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不拉便、晚上睡覺哭鬧怎麼辦?聽崔玉濤育兒師這樣說

一位寶媽說:最近幾天, 寶寶都沒有排便。 可是把長輩們急壞了, 咋辦呢?今天把育兒專家崔玉濤老師怎麼看待, 一起來漲見識吧!

寶寶幾天不大便該怎麼辦?

(1)如果排便間隔長且難排出兼有腹脹、哭鬧等應請教醫生排除是否因肛門、結腸發育等原因。

很多家長認為嬰兒最好一天排一次便, 最多兩次。 如果排便間隔長於一天, 懷疑便秘;如果一天排便超過三次, 認為腹瀉。 每個孩子有著自己的胃腸狀況和排便規律。 只要進食正常;生長正常;生活規律能輕易保證;排便過程不費勁, 就不要過於關注排便的間隔時間。 應關注結果, 不要過於強調過程。

由於便秘, 幹結的大便會導致肛門損傷, 引起排便時帶血。 其血液附著於大便外, 不與大便混合。 解決便秘是關鍵。 服用纖維素效果比較理想。 如果同時服用益生菌, 效果會更明顯。 頭兩天, 需要使用開塞露, 排空結腸中已乾燥的大便。 便秘解決後, 鼓勵進食富含纖維素的青菜等, 維持正常排便。

(2)如果奶消化吸收的好, 食物殘渣少, 排便間隔長且大便不幹則有可能是攢肚。

排便間隔時間長“攢肚”與便秘(大便幹結)不同。 很多嬰兒會有排便間隔長的情況。 如果奶消化吸收的好,

食物殘渣少, 排便間隔長且大便不幹(差結論)。 如果排便間隔長, 且總有便意但很難排出, 且腹脹、哭鬧明顯應請教醫生, 排除是否因肛門、結腸發育等原因所致。 多數情況下排便間隔長都是生理現象。

寶寶睡覺時哭鬧是什麼原因?

(1)包括新生兒在內, 出現睡眠不安, 陣發哭鬧, 頻繁"饑餓"等現象, 應考慮嬰兒腸絞痛。

對4-6個月以內的嬰兒, 包括新生兒在內, 出現睡眠不安, 陣發哭鬧, 頻繁"饑餓"等現象, 應考慮嬰兒腸絞痛。 原因與胃腸發育不成熟有關, 其中對牛奶不耐受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多趴著可緩解腹痛, 西甲矽油和益生菌也可部分緩解腹痛。 對於配方粉餵養的嬰兒換成部分水解配方會有較好的效果。

(2)很多嬰兒都有腸絞痛現象, 表現為排氣多、排便費勁、易打嗝和溢奶、睡眠不安等。

很多嬰兒都有腸絞痛現象, 只是表現有差異。 有些排氣多, 易打嗝和溢奶;有些排便費勁, 但大便並不幹;有些睡眠不安, 易被吵醒, 只有抱著睡才安靜;有些易哭鬧, 甚至突然出現劇烈哭鬧,

如同被針紮了一樣。 不論有那些表現, 有腸絞痛的嬰兒應生長正常。 若生長緩慢, 應諮詢醫生, 尋找原因。

嬰兒肚臍處鼓包, 手指按壓可恢復, 鬆開後又鼓出的現象為臍疝。 臍疝部位是胎兒期臍帶附著部位, 此部位缺少肌肉。 生後臍帶剪短, 此部位將逐漸被肌肉附著, 形成完整的腹壁。 出生後嬰兒出現腸內脹氣—腸絞痛, 會導致臍部凸出。 對於臍疝, 不需任何特殊處理, 隨腸絞痛好轉而自行恢復。

想必在育兒生活中, 寶媽們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 歡迎大家留言一起討論一起成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