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後來呢之壹」或助推非銀行支付機構二維碼統一標準形成

《金卡生活》雜誌

中國銀聯 主管主辦

理論研究 實務探討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作者系中國人民銀行桂林中心支行副行長, 文章系作者個人觀察,

不代表供職單位觀點。

責任編輯 | 王孔平

實習編輯 | 邢夢揚

“雲閃付”App統一銀行帳戶入口後, 或助推非銀行支付機構二維碼統一標準形成。

“雲閃付”App不僅僅統一銀行帳戶移動支付的入口, 而且, 以其推廣為契機, 或與“網聯”聯手, 研究非銀行支付機構的二維碼統一標準, 為不同支付帳戶之間的互聯互通提供服務和監管建議, 對二維碼支付的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2017年“雙12”前一天, 銀行帳戶移動支付的統一入口“雲閃付”App上線了!對於客戶體驗和行業監管來說, 以帳戶為基礎的移動支付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與過去各種支付方式相同的是, 移動支付是基於帳戶的支付方式。 就像在經濟或是個人收入分配領域大家關注公平和效率一樣,

移動支付的相關各方關注的是安全與快捷。 隨著以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為代表的、以支付帳戶為基礎的移動支付方式已經廣為人知。 事實上, 移動支付市場上形成了兩種主流支付方式, 一是以快捷為第一要務的支付帳戶類移動支付, 二是以安全為第一要務的銀行帳戶類移動支付。 兩者之間並無優劣可分, 無非是市場提供給消費者的不同選擇, 兩者共同構建了滿足不同需求的、多元化的移動支付市場。 因此, 有關“雲閃付”App是“銀行終於團結起來與支付寶和微信競爭”的說辭, 都不過是主觀臆斷, 並不符合“雲閃付”App的初心。 給予市場不同的選擇, 讓金融消費者更好的體驗才是最終目的。
正如筆者過去多次說過的, 支付方式並無優劣之分, 差別在於體驗, 在於滿足了消費者什麼樣的需要。

從銀行帳戶支付角度來看, 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因為銀行吸收公眾存款, 接受了更為嚴格的監管, 在創新方面應該也必須更加慎重, 支付機構則輕裝上陣, 又有銀行業(包括銀聯和“網聯”)為其提供的身份驗證和結算服務加持, 其支付服務方式以快捷為主也是應有之義。 “雲閃付”App已來, 產品的生命週期如何延續和輝煌關係到支付市場多元化, 以及監管的全覆蓋, 而非一兩類機構的生死存亡。 銀行帳戶應當由銀聯來整合, 整合而出的支付產品由銀聯而起。

當務之急, 銀聯如何讓市場儘快接受“雲閃付”App。 筆者這幾天收到的一個諮詢很具有代表意義,

諮詢提問的主軸是“新成立了一家‘銀行’叫銀聯?它發行的銀行卡叫銀聯卡?”面對這樣的問題, 不由得回想起近期銀聯組織的系列行銷活動, 高鐵站大量投放的宣傳裡面, 很難讓人一下把這個行銷活動與眾多的發卡銀行聯繫在一起。 如果在各家商業銀行的宣傳裡出現“使用‘雲閃付’, 請綁我行卡”這樣的主題, 效果自然另當別論。 當然, 要強調髮卡主體是商業銀行, 卡組織的標準、規範被商業銀行採納, 公眾便不會引起卡組織髮卡的“誤讀”。

個人認為, 銀聯要協調好各家銀行的利益, 大家由心而發的推廣“雲閃付”才真正能發揮出這個產品對市場、對監管的積極作用, 但這恰恰是最難的問題。

來自基層銀行從業人員問得最多的是, “我行的App就不用宣傳了吧?”在過去, 各發卡銀行為了讓客戶下載使用自己的App進行了大量的努力, 來自一線的銀行客戶經理付出了許多勞動, 現在要分一部分精力到“雲閃付”App上來。 從事線下收單業務的非銀行支付機構也需要“腦筋急轉彎”, 從電子現金、NFC、銀聯版二維碼到今天的“雲閃付”App, 時刻跟上支付進步的步伐。 此外, 讓商戶和用戶也要迅速適應銀行帳戶支付的變化。

第一, 明確各方的站位。 筆者在《金卡生活》雜誌多次刊文, 提出統一開展市場行銷是銀聯整合銀行帳戶移動支付的關鍵點之一。 統一行銷不是銀聯沖在最前面, 主角還是各家商業銀行, 作為國家標準銀行卡的制定和推動者, 銀聯主要做的是牽頭和協調。“雲閃付”App並沒有廢掉各銀行App的“武功”,只是把移動支付的入口統一起來,銀行的其他業務仍然要通過自己的App向客戶提供。拓展線下收單市場的主體仍然是銀行和非銀行支付機構,避免出現“一櫃多機”的不正當競爭,規範收單市場仍然是監管方的主要任務,銀聯作為中國銀行卡聯合組織的地位和作用不變。

第二,強化銀聯的行業自律職能。中國銀聯負責制定和推廣銀聯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入網標準,統一銀行卡跨行技術標準和業務規範,形成銀行卡產業的資源分享和自律機制,從而對銀行卡產業的發展起到引導、協調、推動和促進作用。自律能夠保證資源分享,銀行帳戶支付的各供給方在自律機制的保障下,才能夠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這也是“雲閃付”App在初期能夠儘快切入市場、發揮效用的保證。各銀行的積極參與是“雲閃付”App成功的關鍵,發揮好各銀行的積極性,平衡好既是利益,又是藝術,更需要自律機制去規範和約束“舍”與“得”,特別是各銀行為推動客戶在“雲閃付”App上綁定自家銀行卡,而在銀聯投入的行銷活動之上開展的疊加優惠活動,必須明確邊界,不能引發“競價”大戰。

第三,“雲閃付”的快速綁卡。依託全國統一的個人銀行結算帳戶管理系統,實現“雲閃付”App以身份證號碼為基礎的“一點登錄”,既能更方便帳戶持有人使用“雲閃付”App,體現出銀行帳戶支付較支付帳戶支付的優越性,更能打消各家銀行對於綁誰的卡這樣一個涉及競爭和利益調整的顧慮。客戶通過身份證號碼的“一點登錄”,原來持有的銀行帳戶會直接綁定在“雲閃付”App上,排名不分先後,一切只在於客戶用卡時“翻了誰的牌子”,各家銀行對拓展帳戶的競爭並不會燃燒到“雲閃付”App上,“雲閃付”的公平性得到了保證。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客戶終於通過“雲閃付”App獲得了自己所有帳戶資訊的知情權,還會不會出現亡故之後,家屬到各家銀行瞭解開戶情況的折騰呢?當然個人資訊保護是另一個話題。

第四,大資料的挖掘與應用。對於“雲閃付”App,打消各家銀行顧慮的一個切入點是銀聯通過“雲閃付”App為各家銀行提供的支付資料分析服務。在DT((Data Technology,資料技術)時代,整合銀行帳戶支付的一個初衷是,銀行版支付大資料應用的美好前景,眼看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個人信貸業務蓬勃興旺,銀行支付資料的割裂讓人扼腕痛惜。《金卡生活》雜誌最近刊發了蔡凱龍的關於金融資料共用的三篇宏文,提出了金融業面對資料共用可以實現的六種變革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建設開放的BaaP(Bank as a Platform,金融服務平臺)。《金卡生活》雜誌執行出版人王孔平也分析,金融資料共用則力求從金融資料的“森林”走出來。一組資料一家機構使用與多家機構使用相比較,有兩個重要的經濟特性:一是其邊際成本遞減,二是其平臺效應溢出。金融資料共用完整體現了帕累托最優,多家機構共用資料,使得資料的使用效率趨高,敦促社會資源的最佳分配,推動大眾福利的直線攀升。

當然,個人認為,在中國由銀行轉型為BaaP並不容易,反而是中國銀聯極具這樣的潛力,而“雲閃付”App能夠堅持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理念,未來發展可期。

第五,兩條腿走路。“雲閃付”App的優勢在於既支持安全性相對較高的HCE,又支持相對便捷、成本較低、市場高度認可的二維碼。但是二維碼支付事實上存在“三碼”(銀聯、支付寶、微信支付)問題,不僅割裂了支付資料,降低了二維碼的便利性,還增加了監管難度,特別是個人結算帳戶通過二維碼的違規收單,既是市場的“害群之馬”,又擾亂了金融和稅務的監管。以“雲閃付”App的推廣為契機,協調好“網聯”,或是與“網聯”聯手,加快研究和制定非銀行支付機構的二維碼統一標準,為不同支付帳戶之間的互聯互通提供服務和監管建議,就不僅是“雲閃付”App一家的事,而關係到二維碼支付的健康發展,任重而道遠。

無論如何,“雲閃付”App終究還是來了,不管你持有哪種觀點,站在哪個角度,“安全支付就是‘雲閃付’,快捷支付選擇‘雲閃付’”,意味著“雲閃付”的安全性是最大賣點,意味著銀行帳戶移動支付更可以實現安全與快捷的完美結合。如果各家銀行都推出這樣的“雲閃付”App行銷活動口號,並且心甘情願地接受這樣的理念,那麼銀行帳戶移動支付的整合大幕才剛剛拉開,未來的精彩一定會得到市場和監管的認可。

戳連結,更有料!

【逆天啦】銀行業統一App“雲閃付”發佈

【支付爭鳴】銀行卡支付需要一次整合

銀聯主要做的是牽頭和協調。“雲閃付”App並沒有廢掉各銀行App的“武功”,只是把移動支付的入口統一起來,銀行的其他業務仍然要通過自己的App向客戶提供。拓展線下收單市場的主體仍然是銀行和非銀行支付機構,避免出現“一櫃多機”的不正當競爭,規範收單市場仍然是監管方的主要任務,銀聯作為中國銀行卡聯合組織的地位和作用不變。

第二,強化銀聯的行業自律職能。中國銀聯負責制定和推廣銀聯跨行交易清算系統入網標準,統一銀行卡跨行技術標準和業務規範,形成銀行卡產業的資源分享和自律機制,從而對銀行卡產業的發展起到引導、協調、推動和促進作用。自律能夠保證資源分享,銀行帳戶支付的各供給方在自律機制的保障下,才能夠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這也是“雲閃付”App在初期能夠儘快切入市場、發揮效用的保證。各銀行的積極參與是“雲閃付”App成功的關鍵,發揮好各銀行的積極性,平衡好既是利益,又是藝術,更需要自律機制去規範和約束“舍”與“得”,特別是各銀行為推動客戶在“雲閃付”App上綁定自家銀行卡,而在銀聯投入的行銷活動之上開展的疊加優惠活動,必須明確邊界,不能引發“競價”大戰。

第三,“雲閃付”的快速綁卡。依託全國統一的個人銀行結算帳戶管理系統,實現“雲閃付”App以身份證號碼為基礎的“一點登錄”,既能更方便帳戶持有人使用“雲閃付”App,體現出銀行帳戶支付較支付帳戶支付的優越性,更能打消各家銀行對於綁誰的卡這樣一個涉及競爭和利益調整的顧慮。客戶通過身份證號碼的“一點登錄”,原來持有的銀行帳戶會直接綁定在“雲閃付”App上,排名不分先後,一切只在於客戶用卡時“翻了誰的牌子”,各家銀行對拓展帳戶的競爭並不會燃燒到“雲閃付”App上,“雲閃付”的公平性得到了保證。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是,客戶終於通過“雲閃付”App獲得了自己所有帳戶資訊的知情權,還會不會出現亡故之後,家屬到各家銀行瞭解開戶情況的折騰呢?當然個人資訊保護是另一個話題。

第四,大資料的挖掘與應用。對於“雲閃付”App,打消各家銀行顧慮的一個切入點是銀聯通過“雲閃付”App為各家銀行提供的支付資料分析服務。在DT((Data Technology,資料技術)時代,整合銀行帳戶支付的一個初衷是,銀行版支付大資料應用的美好前景,眼看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個人信貸業務蓬勃興旺,銀行支付資料的割裂讓人扼腕痛惜。《金卡生活》雜誌最近刊發了蔡凱龍的關於金融資料共用的三篇宏文,提出了金融業面對資料共用可以實現的六種變革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建設開放的BaaP(Bank as a Platform,金融服務平臺)。《金卡生活》雜誌執行出版人王孔平也分析,金融資料共用則力求從金融資料的“森林”走出來。一組資料一家機構使用與多家機構使用相比較,有兩個重要的經濟特性:一是其邊際成本遞減,二是其平臺效應溢出。金融資料共用完整體現了帕累托最優,多家機構共用資料,使得資料的使用效率趨高,敦促社會資源的最佳分配,推動大眾福利的直線攀升。

當然,個人認為,在中國由銀行轉型為BaaP並不容易,反而是中國銀聯極具這樣的潛力,而“雲閃付”App能夠堅持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即服務)理念,未來發展可期。

第五,兩條腿走路。“雲閃付”App的優勢在於既支持安全性相對較高的HCE,又支持相對便捷、成本較低、市場高度認可的二維碼。但是二維碼支付事實上存在“三碼”(銀聯、支付寶、微信支付)問題,不僅割裂了支付資料,降低了二維碼的便利性,還增加了監管難度,特別是個人結算帳戶通過二維碼的違規收單,既是市場的“害群之馬”,又擾亂了金融和稅務的監管。以“雲閃付”App的推廣為契機,協調好“網聯”,或是與“網聯”聯手,加快研究和制定非銀行支付機構的二維碼統一標準,為不同支付帳戶之間的互聯互通提供服務和監管建議,就不僅是“雲閃付”App一家的事,而關係到二維碼支付的健康發展,任重而道遠。

無論如何,“雲閃付”App終究還是來了,不管你持有哪種觀點,站在哪個角度,“安全支付就是‘雲閃付’,快捷支付選擇‘雲閃付’”,意味著“雲閃付”的安全性是最大賣點,意味著銀行帳戶移動支付更可以實現安全與快捷的完美結合。如果各家銀行都推出這樣的“雲閃付”App行銷活動口號,並且心甘情願地接受這樣的理念,那麼銀行帳戶移動支付的整合大幕才剛剛拉開,未來的精彩一定會得到市場和監管的認可。

戳連結,更有料!

【逆天啦】銀行業統一App“雲閃付”發佈

【支付爭鳴】銀行卡支付需要一次整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