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我感到很羞愧,現在還要來科普“諸葛亮”

前兩天看《虎嘯龍吟》裡的那段司馬懿穿女裝背誦出師表, 隔著螢幕我也能感覺到導演和編劇洋洋自得塑造了一個他們眼中完滿的權臣諸葛操。

這樣的諸葛亮, 只能感動他們自己。

遙想當年唐國強和二張為了三國第四部諸葛亮的戲份重走五丈原等一路, 三個大老爺們一路淚流滿面地感受人物, 就能知道差距在哪了。

很慚愧。 今天, 我還要來科普諸葛亮到底幹過什麼。

很多人對諸葛亮都有一種糾結的感情, 說喜歡, 但又說不上來為什麼。

喜歡他高帥富、神機妙算、又堅定不移?好像又不是那麼簡單。

其實, 歷史一開始就是有答案的。

國學大師錢穆是諸葛亮的腦殘粉。 他在《國史新論》曾經有一句評價:有一諸葛, 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 一如兩漢。

兩漢分別是中國古代的鼎盛王朝, 充滿著銳意進取的朝氣。

世界那麼大, 漢朝男兒都想去看看。

大漠煙孤,

封狼居胥, 開拓西域, 滿足了一代又一代熱血青年建功立業的想像。

然而, 在錢穆看來, 即便大漢群星璀璨, 文臣名將輩出, 都無法掩蓋一個人的光輝。

這就是諸葛亮的魅力。

諸葛亮到底好在哪裡?我們一起來看下。

首先, 這個人, 很會打仗。

很多人長大以後,

都嫌棄《三國演義》吹諸葛亮吹得太厲害。

因為逆反心理, 他們看輕諸葛亮, 經常只搬出兩句話。

一是魯迅說演義“狀諸葛多智而近妖”。

二是陳壽所言:亮治軍為長, 奇謀為短, 理民之幹, 優於將略。

看吧, 正史都說諸葛亮打仗不行, 你竟然還說他很會打仗?你是不是演義党, 從來不讀書呢?

其實, 他們都錯了。

這個錯誤叫做:我比古人聰明系列。

古人也很喜歡追星, 瘋狂程度不亞於如今的“中國好聲音”。

曾經有三個朝代都舉辦過“中國好將軍”的追星大會:

唐開元年間, 唐玄宗開立武廟十哲, 北宋趙匡胤繼立, 元朝複立。

這場大會的名字叫做“武廟十哲”, 誓要評選出古往今來中國最強的十大將軍。

三朝追星大會的名單雖有變動, 人數一直在縮減。

但是除了固定的主祭太公姜尚、副祀留侯張良, 武侯諸葛亮是鐵打的釘子戶。 。 。

這就意味著, 要論打仗, 諸葛亮可是妥妥的流量明星啊。

既然作為軍事界裡的流量明星, 諸葛亮自然會有一大批腦殘粉。

其中就包括了無數心高氣傲的名將。

李世民, 不多介紹了, 十八歲開始征戰天下, 大半個唐朝都是他親手打下來的。

李靖, 更不用說了, 以三千騎兵直插敵後, 生擒頡利可汗, 一戰定乾坤, 攻滅不可一世的東突厥。

然而, 即便牛逼如李世民李靖, 他們也基本是無腦吹諸葛。

在《武經七書·李衛公問對》中, 李世民、李靖均稱諸葛亮為一代名將, 推崇備至, 李靖稱自己的六花陣法就是洗稿, 洗的就是諸葛亮的八陣圖。 。 。

時光荏苒, 到了北宋, 諸葛亮成為宋朝軍人的靈魂教授。 官修軍事教材《武經總要》, 陣法篇相當大部分是諸葛亮的成果。 。 。

我們再來看看, 即便作為蜀漢的對手, 司馬懿和司馬昭父子又是如何評價諸葛亮的。

諸葛亮死後, 司馬懿在視察漢軍營寨後得出一個結論:真·天下奇才也。

司馬昭滅亡蜀漢後,曾令陳勰“學圍陣用兵倚伏之法”,並表示可用“武侯遺法教五營士”,將諸葛亮的軍事思想作為國家軍事制度推廣。

這就是諸葛亮。即便你是我的對手,可你太牛逼了,我還是要向你學習一個。。。

要成為名將的偶像,自然得有乾貨。

很多人質疑諸葛亮,五次北伐不也啥都沒有麼?

其實,你們又錯了。

對諸葛亮的崇拜,可是他自己打出來的戰果。

放之于三國,司馬懿可是實打實的名將,他打仗就一個風格:快。

天下戰法,無快不破。

幾次名戰,包括平孟達、破公孫、擒王淩,司馬懿那都是快,迅疾,聲東擊西,有驚人的判斷力,“老夫早就看穿了一切”。

可就在諸葛亮面前,司馬懿只有一個字:慫。

猥瑣防守,安心當一個老陰逼。

在變成忍者神龜以前,司馬懿也跟諸葛亮正面硬剛過。

三國志原文:宣王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 賈栩、 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諸將鹹請戰。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王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 高翔、 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結果呢,魏軍全軍崩潰,諸葛亮最後的戰利品分別是:

斬殺魏軍低級軍官(甲首)3000人,繳獲魏軍軍官5000副鎧甲。。。。

軍官都死了幾千人,這普通士兵得死多少。。。

就在此戰以後,諸葛亮糧盡退兵。司馬懿一看有機會,派張合追擊。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張頜的膝蓋中了一箭,慘死於木門道。。。

要知道,在曹魏集團80年的征戰歷史中,張頜是戰死級別最高的軍方大佬了。。。

夏侯淵戰死定軍山時是征西將軍,張頜戰死時為車騎將軍,高夏侯淵一級。

撤軍途中都能順手收走敵方的軍事最高長官之一。簡直就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從此以後,司馬懿就再也不提跟諸葛亮正面硬幹的事兒了。

哪怕之後諸葛亮送司馬懿女人衣服,司馬懿被惹毛了,也只好忍著。

不是司馬不給力,奈何蜀漢有高達。

實在是打不過啊。。。

李世民的這段評價送給大家:

宣王以天挺之姿,應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棱威。……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殄公孫於百日,擒孟達於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無鬥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里,詐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

翻譯過來就是:

中國足球隊主教練諸葛亮帶領中國隊瘋狂進攻,巴西隊主教練司馬懿只敢防守,最終雙方打成平手。

說諸葛亮打仗不行,估計女裝大佬司馬懿得氣得從地裡活過來:

老娘衣服白穿啦!

其次,諸葛亮不僅會打仗,他還有一片赤誠之心。

很多人說諸葛亮和曹操一樣,是獨裁者,架空皇帝,居心叵測。

這話是說對了一半。

沒錯,諸葛亮是權臣。可權臣和權臣,是不一樣的。

曹丞相進封【魏公】,而諸葛丞相沒有;

曹丞相進封【魏王】,而諸葛丞相沒有;

曹丞相【劍履上殿,贊拜不名】,而諸葛丞相沒有;

曹丞相的兄弟子侄不是封疆大吏(曹仁曹洪夏侯淵),就是軍中高級長官(夏侯惇曹休曹純),即使他的兒子曹丕在二十五歲就已經當了副丞相——諸葛丞相的親弟弟不過是長水校尉,還不知道是哪年才當上的;

曹丞相擅殺漢獻帝的董貴妃伏皇后,諸葛丞相可是老老實實。

和諸葛亮同為托孤大臣的李嚴,曾勸諸葛亮加九錫。一般而言,加九錫就是篡位的節奏(王莽,曹操),結果李嚴被諸葛亮一句話就嗆回去了:

等到興複漢室,攻滅曹魏,加九錫算什麼,加十錫我都可以。。。

不得不說,阿亮真的是很嚴格。

說諸葛亮是權奸,可有誰看到過哪個權奸累死在工作崗位上麼?

當然,也不是沒有古人質疑過諸葛亮的獨裁之權。

在諸葛亮死後,有一個戲精叫李邈,他就向劉禪說:

以前諸葛亮權力太大,您不能親政。如今諸葛亮死了,您和全國人民都應該感到高興才是啊!

劉禪笑了,二話不說就把這個戲精殺了。

諸葛亮的忠誠,沒有誰會比劉禪更清楚。

至於諸葛亮的心意,從出師表中就可以看出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古人也曾有詩評價:“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

就諸葛亮這逼格,他才不稀罕什麼九五之尊,王權富貴。

陣前羽扇綸巾,小車,妥妥名士范兒。

魏晉逼格第一人的嵇康嵇叔夜,外號“當世孔明”。

說實話,拿出權奸論調來質疑諸葛亮,我真的替現代人感到羞愧。

最後,真正使諸葛亮不朽的,是他的公正和無私。

諸葛亮完全符合中國人對於政治人物最高的要求和嚮往。

甚至可以說,諸葛亮就是穿越兩千年的共產黨員。

上文說了,他不貪財,不徇私,不弄權,不逾矩。

腹有才華,智定乾坤。劉備一生一直在創業,如“蟑螂般逃走”,直到遇到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才有了西進四川的戰略規劃。

嚴格執法,以身作則。殺馬謖就是明證,敗街亭之後自貶三級。

凡事都對事不對人,走組織程式,以批評教育為主,絕不搞肉體毀滅,也不搞株連九族,刑罰雖重而受罰者毫無怨言,手下派系紛立卻能做到上下一心。

李嚴運輸軍糧不利,謊報軍情,導致第四次北伐撤兵,也只是被諸葛亮貶為庶人。但對李嚴的兒子李豐,被諸葛亮就一再提拔,最終稱為江州都督。

一心奉獻,不謀一己之私,為了國家發展和百姓生活熬幹了自己心血。杖二十以上親自審閱,最終病逝于五丈原。

這樣的人,即便放到今天,也仍然是領導放心的好員工,下屬佩服的好老闆。要知道,最感激懷念諸葛亮的,不僅是歷代君王,或者他的接班人心腹,更有他的政敵和主動祭祀的普通民眾。被諸葛亮貶職的李嚴,在諸葛亮死後也鬱鬱而終,說今後再也沒有能夠提拔賞識我的人了。

正是諸葛亮的存在,才讓人覺得這樣一種政治完人美好與崇高,是真實存在的而不僅僅是一種臆想,才讓人有了持續去追求這種美好的動力和信念。

也讓人心生一句感慨:

悠悠蒼天,何薄于諸葛。

錢穆說的沒錯,“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

這就是諸葛亮的魅力。

作為個人的諸葛亮,的確近乎于完美。

也許正是太過完美,反而讓有些人難以置信。

歷史雖然講究成王敗寇,但真正的中國人,從來都鄙視推銷成功學,從不以成敗論英雄。

作為個體,總有一些光芒會流傳千古。

即便不瞭解諸葛亮,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會念兩句詩。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感謝作者杜甫,讓我們知道,歷史上曾有一個人的存在,總能讓我們淚流滿面。

你大爺,永遠還是你大爺。

司馬昭滅亡蜀漢後,曾令陳勰“學圍陣用兵倚伏之法”,並表示可用“武侯遺法教五營士”,將諸葛亮的軍事思想作為國家軍事制度推廣。

這就是諸葛亮。即便你是我的對手,可你太牛逼了,我還是要向你學習一個。。。

要成為名將的偶像,自然得有乾貨。

很多人質疑諸葛亮,五次北伐不也啥都沒有麼?

其實,你們又錯了。

對諸葛亮的崇拜,可是他自己打出來的戰果。

放之于三國,司馬懿可是實打實的名將,他打仗就一個風格:快。

天下戰法,無快不破。

幾次名戰,包括平孟達、破公孫、擒王淩,司馬懿那都是快,迅疾,聲東擊西,有驚人的判斷力,“老夫早就看穿了一切”。

可就在諸葛亮面前,司馬懿只有一個字:慫。

猥瑣防守,安心當一個老陰逼。

在變成忍者神龜以前,司馬懿也跟諸葛亮正面硬剛過。

三國志原文:宣王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 賈栩、 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諸將鹹請戰。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王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 高翔、 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結果呢,魏軍全軍崩潰,諸葛亮最後的戰利品分別是:

斬殺魏軍低級軍官(甲首)3000人,繳獲魏軍軍官5000副鎧甲。。。。

軍官都死了幾千人,這普通士兵得死多少。。。

就在此戰以後,諸葛亮糧盡退兵。司馬懿一看有機會,派張合追擊。

後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張頜的膝蓋中了一箭,慘死於木門道。。。

要知道,在曹魏集團80年的征戰歷史中,張頜是戰死級別最高的軍方大佬了。。。

夏侯淵戰死定軍山時是征西將軍,張頜戰死時為車騎將軍,高夏侯淵一級。

撤軍途中都能順手收走敵方的軍事最高長官之一。簡直就是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從此以後,司馬懿就再也不提跟諸葛亮正面硬幹的事兒了。

哪怕之後諸葛亮送司馬懿女人衣服,司馬懿被惹毛了,也只好忍著。

不是司馬不給力,奈何蜀漢有高達。

實在是打不過啊。。。

李世民的這段評價送給大家:

宣王以天挺之姿,應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棱威。……觀其雄略內斷,英猷外決,殄公孫於百日,擒孟達於盈旬,自以兵動若神,謀無再計矣。既而擁眾西舉,與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無鬥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杖節當門,雄圖頓屈,請戰千里,詐欲示威。且秦蜀之人,勇懦非敵,夷險之路,勞逸不同,以此爭功,其利可見。而返閉軍固壘,莫敢爭鋒,生怯實而未前,死疑虛而猶遁,良將之道,失在斯乎!……

翻譯過來就是:

中國足球隊主教練諸葛亮帶領中國隊瘋狂進攻,巴西隊主教練司馬懿只敢防守,最終雙方打成平手。

說諸葛亮打仗不行,估計女裝大佬司馬懿得氣得從地裡活過來:

老娘衣服白穿啦!

其次,諸葛亮不僅會打仗,他還有一片赤誠之心。

很多人說諸葛亮和曹操一樣,是獨裁者,架空皇帝,居心叵測。

這話是說對了一半。

沒錯,諸葛亮是權臣。可權臣和權臣,是不一樣的。

曹丞相進封【魏公】,而諸葛丞相沒有;

曹丞相進封【魏王】,而諸葛丞相沒有;

曹丞相【劍履上殿,贊拜不名】,而諸葛丞相沒有;

曹丞相的兄弟子侄不是封疆大吏(曹仁曹洪夏侯淵),就是軍中高級長官(夏侯惇曹休曹純),即使他的兒子曹丕在二十五歲就已經當了副丞相——諸葛丞相的親弟弟不過是長水校尉,還不知道是哪年才當上的;

曹丞相擅殺漢獻帝的董貴妃伏皇后,諸葛丞相可是老老實實。

和諸葛亮同為托孤大臣的李嚴,曾勸諸葛亮加九錫。一般而言,加九錫就是篡位的節奏(王莽,曹操),結果李嚴被諸葛亮一句話就嗆回去了:

等到興複漢室,攻滅曹魏,加九錫算什麼,加十錫我都可以。。。

不得不說,阿亮真的是很嚴格。

說諸葛亮是權奸,可有誰看到過哪個權奸累死在工作崗位上麼?

當然,也不是沒有古人質疑過諸葛亮的獨裁之權。

在諸葛亮死後,有一個戲精叫李邈,他就向劉禪說:

以前諸葛亮權力太大,您不能親政。如今諸葛亮死了,您和全國人民都應該感到高興才是啊!

劉禪笑了,二話不說就把這個戲精殺了。

諸葛亮的忠誠,沒有誰會比劉禪更清楚。

至於諸葛亮的心意,從出師表中就可以看出來: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古人也曾有詩評價:“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

就諸葛亮這逼格,他才不稀罕什麼九五之尊,王權富貴。

陣前羽扇綸巾,小車,妥妥名士范兒。

魏晉逼格第一人的嵇康嵇叔夜,外號“當世孔明”。

說實話,拿出權奸論調來質疑諸葛亮,我真的替現代人感到羞愧。

最後,真正使諸葛亮不朽的,是他的公正和無私。

諸葛亮完全符合中國人對於政治人物最高的要求和嚮往。

甚至可以說,諸葛亮就是穿越兩千年的共產黨員。

上文說了,他不貪財,不徇私,不弄權,不逾矩。

腹有才華,智定乾坤。劉備一生一直在創業,如“蟑螂般逃走”,直到遇到了諸葛亮的隆中對,才有了西進四川的戰略規劃。

嚴格執法,以身作則。殺馬謖就是明證,敗街亭之後自貶三級。

凡事都對事不對人,走組織程式,以批評教育為主,絕不搞肉體毀滅,也不搞株連九族,刑罰雖重而受罰者毫無怨言,手下派系紛立卻能做到上下一心。

李嚴運輸軍糧不利,謊報軍情,導致第四次北伐撤兵,也只是被諸葛亮貶為庶人。但對李嚴的兒子李豐,被諸葛亮就一再提拔,最終稱為江州都督。

一心奉獻,不謀一己之私,為了國家發展和百姓生活熬幹了自己心血。杖二十以上親自審閱,最終病逝于五丈原。

這樣的人,即便放到今天,也仍然是領導放心的好員工,下屬佩服的好老闆。要知道,最感激懷念諸葛亮的,不僅是歷代君王,或者他的接班人心腹,更有他的政敵和主動祭祀的普通民眾。被諸葛亮貶職的李嚴,在諸葛亮死後也鬱鬱而終,說今後再也沒有能夠提拔賞識我的人了。

正是諸葛亮的存在,才讓人覺得這樣一種政治完人美好與崇高,是真實存在的而不僅僅是一種臆想,才讓人有了持續去追求這種美好的動力和信念。

也讓人心生一句感慨:

悠悠蒼天,何薄于諸葛。

錢穆說的沒錯,“有一諸葛,已可使三國照耀後世,一如兩漢。”

這就是諸葛亮的魅力。

作為個人的諸葛亮,的確近乎于完美。

也許正是太過完美,反而讓有些人難以置信。

歷史雖然講究成王敗寇,但真正的中國人,從來都鄙視推銷成功學,從不以成敗論英雄。

作為個體,總有一些光芒會流傳千古。

即便不瞭解諸葛亮,我們中的很多人都會念兩句詩。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感謝作者杜甫,讓我們知道,歷史上曾有一個人的存在,總能讓我們淚流滿面。

你大爺,永遠還是你大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