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糖塑技藝”的傳承人說,這門唐代就有的藝術怕要失傳了……

今年74歲的趙留合15歲開始吹糖人, 現在是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糖塑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

據說, 吹糖人這一個行當在唐代就有了,

藝人們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塑造出人或動植物的立體形象, 造型誇張寫意、惟妙惟肖、活潑淳樸, 帶有濃郁的民俗特色, 蘊含著藝人們樸實、虔誠的祝願。

將糖稀先用大火燒滾後, 再用文火慢慢地熬去水分, 拉成的絲線變涼能掐斷後, 倒出來冷卻變硬後備用

在洛陽老城麗景門內, 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吹糖人的七旬老人, 他工作時的家當就是一輛兩輪摩托車。 車後座上放著一個生著鋸末火的小鐵桶, 鐵桶上有一個小糖鍋, 鍋裡是4種顏色的糖稀。 鐵桶上還支有一個鐵架子, 做好的小糖人插在上面。 車後座的右側掛有一個鐵皮箱子, 箱蓋上放著一個精緻的印有“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糖塑藝術代表性傳承人趙留合”的小牌子。

年齡大了, 每次出門, 老伴總要送去老遠

“街坊立、街坊站, 離得遠啦看不見;百貨大樓不經銷, 錯過機會買不到。 ”

敲過小銅鑼, 人圍上來後, 只見他用小木棍從鍋裡挑出一團糖稀, 快速地在掌心中團成圓球, 用右手無名指在圓球上按出一個深坑, 再將坑口收攏, 雙手捏著輕輕一扯, 糖塊便被拉成了一根長條, 用手指彈斷後, 把最細端含在嘴裡, 邊吹氣邊用手在慢慢鼓起的氣囊上或捏或拽, 再用紅色和綠色的糖稀在上面輕輕點幾下, 眨眼間, 一隻活靈活現的“大公雞”就出現了……

吹糖人的關鍵在口吹手捏, 在於眼疾手快。 吹成的型是否美觀、顏色搭配是否協調, 要靠藝人的手藝。 十二生肖、花卉蟲鳥是趙師傅的拿手活。

據趙留合老人介紹, 他是偃師市圪當頭村人, 15歲時跟著叔父學會了吹糖人, 今年已74歲了。 吹糖人原料、工具沒幾樣, 十天八天就能上手,

但要學好、學精就難了。 要先學會熬糖稀, 再學造形。 造形的關鍵在口吹手捏, 在於眼疾手快。 整個過程必須經過長期苦練, 手法準確, 精益求精, 造型簡潔生動、顏色搭配好看才行, 沒有三兩年、不下苦工夫弄不好。

把糖塊放在糖鍋中加熱變軟後, 加入紅、綠、黃3種食用色素(另一種為糖原色),就可以吹糖人了

改革開放給了趙留合大顯身手的機會,由於他經常愛動腦筋,有豐富的想像力和一定的審美意識,善於推陳出新,始終比別人技高一籌。吹出的糖人多以民間故事、民間傳說、民俗活動中的人、事、物為題材,格調高雅、色彩鮮豔、生動傳神、活潑逼真,人要啥他吹啥,有五六十個品種,很受歡迎。農村的紅白事、廟會開光、商業慶典、民俗民風等重大活動,不少人邀請他去用糖藝擺祭或助興。

農村的紅白事、廟會開光、商業慶典等活動有時會邀請趙師傅前去獻藝

這30多年他還培養了十多個徒弟,其中一個徒弟在英國發了大財。他帶著徒弟們除臺灣、西藏外,東三省、北上廣,甘肅、內蒙、新疆,一出去幾個月,全國跑了個遍,2009年9月,趙留合加入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2010年4月,“糖塑藝術”被推選為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他被評定為代表性傳承人。

趙師傅每次出攤,都會引起人的圍觀、拍照

談起糖塑藝術的傳承,趙留合老人十分感慨:以前人生活緊張,糖又比較少見,所以糖人是買來吃的。如今吹的糖人基本成了玩物,很多人覺得不太衛生,讓小孩拿著玩耍。還有不少人,帶著小孩讓我現場吹,主要想讓孩子看看這傳統手藝。和很多老行當一樣,吹糖人也是個社會地位低、風裡來雨裡去、本小利薄的營生,季節性強,現在城裡管理又嚴,不能隨便出攤,單靠這一行當謀生也難了。過去人掙錢門路少,俺村最多時有六七十人幹這行,現在也就倆仨人,廟會、集市上已很少見到同行了。我的三女一子都有自己的事,沒有人再學了。我的徒弟中,年輕人很少,再這樣下去,這門手藝怕也要慢慢失傳了。

小朋友拿到心愛的糖人

年輕時,趙師傅帶著徒弟,全國的大城市幾乎跑了個遍。

過去的糖人是買來吃的,現在成了玩物。趙師傅的三女一子都有自己的工作,年輕人沒人再學了,這門手藝怕真要

趙留合老人

加入紅、綠、黃3種食用色素(另一種為糖原色),就可以吹糖人了

改革開放給了趙留合大顯身手的機會,由於他經常愛動腦筋,有豐富的想像力和一定的審美意識,善於推陳出新,始終比別人技高一籌。吹出的糖人多以民間故事、民間傳說、民俗活動中的人、事、物為題材,格調高雅、色彩鮮豔、生動傳神、活潑逼真,人要啥他吹啥,有五六十個品種,很受歡迎。農村的紅白事、廟會開光、商業慶典、民俗民風等重大活動,不少人邀請他去用糖藝擺祭或助興。

農村的紅白事、廟會開光、商業慶典等活動有時會邀請趙師傅前去獻藝

這30多年他還培養了十多個徒弟,其中一個徒弟在英國發了大財。他帶著徒弟們除臺灣、西藏外,東三省、北上廣,甘肅、內蒙、新疆,一出去幾個月,全國跑了個遍,2009年9月,趙留合加入河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2010年4月,“糖塑藝術”被推選為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他被評定為代表性傳承人。

趙師傅每次出攤,都會引起人的圍觀、拍照

談起糖塑藝術的傳承,趙留合老人十分感慨:以前人生活緊張,糖又比較少見,所以糖人是買來吃的。如今吹的糖人基本成了玩物,很多人覺得不太衛生,讓小孩拿著玩耍。還有不少人,帶著小孩讓我現場吹,主要想讓孩子看看這傳統手藝。和很多老行當一樣,吹糖人也是個社會地位低、風裡來雨裡去、本小利薄的營生,季節性強,現在城裡管理又嚴,不能隨便出攤,單靠這一行當謀生也難了。過去人掙錢門路少,俺村最多時有六七十人幹這行,現在也就倆仨人,廟會、集市上已很少見到同行了。我的三女一子都有自己的事,沒有人再學了。我的徒弟中,年輕人很少,再這樣下去,這門手藝怕也要慢慢失傳了。

小朋友拿到心愛的糖人

年輕時,趙師傅帶著徒弟,全國的大城市幾乎跑了個遍。

過去的糖人是買來吃的,現在成了玩物。趙師傅的三女一子都有自己的工作,年輕人沒人再學了,這門手藝怕真要

趙留合老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