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秋冬止癢不用抓,教你7大止癢神穴!效果顯著~

身體發癢只能靠指甲或“不求人”搔抓才能止癢嗎?秋冬季節天乾物燥, 許多人因體內和體外缺水, 肌膚保濕度不夠, 不自覺發癢、脫皮。

雖然搔抓的痛感可掩飾癢感, 卻常留下條條血痕, 中醫師建議, 不妨針灸或按摩7個止癢穴位, 同時解體內和外在肌膚的渴, 讓“冬季癢”不再找上門。

皮在癢!7穴位先解身體的渴

“冬季癢”與體內太幹有很大的關係。 若出現脾胃失調、腸液太少、口乾舌燥、排便乾燥、火氣大、喉嚨幹癢等症狀, 代表體內津液代謝失調, 水分和養分無法傳遞到肌膚組織, 加上外在風邪的影響, 皮膚更容易顯得乾燥、奇癢無比。

搔抓止癢易產生傷口, 增加感染機會, 因此建議大家可按壓脾經、肺經和大腸經的對應穴位, 在不傷害皮膚的情況下快速止癢。 常見穴位, 包括走脾經, 可補血、活血、調理津液代謝的三陰交穴、血海穴和陰陵泉穴。

走肺經, 可緩解上呼吸道乾燥的魚際穴和尺澤穴;走大腸經,

可同時改善排便乾燥、口乾舌燥、胃火旺盛的曲池穴和合穀穴。

三陰交穴

位於腳踝內側上3寸, 在脛骨後凹陷處。

血海穴

內踝尖直上三寸, 股骨後緣。

陰陵泉穴

位於小腿內側、脛骨內側髁後下方的凹陷處。

魚際穴

手掌面, 在第一掌指關節後, 掌骨中點的赤白肉際處。

尺澤穴

微屈肘, 肘部橫紋偏外側上, 肱二頭肌腱的橈側緣。

曲池穴

手肘關節外側骨邊, 手肘彎曲成90度, 在手肘橫紋的外側尖端上, 靠近骨頭邊緣。

合穀穴

位於手背虎口部位, 第二掌骨中點, 向食指骨側按壓酸脹處。

平常按壓這些穴位, 也能達到體質調理、體內保濕的保健效果, 預防冬季癢的發生。

喝水止冬季癢中醫教你怎麼喝

止癢需先止身體的渴,但除了按摩穴位之外,也有人提倡多喝水,但每個人所需的水量不同,也並非人人都適合大量喝水,而容易水腫的人也不能完全都不喝水。此外,比起飲水量,腸胃是否能吸收、維持正常的津液代謝,才是身體止渴的關鍵。

建議從事靜態工作的人,每天飲水量(cc)可用體重數值(公斤)乘以30,例如50公斤體重,每天喝1500c.c.水分;而從事動態性、易流汗工作的人,小便量減少,尿液變黃,此時應補充水分,尿液顏色需維持淡黃色,如綠茶第一泡的清澈黃、無雜質,才算正常。

喝水時間不宜太短,不要等口渴才大量灌水,以免脾胃還來不及吸收,就隨著尿道而出。建議每小時喝水150至200c.c.,且喝的時候慢慢來,可幫助身體抓住水分。若喝水覺得腹脹,民眾可在溫水中加少許鹽巴,幫助水氣下行。

喝水止冬季癢中醫教你怎麼喝

止癢需先止身體的渴,但除了按摩穴位之外,也有人提倡多喝水,但每個人所需的水量不同,也並非人人都適合大量喝水,而容易水腫的人也不能完全都不喝水。此外,比起飲水量,腸胃是否能吸收、維持正常的津液代謝,才是身體止渴的關鍵。

建議從事靜態工作的人,每天飲水量(cc)可用體重數值(公斤)乘以30,例如50公斤體重,每天喝1500c.c.水分;而從事動態性、易流汗工作的人,小便量減少,尿液變黃,此時應補充水分,尿液顏色需維持淡黃色,如綠茶第一泡的清澈黃、無雜質,才算正常。

喝水時間不宜太短,不要等口渴才大量灌水,以免脾胃還來不及吸收,就隨著尿道而出。建議每小時喝水150至200c.c.,且喝的時候慢慢來,可幫助身體抓住水分。若喝水覺得腹脹,民眾可在溫水中加少許鹽巴,幫助水氣下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