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雅安雨城區“三個聚焦”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

國際線上四川報導(王衛東 通訊員 唐小未):近日, 雅安市雨城區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 有機連接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 通過組織共建、資源分享、機制銜接、功能優化, 積極構建“一核三治一化”新型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 初步形成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的共建共治共用城市黨建工作新格局。

在全國、全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會議精神的引領下, 雨城區突出“三個聚焦”, 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 注重資源整合, 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常態化開展, 打造區域化共建共用共治格局新格局。

社區黨支部組織開展文藝活動(雨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

聚焦建強組織 充分發揮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

堅持把加強党的建設作為推進城市基層治理和基層建設的根本遵循, 發揮黨組織堅強堡壘作用, 強化政治引領和組織引領, 形成上下聯動“一盤棋”。

健全“四級聯動”組織體系。 著眼強化街道(新區)党工委領導核心地位, 健全完善街道(新區)建“大工委”、社區建“大黨委”、網格(院落、社區)建黨支部、樓棟建黨小組“四級聯動”的黨組織體系。

創建“星級組織”晉位元爭優。 著眼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 不斷夯實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 開展基層黨組織“五星爭創”評星定級, 實施“星級”建設、“梯級”管理, 按照“正排抓典型, 倒排抓幫扶”的原則, 對五星級黨組織進行工作創新指導, 注重示範推廣;對四星和三星級黨組織加強工作督導、強化上檔升級;對二星和一星級黨組織實施幫扶指導、強化整改提升。

社區黨支部為社區高齡老人集體過生日(雨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

開展“五個精准”管理服務。 提升黨員教育管理精細化和智慧化程度, 通過強化“互聯網+”黨建平臺, 建立“雨城先鋒”智慧党建平臺, 開通“紅雨傘”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站, “線上+線下”雙管道對黨員實施“五個精准化”管理服務, 培育壯大“四講四有”合格黨員隊伍。 精准化尋找, 讓384名失聯黨員登記“回家”;精准化識別,

核准和掌握社區4332名黨員身份資訊;精准化教育, “線上”開設9個專題學習欄, “線下”開設17個“市民文明學校”、17個“社區學校”, 實現黨員分領域、分類別、全覆蓋“因材施教”;黨員精准化管理, 創新黨員“線上”“線下”雙積分管理, 規範黨員“管考評”;黨員精准化服務, 集中開展“大家訪”“雙報到”、交心談心、走訪慰問等活動80餘次, 拆除黨員與黨組織“隔音牆”, 建立17支黨群志願服務隊, 打通黨員服務群眾“末梢堵塞”。

聚焦多元參與 打造區域化共建共用共治格局

整合資源, 構建黨建引領多元主體齊抓共管、綜合聯動的共治自治法治“三治一體”社區治理新格局。

創新樓棟党建抓自治。 將社區劃分為社區、院落、樓棟三級網格, 探索構建“社區黨組織—大院(社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三級網格化體系,

組建大院(社區)黨支部, 樓棟黨小組, 引導大院(社區)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彙集大院(社區)黨員“微能量”, 踐行“我為群眾做件小事”微承諾, 從大院(社區)黨員中推選出400餘名社會事務“兩長六員”, 引導社區內居民成立物業管理公司, 開展貼近、服務、團結群眾行動, 帶領居民人人參與治理、人人互幫互助、人人共促和睦。

商圈黨支部組織開展義診活動(雨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

探索商圈黨建促共治。探索在姚橋商圈成立全市首個商圈黨支部,以“同一個商圈、同一個夢想、同一份責任、同一份榮耀”為目標理念,按照“黨建引領發展、服務創造價值、公益凝聚你我”總體思路,整合區域內企業資源,健全社區大黨委領導、商圈黨支部主導、志願服務隊參與的“三級聯動”服務體系,以組織孵化、黨員雙找、教育培訓、人才培養、政策解讀、法律援助“六項服務”助力商圈發展。通過環境保護、扶貧濟困、助老愛幼、誠信經營、促進就業“五大公益活動”彰顯形象風采,形成“365”商圈黨建工作機,構建“黨商社企群—五位一體”的商圈黨建新格局,實現區域共治共用、商圈繁榮發展。

實施網格党建強法治。推動“綜治網格”與“黨建網格”雙網合一,實行網格黨組織成員與網格員交叉任職,依託社區“綜治中心”,加強矛盾糾紛調處室、警務室、心理疏導室建設。組織68名“三官一律”、100餘名“兩代表一委員”進網格,延伸服務群眾線,拓展服務群眾功能,一站式化解群眾苦惱,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日益濃厚。

聚焦要素保障 推動區域化黨建工作常態常效

堅持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社區黨支部開展法治宣傳(雨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

治理協調推進。以街道黨工委為主體,充分發揮街道區域化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作用,指導社區黨組織統籌社區下轄黨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和“雙報到”黨組織,成立區域化党建聯席會17個,搭建“党建共商共築”交流平臺,共商黨建發展,共議黨建大事,共論黨建經驗,協調推動區域黨建工作縱向聯動、橫向互動、齊抓共管。

育強服務力量。每個社區按6人的標準配強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夯實服務骨幹力量。大力實施“四個一批”工程,選育專業化社區工作者42名,著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群眾滿意專業化隊伍。發揮駐區單位黨組織、“雙報到”單位黨組織黨員幹部作用,組織成立“580志願服務隊”等各類志願者隊伍17支,建強志願服務隊伍。

豐富活動載體。探索建立“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工人才”三社聯動機制,推進“契約管理”志願服務進院落,與結對黨組織簽訂共建協定21個,梳理“雙向服務”專案400余項,以契約形式固化雙方互助關係,定期、定點、定向到社區(院落)提供志願服務、便民服務。實施“功能表定制”特色服務進家庭,建立社會組織群團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17個,引進青青村社、青年公益、三雅公益等8家社會組織入駐,通過製作“服務聯繫卡”,定制服務功能表,廣泛吸收駐區單位、社會組織開展日間照料、物品代送、家庭教育等特色服務,切實做到服務群眾“零阻隔”。

商圈黨支部組織開展義診活動(雨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

探索商圈黨建促共治。探索在姚橋商圈成立全市首個商圈黨支部,以“同一個商圈、同一個夢想、同一份責任、同一份榮耀”為目標理念,按照“黨建引領發展、服務創造價值、公益凝聚你我”總體思路,整合區域內企業資源,健全社區大黨委領導、商圈黨支部主導、志願服務隊參與的“三級聯動”服務體系,以組織孵化、黨員雙找、教育培訓、人才培養、政策解讀、法律援助“六項服務”助力商圈發展。通過環境保護、扶貧濟困、助老愛幼、誠信經營、促進就業“五大公益活動”彰顯形象風采,形成“365”商圈黨建工作機,構建“黨商社企群—五位一體”的商圈黨建新格局,實現區域共治共用、商圈繁榮發展。

實施網格党建強法治。推動“綜治網格”與“黨建網格”雙網合一,實行網格黨組織成員與網格員交叉任職,依託社區“綜治中心”,加強矛盾糾紛調處室、警務室、心理疏導室建設。組織68名“三官一律”、100餘名“兩代表一委員”進網格,延伸服務群眾線,拓展服務群眾功能,一站式化解群眾苦惱,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日益濃厚。

聚焦要素保障 推動區域化黨建工作常態常效

堅持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

社區黨支部開展法治宣傳(雨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

治理協調推進。以街道黨工委為主體,充分發揮街道區域化黨建工作指導委員會作用,指導社區黨組織統籌社區下轄黨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和“雙報到”黨組織,成立區域化党建聯席會17個,搭建“党建共商共築”交流平臺,共商黨建發展,共議黨建大事,共論黨建經驗,協調推動區域黨建工作縱向聯動、橫向互動、齊抓共管。

育強服務力量。每個社區按6人的標準配強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夯實服務骨幹力量。大力實施“四個一批”工程,選育專業化社區工作者42名,著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群眾滿意專業化隊伍。發揮駐區單位黨組織、“雙報到”單位黨組織黨員幹部作用,組織成立“580志願服務隊”等各類志願者隊伍17支,建強志願服務隊伍。

豐富活動載體。探索建立“社區、社會組織和社工人才”三社聯動機制,推進“契約管理”志願服務進院落,與結對黨組織簽訂共建協定21個,梳理“雙向服務”專案400余項,以契約形式固化雙方互助關係,定期、定點、定向到社區(院落)提供志願服務、便民服務。實施“功能表定制”特色服務進家庭,建立社會組織群團服務中心、黨群服務中心17個,引進青青村社、青年公益、三雅公益等8家社會組織入駐,通過製作“服務聯繫卡”,定制服務功能表,廣泛吸收駐區單位、社會組織開展日間照料、物品代送、家庭教育等特色服務,切實做到服務群眾“零阻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