《春》(朱自清):雨是最尋常的, 一下就是三兩天。 可別惱。 看, 像牛毛, 像花針, 像細絲, 密密地斜織著。

(4)《荷葉 母親》(冰心):雨點不住的打著, 只能在那勇敢慈憐的荷葉上面, 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

(5)《駱駝祥子》(老舍):又一個閃, 正在頭上, 白亮亮的雨點緊跟著落下來, 極硬的, 砸起許多塵土,

土裡微帶著雨氣。 幾個大雨點砸在祥子的背上, 他哆嗦了兩下。 ……風過去了, 只剩下直的雨道, 扯天扯底地垂落, 看不清一條條的, 只是那麼一片, 一陣, 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 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6)《草房子》(曹文軒):臨近中午時, 雷聲已如萬輛戰車從天邊滾動過來, 過不一會兒, 暴風雨就歇斯底里地開始了。

(7)《聽聽那冷雨》(餘光中):太初有字, 於是漢族的心靈, 祖先的回憶和希望便有了寄託。 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 點點滴滴, 滂滂沱沱, 淅瀝淅瀝淅瀝, 一切雲情雨意, 就宛然其中了。 ……雨來了, 最輕的敲打樂敲打這城市, 蒼茫的屋頂, 遠遠近近, 一張張敲過去。

(8)《雨說》(鄭愁予)

我來了, 我走得很輕, 而且溫聲細語地

我的愛心像絲縷那樣把天地織在一起

我呼喚每一個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

【個性解讀】選出你傾心的句子, 說說你喜歡的理由。

2.咬文嚼字話“推敲”。

【寫作趣話】

“推敲”的由來。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十九引《劉公嘉話》:“島(賈島)初赴舉京師;一日於驢上得句雲:‘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始欲著‘推’字, 又欲著‘敲’字, 練之未定, 遂於驢上吟哦, 時時引手作‘推敲’之勢。 時韓愈吏部權京兆, 島不覺沖至第三節。 左右擁之尹前, 島具對所得詞句云云。 韓立馬良久, 謂島曰:‘作“敲”字佳矣。 ’”

【一家之言】

有些人根本不瞭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 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是漂亮些。 其實更動了文字, 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 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 姑舉一個人人皆知的實例。

韓愈在月夜裡聽見賈島吟詩, 有“鳥宿池邊樹, 僧推月下門”兩句, 勸他把“推”字改成“敲”字。 這段文字因緣古今傳為美談, 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說得好聽一點, 都說“推敲”。 古今人也都讚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 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 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 “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 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 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 於今他“推”。 他須自掩自推, 足見寺裡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 在這冷寂的場合, 他有興致出來步月, 興盡而返, 獨往獨來, 自在無礙, 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 “敲”就顯得他拘禮些, 也就顯得寺裡有人應門。 他仿佛是乘月夜訪友, 他自己不甘寂寞, 那寺裡假如不是熱鬧場合, 至少也有一些溫暖的人情。
比較起來, “敲”的空氣沒有“推”的那麼冷寂。 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 “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 “推”可以無聲, “敲”就不免剝啄有聲, 驚起了宿鳥, 打破了岑寂, 也似乎平添了攪擾。 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 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裡玩索而要表現的, 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 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 我認為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問題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 而在哪一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而且與全詩詞調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 骨子裡實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朱光潛《咬文嚼字》)

【個性感悟】

你認為選擇詞語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結合上面的故事和事例說說自己的看法。 (總結出一般的原則:如注意詞語的準確性、詞語的表現力、詞語的語言環境、文本的語言風格等。)

3.如琢如磨煉文字。

【名家示例】

原文: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北京的白菜一到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運往北京便請進溫室去,且美其名曰“龍舌蘭”。

改文: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便請進溫室去,且美其名曰“龍舌蘭”。(魯迅《藤野先生》)

揭秘:原稿是在福建廈門寫的,因此以福建為立足點,說“北京的白菜一到浙江”,“福建野生著的蘆薈,運往北京”;該稿修改後,發表於北京出版的《莽原》半月刊,因此以北京為立足點。說“北京的白菜運在往浙江”, “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這說明,詞語要表達得明晰、準確,得考慮表達者的立足點。

【出謀劃策】

下面是某位同學隨筆寫作中的一段,請你和他共同探討詞語的運用,修改並交流。

過了幾秒,又一聲鳴叫傳進我的耳朵,仔細一聽,似乎隱藏著某種痛苦和悲戚。我順著這個讓人心顫的聲音一路尋找,最終在那棵大樹下找到了這個可憐的小東西-----一隻小麻雀。它應該剛出生不久,肉色可見,絨毛尚淺,淡淡地帖在嬌小的身軀上。它抬著小腦袋,眼神中佈滿了絕望。哦,這還是一隻不會飛的幼雀,它依偎在大樹下,兩隻翅膀不斷抖動著,時不時地抬頭望望樹,然後絕望地叫一聲,我順著小鳥的目光望去,在雜亂的樹葉中,穩穩當當地掛著一個鳥巢。我頓時明白了,原來小麻雀從巢裡掉了下來,卻因為不會飛而只能絕望地望著自己的家。我雙手捧起它,輕輕撫摸著,褐色的羽毛柔軟又光滑,饑餓使它無法掙扎,只能驚恐地看著我。

【自選超市】

從自己的隨筆中選出一篇,從詞語運用的角度進行修改。

4.有聲有色品滋味。

【自選超市】

朗讀修改後的作品,並品味自己最得意的一處修改。

(總結出一般的原則:如注意詞語的準確性、詞語的表現力、詞語的語言環境、文本的語言風格等。)

3.如琢如磨煉文字。

【名家示例】

原文: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北京的白菜一到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運往北京便請進溫室去,且美其名曰“龍舌蘭”。

改文:大概是物以稀為貴吧。北京的白菜運往浙江,便用紅頭繩系住菜根,倒掛在水果店頭,尊為“膠菜”;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便請進溫室去,且美其名曰“龍舌蘭”。(魯迅《藤野先生》)

揭秘:原稿是在福建廈門寫的,因此以福建為立足點,說“北京的白菜一到浙江”,“福建野生著的蘆薈,運往北京”;該稿修改後,發表於北京出版的《莽原》半月刊,因此以北京為立足點。說“北京的白菜運在往浙江”, “福建野生著的蘆薈,一到北京”。這說明,詞語要表達得明晰、準確,得考慮表達者的立足點。

【出謀劃策】

下面是某位同學隨筆寫作中的一段,請你和他共同探討詞語的運用,修改並交流。

過了幾秒,又一聲鳴叫傳進我的耳朵,仔細一聽,似乎隱藏著某種痛苦和悲戚。我順著這個讓人心顫的聲音一路尋找,最終在那棵大樹下找到了這個可憐的小東西-----一隻小麻雀。它應該剛出生不久,肉色可見,絨毛尚淺,淡淡地帖在嬌小的身軀上。它抬著小腦袋,眼神中佈滿了絕望。哦,這還是一隻不會飛的幼雀,它依偎在大樹下,兩隻翅膀不斷抖動著,時不時地抬頭望望樹,然後絕望地叫一聲,我順著小鳥的目光望去,在雜亂的樹葉中,穩穩當當地掛著一個鳥巢。我頓時明白了,原來小麻雀從巢裡掉了下來,卻因為不會飛而只能絕望地望著自己的家。我雙手捧起它,輕輕撫摸著,褐色的羽毛柔軟又光滑,饑餓使它無法掙扎,只能驚恐地看著我。

【自選超市】

從自己的隨筆中選出一篇,從詞語運用的角度進行修改。

4.有聲有色品滋味。

【自選超市】

朗讀修改後的作品,並品味自己最得意的一處修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