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沙漠之狐隆美爾將軍對戰沙漠之鼠蒙哥馬利將軍!第二次阿拉曼戰役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

第二次阿拉曼戰役,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北非戰場的轉捩點。 這次戰役從1942年10月23日一直持續到1942年11月3日。 在軸心國于第一次阿拉曼戰役取得勝利之後。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將軍于1942年8月取代了克勞德·奧金萊克, 成為了由英聯邦士兵組成的英國第八集團軍的總指揮官。

這次戰役的勝利扭轉了北非戰場的形勢。 盟軍在阿拉曼的勝利使納粹德國佔領埃及, 控制蘇伊士運河和中東油田的希望破滅了。 這次戰役結束了非洲軍團的攻勢, 此場戰役後軸心國於北非戰場轉入戰略撤退運作。

戰役序幕

1942年7月, 包括了非洲軍團, 義大利與德國的步兵與機械化部隊在內的非洲裝甲軍團, 在埃爾溫·隆美爾將軍的率領下已經深入埃及, 威脅著英聯邦軍隊的重要的跨蘇伊士運河補給線。 在己方的補給線拉得太長且缺乏支援, 而盟軍的大批援軍即將到來的情況下,

隆美爾決定向盟軍發起進攻, 儘管當時他的部隊還沒有集結完畢。 1942年8月30日, 進攻阿拉穆·哈爾發的德軍被打敗, 於是非洲軍團開始準備迎擊蒙哥馬利派來反擊的部隊。 經過六個多星期的集結後, 第八集團軍已經作好了出擊的準備。 蒙哥馬利指揮著200000人和1000輛坦克去攻擊非洲軍團的100000人和500輛坦克。

盟軍計畫

在“輕足行動”的名義下, 蒙哥馬利計畫用兩支突擊隊穿越德軍在北部佈設的雷場, 之後裝甲部隊會經過這裡去打敗德軍裝甲部隊。 同時一些部隊會在南方佯攻, 這樣剩餘的軸心國部隊就不會北上增援。 蒙哥馬利計畫用12天的時間分“闖入, 混戰, 擊敗”這三步來取得勝利。

第一階段進攻的計畫是:四個步兵師會推進到一個叫“酢漿草線”的地方, 摧毀軸心國外部防線。 與此同時, 工兵會在雷區中清除地雷並劃出秘密頻道, 而裝甲師會從這裡經過並且推進到“吝嗇鬼線”, 在那裡他們會檢查自己任務的完成進度並向後方報告, 他們還會奪取“皮爾遜線”,

在那裡他們會暫時停留並鞏固自己的位置。 這兩條線都位於軸心國防區深處。

在戰役發生幾個月前, 英聯邦軍隊使用了一些欺騙戰術, 為的是使軸心國在開戰時措手不及。 他們不僅要在戰鬥地點上欺騙他們, 還要讓他們獲得錯誤的發起時間。 這些欺騙的代號為“柏特來姆行動”。 九月, 盟軍在北部傾倒了一些廢棄物品(比如拆掉的旅行箱)並將它們偽裝起來, 使它們看起來就像彈藥庫和糧倉。 軸心國軍很自然地發現了它們, 但是在此之後盟軍沒有發起大規模攻擊, 而且一段時間過去後那些“彈藥庫”和“糧倉”的位置也沒有改變, 於是軸心國軍也就沒把它們放在眼裡。 這就使第八集團軍能在夜間於前線將那些廢棄物換成真正的彈藥庫,

油罐和糧倉, 而不被敵人發現。 與此同時, 盟軍還開始建造一條假的輸油管, 這將會使軸心國軍認為戰役將會在盟軍計畫的開始時間以後開始, 而地點會在南方。 為了更進一步地迷惑敵人, 盟軍在南方用膠合板來覆蓋住吉普車, 使之看起來像坦克, 而北方的坦克也被蓋上了膠合板, 看起來就像運輸隊。

軸心國計畫

經過阿拉穆·哈爾發一戰,軸心國軍隊損失慘重。德軍與意軍的士兵都變得很疲憊,並且他們只能靠繳獲的盟軍給養來維持生活。在8月時,隆美爾的部隊在人員和裝備上仍然具有優勢。但是在此之後,英聯邦軍隊從英國,印度和澳大利亞得到了大批人員和裝備,並從美國獲得了一些坦克和卡車,而隆美爾的部隊沒有得到任何支援,他的優勢很快就失去了。他一直在向國內請求支援,但是當時蘇聯的頑強抵抗使德國戰爭機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東線戰場,只有很少量的支援到達了北非。

隆美爾預料到英聯邦軍隊很快就會強大到能對他的部隊發動進攻。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斯大林格勒作戰的德軍能夠迅速打敗蘇軍,然後通過外高加索向南移動,威脅波斯(伊朗)和中東地區。這將會使大量的英聯邦部隊從埃及被送到波斯去幫助英軍防守,因此英聯邦軍隊對德軍的攻擊也將會延遲。(參看英蘇入侵伊朗)

在這個時候,隆美爾就可以催促德軍高層指揮官為他的部隊提供支援。最終,他的非洲軍團就會和位於蘇聯南部的德軍聯合起來,打敗位於北非和中東的英聯邦軍隊。

在那時,隆美爾的部隊正在等待英聯邦軍隊的進攻和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勝利。他們佈設了50多萬顆地雷,它們主要由反坦克地雷組成,還混有人員殺傷雷。

隆美爾將德軍與意軍交替部署在前線。他的部隊包括了兩個德軍裝甲師和一個德軍摩托化步兵師,還有一支同樣大小的義大利部隊。由於盟軍的欺騙戰術迷惑了軸心國,使他們不清楚英聯邦會在哪一點發起攻擊,因此隆美爾在整個前線都部署了軍隊。這就延長了他們集中兵力抵抗英聯邦進攻的時間,並且這樣也會消耗大量油料,而這正是隆美爾所缺乏的。

戰鬥階段

阿拉曼戰役一般被分為5個階段,包括闖入(10月23日-24日),分散(24日-25日),反擊(26日-28日),增壓行動(11月1日-2日)和突破(3日-7日)。10月29日-30日之間的僵持狀態沒有名字。

第1階段:闖入

在一個平靜而晴朗的月圓之夜,“輕足行動”以882門炮連續五個半小時的炮擊拉開了序幕,在炮擊結束後每門炮都已經發射了大約600發炮彈。在那段時間裡,一共有125噸炮彈落到了敵人陣地上。關於這次炮擊有這樣一種傳說,就是說盟軍炮手的耳朵在炮擊時那震耳欲聾的聲音中流出了血。

“輕足行動”這個名字是有來源的。首先出擊的是步兵,他們不會觸發反坦克地雷,因為他們的重量太輕了(所以整個計畫叫做輕足行動)。在步兵向前推進的同時,工兵會為隨後的裝甲部隊開闢一條秘密頻道。這條通道會有24英尺寬,剛剛好能讓坦克以一路縱隊前進。工兵需要在“惡魔的花園”(軸心國佈設的反坦克地雷的外號)中開闢一條5英里長的通道。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且由於軸心國雷場的面積很大,這個任務實際上失敗了。

英國第13軍團會在南方進行佯攻,它會與德國第21裝甲師和義大利阿利埃特裝甲師交火,與此同時,北部的英國第30軍團會在德軍雷場中為英國第10軍團的裝甲師開闢道路。

在晚上10點,第30軍團的步兵開始推進。他們的目標是一條假想線,德軍在這條線上投入了最多的部隊。當步兵前進到第一片雷場時,工兵開始為裝甲部隊開闢通道。第二天淩晨2點,第一批500輛坦克開始推進。淩晨4點,領頭的坦克已經進入雷場,它們卷起了太多塵土以至於在那裡根本就沒有能見度,堵塞的情況開始變得越來越嚴重。

第2階段:分散

10月24日早晨對於德軍指揮部來說是一場災難。盟軍的炮擊切斷了軸心國軍隊的通訊,更糟的是,在隆美爾回德國休假期間指揮德軍的格奧爾格·施登姆將軍因心臟病突發去世。暫時接替指揮的是裡特·馮·托馬將軍。

與此同時,第30軍只清空了第一片雷場,這還不能保證第10軍團能夠安全通過,所以在這一整天裡,盟軍使用了沙漠空軍來攻擊軸心國軍隊,那天共出動了1000多架次。

就在日出之後,德軍裝甲部隊開始攻擊英軍第51師。到了下午4點時,進展仍然很小。傍晚,德國第15裝甲師和義大利裡特瑞奧裝甲師從吉德尼山脊出發去迎擊澳大利亞裝甲部隊,阿拉曼戰役中的第一次坦克會戰就此開始。雙方一共投入了100多輛坦克,到了晚上一共有半數坦克被擊毀,而雙方仍在僵持。

 就在澳大利亞軍隊與德軍裝甲部隊戰鬥時,他們左邊的英軍第51師正在阿拉曼戰役中的第一次坦克與步兵之間的戰鬥中抵抗著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這場戰鬥持續了兩天,英軍付出了極大傷亡,但是他們最終奪取了吉德尼山脊。

D+2日: 1942年10月25日,星期日

最初的推進結束於星期日。雙方都已經持續戰鬥了兩天。盟軍已經穿越了西部的雷場,準備發動一次突襲。他們現在已經推進到了東南方的米特裡亞山脊,但是軸心國士兵也被事先挖的戰壕保護了起來,戰鬥進入了僵持階段。因此,蒙哥馬利將軍命令部隊結束在南部的戰鬥,撤出米特裡亞山脊並向北移動。在此之後整個戰役會集中在吉德尼山脊和泰爾阿爾-艾薩,一直到僵局被打破。接下來的七天是非常可怕的。

在清早時分,德軍第15裝甲師和意軍裡特瑞奧裝甲師發動了一系列的進攻。非洲軍團竭盡全力尋找敵人的薄弱環節,但是一無所獲。在日落時盟軍的步兵開始進攻。午夜時分,英軍第51師發動了三次進攻,但是沒人知道戰鬥發生的具體地點。接著,軸心國軍隊對英軍大屠殺開始了,英軍損失了500多名士兵,而且只剩下了一個指揮官。

就在第51師於吉德尼山脊戰鬥時,澳大利亞軍隊正在進攻“第29點”。這是位於泰爾阿爾-艾薩西南部一座20英尺高的小山,德軍在這裡擁有一個觀察哨所。這個地方在當天早晨被蒙哥馬利確定為重點攻擊對象,隨後發生在這裡的戰鬥進入了白熱化狀態。澳大利亞第26旅於午夜發起進攻。空軍的飛機扔下了115噸炸彈,隨後盟軍佔領了這個小山並抓獲了240名俘虜。接下來的一星期裡戰鬥仍然在進行,因為德軍想要奪回這個對他們的防線來說至關重要的小山。

第3階段:反擊

D+3日: 1942年10月26日,星期一

隆美爾於25日夜回到了北非,他在到達後立即開始評估戰役形勢。他發現意軍的特蘭托師損失了一半步兵,第164輕裝師損失了兩個營,其他大部分部隊也經過了高強度的戰鬥,所有人都只剩下了一半口糧,一大群士兵生了病,而且整個軸心國部隊剩餘的油料儲備僅夠用三天。

盟軍的進攻被德軍抵擋住了。邱吉爾抱怨說:“我們真的不可能找到一個能打勝仗的將軍嗎?”德軍在下午3點于泰爾阿爾-艾薩附近向“第29點”發起了反擊。隆美爾下定決心要奪回它,他命令所有位於吉德尼山脊周邊的坦克全部移動到戰場周圍。空中和地面的部隊在德軍第21裝甲師與意軍阿利埃特裝甲師沿著拉赫曼小道從南方推進時開始進入戰場。這被證明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英軍一直堅守著陣地,而隆美爾的部隊因油料缺乏而無法撤退,因此他們只能滯留在一片開闊地上,任由盟軍飛機處置。

但是在吉德尼,英軍卻沒能打敗那些坦克被調到泰爾阿爾-艾薩之後仍留在這裡的德軍。他們的每次進攻都被反坦克炮擊退了。

對於英軍的一個好消息是,英國皇家空軍第42/47中隊的蒲福式魚雷轟炸機在圖卜魯格擊沉了“Proserpina”號油船,這是隆美爾的部隊得到補給的最後希望。

D+4日:1942年10月27日,星期二

現在,整個戰役都在圍繞泰爾阿爾-阿恰其爾和吉德尼山脊進行著。英軍第1裝甲師步槍團第2營正位於吉德尼西南方一個代號為“狙擊”的地點。守衛“狙擊”的戰鬥是阿拉曼戰役中的一個傳奇故事。菲力普在他那本名為《阿拉曼》的書中寫道:

“熾熱的沙漠在抖動著。士兵們躲在戰壕中,從他們滿是塵土的臉上流下來的汗匯成了河。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惡臭。一群群蒼蠅像烏雲一樣盤旋在屍體與糞堆上空,折磨著傷患。戰場上佈滿了燃燒著的坦克與運兵車,還有損壞的槍炮與車輛。當槍炮中的高爆炸藥爆炸時,煙霧與塵土便向四處飄散。”

迫擊炮與榴彈炮的炮彈呼嘯了一整天。大約在下午4點時,英軍坦克誤擊了自己的友軍,造成了重大傷亡。下午5點,隆美爾命令德軍與意軍坦克向“狙擊”發起進攻。在只有四門反坦克炮可用的情況下,步槍團擊毀了來犯的德軍第21裝甲師40輛坦克中的37輛。其餘三輛撤退了,但是德軍又發起了新一波攻擊。這回他們被打得只剩下了9輛坦克。步槍團現在只剩三門反坦克炮,每門炮只剩3發炮彈,但是德軍放棄了進攻。

D+5-6日:1942年10月28日-29日,星期三,星期四

澳大利亞第9師一直在向泰爾阿爾-艾薩西北推進,他們的目標是推進到鐵路南方的一處名為“湯普森的崗哨”的敵軍據點並突破敵軍防線推進到沿海公路。在那天結束時,英軍還有800輛坦克,軸心國還有148輛德國坦克及187輛義大利坦克。得知了“路易西亞諾”號油輪在圖卜魯格外沉沒的消息後,隆美爾對他的下級軍官們說“對我們來說撤退是很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油料。現在我們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在阿拉曼戰鬥到底。”

D+7-9日:1942年10月30日-11月1日,星期五—星期日

10月30號的夜晚,之前計畫中的戰鬥仍在繼續,澳大利亞第9師仍在進攻。那一晚是他們突破敵軍防線的第三次嘗試,最終他們到達了沿海公路。在31號,隆美爾命令向已被盟軍佔領的“湯普森的崗哨”發動四次報復性進攻。戰鬥異常激烈,還經常出現短兵相接的情況,但是即使這樣,軸心國也沒能奪回任何土地。在11月1日,隆美爾又嘗試著將澳大利亞軍隊趕走,但是激烈的戰鬥給他的部隊帶來的只有人員和武器裝備的損失。現在對於隆美爾來說失敗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他開始計畫撤退,並且隨大部隊撤到了富卡,一個在原地點以西幾英里外的地方。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這個時候,1200噸油料被送到了隆美爾那裡,但是再想反擊已經為時太晚,這些油料只能被白白燒掉。

第4階段:增壓行動

這一階段的戰役開始於11月2日淩晨1點,目標為消滅敵軍裝甲部隊,迫使敵人在開闊地上作戰,消耗軸心國軍隊的油料儲備,切斷敵軍補給路線,最終瓦解敵軍。增壓行動是戰役開始以來最緊張,最血腥的階段。這個行動的目標為攻佔泰爾阿爾-阿恰齊爾,軸心國最後一道防線。

這次進攻以空軍連續7小時對泰爾阿爾-阿恰齊爾和希迪阿巴德阿爾-拉赫曼的轟炸拉開了序幕,在此之後是360門炮連續4個半小時的炮轟,它們一共打出了15000發炮彈。增壓行動最初的攻擊任務落到了紐西蘭軍隊身上(儘管用於進攻的步兵是英軍步兵師中的兩個旅,而用於進攻的裝甲部隊為紐西蘭師中的英軍第9裝甲旅)。紐西蘭軍隊的指揮官弗雷伯格本不想讓他的部隊執行這個任務,因為他的部隊已經精疲力竭了,但是上級沒有答應,於是在這個11月中的寒冷夜晚,紐西蘭軍隊出發了。

步兵們完成了他們的任務,但是就像戰役第一天的“輕足行動”一樣,直到第二天早晨,工兵才在雷場中開闢了秘密頻道。因此第9裝甲旅無法借著夜色掩護去攻擊敵軍。在11月2日破曉時分,德國88毫米炮擊中了一輛又一輛的英軍坦克。第9旅沒能完成他們的任務。實際上,他們有75%的人員傷亡,並且在128輛坦克中有102輛被擊毀。但是,他們在敵軍防線中打開了一個缺口,因此現在第10軍團中由雷蒙德·布裡格斯率領的英軍第1裝甲師可以開始與敵人戰鬥了。在正午時分,120輛義大利和德國坦克開始出發,它們的目標是打贏阿拉曼戰役中規模最大,最關鍵,也是最後的一場坦克大戰:阿恰齊爾山脊之戰。這場戰鬥持續了一整天。

 “沙漠在熱浪中抖動。它只能被看作一個被高爆炸藥爆炸時產生的塵土籠罩的地方,一個被燃燒著的坦克和卡車產生的煙弄得很昏暗的地方,一個被無數槍支的火光照亮的地方,一個紅色,綠色和白色曳光彈滿天飛的地方,一個在轟炸中震顫的地方,和一個被雙方的炮火弄得震耳欲聾的地方。”

這次坦克大戰的結果被後人稱作“徹底擊敗了德國坦克”。儘管雙方損失了大約同樣多的坦克,但是這個數量對於英軍來說只是一小部分,對於隆美爾來說則幾乎是全軍覆沒。

隆美爾將在南方的意軍阿利埃特裝甲師調到了泰爾阿爾-阿恰齊爾來協助德軍進行最後的防禦。在當天夜晚,軸心國部隊只剩下32輛坦克還在前線。就在非洲軍團于阿恰齊爾作最後的鬥爭時,隆美爾開始向富卡撤退了。

第5階段:突破

隆美爾向希特勒發送電報說他的部隊現在不堪一擊,現在正在準備撤退,但是希特勒告訴他讓他再多堅持一下。馮·托馬告訴隆美爾說:“我現在就在戰場周邊。第15裝甲師只剩10輛坦克,第21裝甲師剩下14輛,裡特瑞奧裝甲師還有17輛。”隆美爾給他看了希特勒的電報,於是他留了下來,繼續指揮非洲軍團。

馮·托馬與他那幾乎被全數殲滅的第15和第21裝甲師並肩作戰,他們迎擊的是英軍150輛坦克。他坐在指揮坦克中親臨指揮,一直到最後一輛坦克被摧毀。最後,馮·托馬獨自一人站立在他自己那輛燃燒著的坦克旁邊,那個地方後來被稱為“德國坦克墳場”。

軸心國剩餘的軍隊仍然在戰鬥。他們的防線已經被撕開了一個12英里寬的缺口。“如果我們還停留在這裡的話,我的部隊連三天也堅持不了……如果我執行元首的命令,那麼我的部隊可能拒絕服從我……我的部隊是第一位的!”隆美爾違背希特勒的指示,最終命令部隊大規模地撤退。

D+12日,1942年11月4日

11月4日,戰役中最後的戰鬥開始了。英軍第1,第7及第10裝甲師穿越了德軍防線,正在開闊的沙漠地區行駛著。盟軍獲得了勝利。軸心國部隊正在撤退。這一天,意軍的阿利埃特裝甲師,裡特瑞奧裝甲師和特利埃斯特摩托化師全軍覆沒。

在這次戰役中,隆美爾損失了12000人和350輛坦克,他的部隊只剩下80輛坦克可以用。盟軍的損失也很慘重:有23500人傷亡或失蹤,這是第八軍團步兵人數的四分之一。當道格拉斯·溫伯利將軍向第9裝甲旅的約翰·居裡詢問哪些是他剩餘的部隊,他指著12輛坦克說:“他們是我剩餘的裝甲部隊。” 溫伯利將軍說:“不許再這樣了。”

戰役結果

 此次戰役,英軍以其海空優勢,封鎖和破壞對方後勤補給線,使德軍難於在沙漠地區機動兵力和持久作戰。英軍根據地形、敵情、及時改變部署,集中優勢兵力,實施正面進攻,以德意步兵陣地和有生力量為打擊重點,使德軍坦克部隊因缺乏步兵支援難以固守陣地只得退卻。德軍則利用沙漠草原地帶佈雷迅速的特點,廣泛設置雷區,依託高地進行防守,以近戰火力重創英軍(殺傷英軍1.3萬人,擊毀坦克500輛),對阻止英軍集群坦克進攻起了很大作用。但由於德意聯軍兵力、兵器、油料、彈藥、糧食和飲水都得不到補充,終於被英軍擊敗。 阿拉曼戰役,英軍殲敵5.5萬人,擊毀坦克裝甲車350輛。但因英軍衝擊不果敢,行動遲緩,未能全殲德意聯軍。儘管如此,此役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非洲戰場的轉捩點。從此,戰爭主動權落入英軍手中。

圖片來源於網路感謝原創者!謝謝收看!每日更新!謝謝

軸心國計畫

經過阿拉穆·哈爾發一戰,軸心國軍隊損失慘重。德軍與意軍的士兵都變得很疲憊,並且他們只能靠繳獲的盟軍給養來維持生活。在8月時,隆美爾的部隊在人員和裝備上仍然具有優勢。但是在此之後,英聯邦軍隊從英國,印度和澳大利亞得到了大批人員和裝備,並從美國獲得了一些坦克和卡車,而隆美爾的部隊沒有得到任何支援,他的優勢很快就失去了。他一直在向國內請求支援,但是當時蘇聯的頑強抵抗使德國戰爭機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東線戰場,只有很少量的支援到達了北非。

隆美爾預料到英聯邦軍隊很快就會強大到能對他的部隊發動進攻。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斯大林格勒作戰的德軍能夠迅速打敗蘇軍,然後通過外高加索向南移動,威脅波斯(伊朗)和中東地區。這將會使大量的英聯邦部隊從埃及被送到波斯去幫助英軍防守,因此英聯邦軍隊對德軍的攻擊也將會延遲。(參看英蘇入侵伊朗)

在這個時候,隆美爾就可以催促德軍高層指揮官為他的部隊提供支援。最終,他的非洲軍團就會和位於蘇聯南部的德軍聯合起來,打敗位於北非和中東的英聯邦軍隊。

在那時,隆美爾的部隊正在等待英聯邦軍隊的進攻和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勝利。他們佈設了50多萬顆地雷,它們主要由反坦克地雷組成,還混有人員殺傷雷。

隆美爾將德軍與意軍交替部署在前線。他的部隊包括了兩個德軍裝甲師和一個德軍摩托化步兵師,還有一支同樣大小的義大利部隊。由於盟軍的欺騙戰術迷惑了軸心國,使他們不清楚英聯邦會在哪一點發起攻擊,因此隆美爾在整個前線都部署了軍隊。這就延長了他們集中兵力抵抗英聯邦進攻的時間,並且這樣也會消耗大量油料,而這正是隆美爾所缺乏的。

戰鬥階段

阿拉曼戰役一般被分為5個階段,包括闖入(10月23日-24日),分散(24日-25日),反擊(26日-28日),增壓行動(11月1日-2日)和突破(3日-7日)。10月29日-30日之間的僵持狀態沒有名字。

第1階段:闖入

在一個平靜而晴朗的月圓之夜,“輕足行動”以882門炮連續五個半小時的炮擊拉開了序幕,在炮擊結束後每門炮都已經發射了大約600發炮彈。在那段時間裡,一共有125噸炮彈落到了敵人陣地上。關於這次炮擊有這樣一種傳說,就是說盟軍炮手的耳朵在炮擊時那震耳欲聾的聲音中流出了血。

“輕足行動”這個名字是有來源的。首先出擊的是步兵,他們不會觸發反坦克地雷,因為他們的重量太輕了(所以整個計畫叫做輕足行動)。在步兵向前推進的同時,工兵會為隨後的裝甲部隊開闢一條秘密頻道。這條通道會有24英尺寬,剛剛好能讓坦克以一路縱隊前進。工兵需要在“惡魔的花園”(軸心國佈設的反坦克地雷的外號)中開闢一條5英里長的通道。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且由於軸心國雷場的面積很大,這個任務實際上失敗了。

英國第13軍團會在南方進行佯攻,它會與德國第21裝甲師和義大利阿利埃特裝甲師交火,與此同時,北部的英國第30軍團會在德軍雷場中為英國第10軍團的裝甲師開闢道路。

在晚上10點,第30軍團的步兵開始推進。他們的目標是一條假想線,德軍在這條線上投入了最多的部隊。當步兵前進到第一片雷場時,工兵開始為裝甲部隊開闢通道。第二天淩晨2點,第一批500輛坦克開始推進。淩晨4點,領頭的坦克已經進入雷場,它們卷起了太多塵土以至於在那裡根本就沒有能見度,堵塞的情況開始變得越來越嚴重。

第2階段:分散

10月24日早晨對於德軍指揮部來說是一場災難。盟軍的炮擊切斷了軸心國軍隊的通訊,更糟的是,在隆美爾回德國休假期間指揮德軍的格奧爾格·施登姆將軍因心臟病突發去世。暫時接替指揮的是裡特·馮·托馬將軍。

與此同時,第30軍只清空了第一片雷場,這還不能保證第10軍團能夠安全通過,所以在這一整天裡,盟軍使用了沙漠空軍來攻擊軸心國軍隊,那天共出動了1000多架次。

就在日出之後,德軍裝甲部隊開始攻擊英軍第51師。到了下午4點時,進展仍然很小。傍晚,德國第15裝甲師和義大利裡特瑞奧裝甲師從吉德尼山脊出發去迎擊澳大利亞裝甲部隊,阿拉曼戰役中的第一次坦克會戰就此開始。雙方一共投入了100多輛坦克,到了晚上一共有半數坦克被擊毀,而雙方仍在僵持。

 就在澳大利亞軍隊與德軍裝甲部隊戰鬥時,他們左邊的英軍第51師正在阿拉曼戰役中的第一次坦克與步兵之間的戰鬥中抵抗著德軍裝甲部隊的進攻。這場戰鬥持續了兩天,英軍付出了極大傷亡,但是他們最終奪取了吉德尼山脊。

D+2日: 1942年10月25日,星期日

最初的推進結束於星期日。雙方都已經持續戰鬥了兩天。盟軍已經穿越了西部的雷場,準備發動一次突襲。他們現在已經推進到了東南方的米特裡亞山脊,但是軸心國士兵也被事先挖的戰壕保護了起來,戰鬥進入了僵持階段。因此,蒙哥馬利將軍命令部隊結束在南部的戰鬥,撤出米特裡亞山脊並向北移動。在此之後整個戰役會集中在吉德尼山脊和泰爾阿爾-艾薩,一直到僵局被打破。接下來的七天是非常可怕的。

在清早時分,德軍第15裝甲師和意軍裡特瑞奧裝甲師發動了一系列的進攻。非洲軍團竭盡全力尋找敵人的薄弱環節,但是一無所獲。在日落時盟軍的步兵開始進攻。午夜時分,英軍第51師發動了三次進攻,但是沒人知道戰鬥發生的具體地點。接著,軸心國軍隊對英軍大屠殺開始了,英軍損失了500多名士兵,而且只剩下了一個指揮官。

就在第51師於吉德尼山脊戰鬥時,澳大利亞軍隊正在進攻“第29點”。這是位於泰爾阿爾-艾薩西南部一座20英尺高的小山,德軍在這裡擁有一個觀察哨所。這個地方在當天早晨被蒙哥馬利確定為重點攻擊對象,隨後發生在這裡的戰鬥進入了白熱化狀態。澳大利亞第26旅於午夜發起進攻。空軍的飛機扔下了115噸炸彈,隨後盟軍佔領了這個小山並抓獲了240名俘虜。接下來的一星期裡戰鬥仍然在進行,因為德軍想要奪回這個對他們的防線來說至關重要的小山。

第3階段:反擊

D+3日: 1942年10月26日,星期一

隆美爾於25日夜回到了北非,他在到達後立即開始評估戰役形勢。他發現意軍的特蘭托師損失了一半步兵,第164輕裝師損失了兩個營,其他大部分部隊也經過了高強度的戰鬥,所有人都只剩下了一半口糧,一大群士兵生了病,而且整個軸心國部隊剩餘的油料儲備僅夠用三天。

盟軍的進攻被德軍抵擋住了。邱吉爾抱怨說:“我們真的不可能找到一個能打勝仗的將軍嗎?”德軍在下午3點于泰爾阿爾-艾薩附近向“第29點”發起了反擊。隆美爾下定決心要奪回它,他命令所有位於吉德尼山脊周邊的坦克全部移動到戰場周圍。空中和地面的部隊在德軍第21裝甲師與意軍阿利埃特裝甲師沿著拉赫曼小道從南方推進時開始進入戰場。這被證明是一個錯誤的決定。英軍一直堅守著陣地,而隆美爾的部隊因油料缺乏而無法撤退,因此他們只能滯留在一片開闊地上,任由盟軍飛機處置。

但是在吉德尼,英軍卻沒能打敗那些坦克被調到泰爾阿爾-艾薩之後仍留在這裡的德軍。他們的每次進攻都被反坦克炮擊退了。

對於英軍的一個好消息是,英國皇家空軍第42/47中隊的蒲福式魚雷轟炸機在圖卜魯格擊沉了“Proserpina”號油船,這是隆美爾的部隊得到補給的最後希望。

D+4日:1942年10月27日,星期二

現在,整個戰役都在圍繞泰爾阿爾-阿恰其爾和吉德尼山脊進行著。英軍第1裝甲師步槍團第2營正位於吉德尼西南方一個代號為“狙擊”的地點。守衛“狙擊”的戰鬥是阿拉曼戰役中的一個傳奇故事。菲力普在他那本名為《阿拉曼》的書中寫道:

“熾熱的沙漠在抖動著。士兵們躲在戰壕中,從他們滿是塵土的臉上流下來的汗匯成了河。空氣中彌漫著一股惡臭。一群群蒼蠅像烏雲一樣盤旋在屍體與糞堆上空,折磨著傷患。戰場上佈滿了燃燒著的坦克與運兵車,還有損壞的槍炮與車輛。當槍炮中的高爆炸藥爆炸時,煙霧與塵土便向四處飄散。”

迫擊炮與榴彈炮的炮彈呼嘯了一整天。大約在下午4點時,英軍坦克誤擊了自己的友軍,造成了重大傷亡。下午5點,隆美爾命令德軍與意軍坦克向“狙擊”發起進攻。在只有四門反坦克炮可用的情況下,步槍團擊毀了來犯的德軍第21裝甲師40輛坦克中的37輛。其餘三輛撤退了,但是德軍又發起了新一波攻擊。這回他們被打得只剩下了9輛坦克。步槍團現在只剩三門反坦克炮,每門炮只剩3發炮彈,但是德軍放棄了進攻。

D+5-6日:1942年10月28日-29日,星期三,星期四

澳大利亞第9師一直在向泰爾阿爾-艾薩西北推進,他們的目標是推進到鐵路南方的一處名為“湯普森的崗哨”的敵軍據點並突破敵軍防線推進到沿海公路。在那天結束時,英軍還有800輛坦克,軸心國還有148輛德國坦克及187輛義大利坦克。得知了“路易西亞諾”號油輪在圖卜魯格外沉沒的消息後,隆美爾對他的下級軍官們說“對我們來說撤退是很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油料。現在我們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在阿拉曼戰鬥到底。”

D+7-9日:1942年10月30日-11月1日,星期五—星期日

10月30號的夜晚,之前計畫中的戰鬥仍在繼續,澳大利亞第9師仍在進攻。那一晚是他們突破敵軍防線的第三次嘗試,最終他們到達了沿海公路。在31號,隆美爾命令向已被盟軍佔領的“湯普森的崗哨”發動四次報復性進攻。戰鬥異常激烈,還經常出現短兵相接的情況,但是即使這樣,軸心國也沒能奪回任何土地。在11月1日,隆美爾又嘗試著將澳大利亞軍隊趕走,但是激烈的戰鬥給他的部隊帶來的只有人員和武器裝備的損失。現在對於隆美爾來說失敗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他開始計畫撤退,並且隨大部隊撤到了富卡,一個在原地點以西幾英里外的地方。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這個時候,1200噸油料被送到了隆美爾那裡,但是再想反擊已經為時太晚,這些油料只能被白白燒掉。

第4階段:增壓行動

這一階段的戰役開始於11月2日淩晨1點,目標為消滅敵軍裝甲部隊,迫使敵人在開闊地上作戰,消耗軸心國軍隊的油料儲備,切斷敵軍補給路線,最終瓦解敵軍。增壓行動是戰役開始以來最緊張,最血腥的階段。這個行動的目標為攻佔泰爾阿爾-阿恰齊爾,軸心國最後一道防線。

這次進攻以空軍連續7小時對泰爾阿爾-阿恰齊爾和希迪阿巴德阿爾-拉赫曼的轟炸拉開了序幕,在此之後是360門炮連續4個半小時的炮轟,它們一共打出了15000發炮彈。增壓行動最初的攻擊任務落到了紐西蘭軍隊身上(儘管用於進攻的步兵是英軍步兵師中的兩個旅,而用於進攻的裝甲部隊為紐西蘭師中的英軍第9裝甲旅)。紐西蘭軍隊的指揮官弗雷伯格本不想讓他的部隊執行這個任務,因為他的部隊已經精疲力竭了,但是上級沒有答應,於是在這個11月中的寒冷夜晚,紐西蘭軍隊出發了。

步兵們完成了他們的任務,但是就像戰役第一天的“輕足行動”一樣,直到第二天早晨,工兵才在雷場中開闢了秘密頻道。因此第9裝甲旅無法借著夜色掩護去攻擊敵軍。在11月2日破曉時分,德國88毫米炮擊中了一輛又一輛的英軍坦克。第9旅沒能完成他們的任務。實際上,他們有75%的人員傷亡,並且在128輛坦克中有102輛被擊毀。但是,他們在敵軍防線中打開了一個缺口,因此現在第10軍團中由雷蒙德·布裡格斯率領的英軍第1裝甲師可以開始與敵人戰鬥了。在正午時分,120輛義大利和德國坦克開始出發,它們的目標是打贏阿拉曼戰役中規模最大,最關鍵,也是最後的一場坦克大戰:阿恰齊爾山脊之戰。這場戰鬥持續了一整天。

 “沙漠在熱浪中抖動。它只能被看作一個被高爆炸藥爆炸時產生的塵土籠罩的地方,一個被燃燒著的坦克和卡車產生的煙弄得很昏暗的地方,一個被無數槍支的火光照亮的地方,一個紅色,綠色和白色曳光彈滿天飛的地方,一個在轟炸中震顫的地方,和一個被雙方的炮火弄得震耳欲聾的地方。”

這次坦克大戰的結果被後人稱作“徹底擊敗了德國坦克”。儘管雙方損失了大約同樣多的坦克,但是這個數量對於英軍來說只是一小部分,對於隆美爾來說則幾乎是全軍覆沒。

隆美爾將在南方的意軍阿利埃特裝甲師調到了泰爾阿爾-阿恰齊爾來協助德軍進行最後的防禦。在當天夜晚,軸心國部隊只剩下32輛坦克還在前線。就在非洲軍團于阿恰齊爾作最後的鬥爭時,隆美爾開始向富卡撤退了。

第5階段:突破

隆美爾向希特勒發送電報說他的部隊現在不堪一擊,現在正在準備撤退,但是希特勒告訴他讓他再多堅持一下。馮·托馬告訴隆美爾說:“我現在就在戰場周邊。第15裝甲師只剩10輛坦克,第21裝甲師剩下14輛,裡特瑞奧裝甲師還有17輛。”隆美爾給他看了希特勒的電報,於是他留了下來,繼續指揮非洲軍團。

馮·托馬與他那幾乎被全數殲滅的第15和第21裝甲師並肩作戰,他們迎擊的是英軍150輛坦克。他坐在指揮坦克中親臨指揮,一直到最後一輛坦克被摧毀。最後,馮·托馬獨自一人站立在他自己那輛燃燒著的坦克旁邊,那個地方後來被稱為“德國坦克墳場”。

軸心國剩餘的軍隊仍然在戰鬥。他們的防線已經被撕開了一個12英里寬的缺口。“如果我們還停留在這裡的話,我的部隊連三天也堅持不了……如果我執行元首的命令,那麼我的部隊可能拒絕服從我……我的部隊是第一位的!”隆美爾違背希特勒的指示,最終命令部隊大規模地撤退。

D+12日,1942年11月4日

11月4日,戰役中最後的戰鬥開始了。英軍第1,第7及第10裝甲師穿越了德軍防線,正在開闊的沙漠地區行駛著。盟軍獲得了勝利。軸心國部隊正在撤退。這一天,意軍的阿利埃特裝甲師,裡特瑞奧裝甲師和特利埃斯特摩托化師全軍覆沒。

在這次戰役中,隆美爾損失了12000人和350輛坦克,他的部隊只剩下80輛坦克可以用。盟軍的損失也很慘重:有23500人傷亡或失蹤,這是第八軍團步兵人數的四分之一。當道格拉斯·溫伯利將軍向第9裝甲旅的約翰·居裡詢問哪些是他剩餘的部隊,他指著12輛坦克說:“他們是我剩餘的裝甲部隊。” 溫伯利將軍說:“不許再這樣了。”

戰役結果

 此次戰役,英軍以其海空優勢,封鎖和破壞對方後勤補給線,使德軍難於在沙漠地區機動兵力和持久作戰。英軍根據地形、敵情、及時改變部署,集中優勢兵力,實施正面進攻,以德意步兵陣地和有生力量為打擊重點,使德軍坦克部隊因缺乏步兵支援難以固守陣地只得退卻。德軍則利用沙漠草原地帶佈雷迅速的特點,廣泛設置雷區,依託高地進行防守,以近戰火力重創英軍(殺傷英軍1.3萬人,擊毀坦克500輛),對阻止英軍集群坦克進攻起了很大作用。但由於德意聯軍兵力、兵器、油料、彈藥、糧食和飲水都得不到補充,終於被英軍擊敗。 阿拉曼戰役,英軍殲敵5.5萬人,擊毀坦克裝甲車350輛。但因英軍衝擊不果敢,行動遲緩,未能全殲德意聯軍。儘管如此,此役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非洲戰場的轉捩點。從此,戰爭主動權落入英軍手中。

圖片來源於網路感謝原創者!謝謝收看!每日更新!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