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重大利空」:新能源汽車及電池或成A股“雷區”……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 已經成為所有新能源造車企業頭頂懸著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雖然這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但關於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加速下調和細則突變的傳聞, 仍然讓汽車製造行業以及上下游產業鏈的參與者戰戰兢兢。

目前, 關於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已經有草案流出。

媒體獲悉的一份補貼方案手稿顯示, 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加速退坡, 其中重要的一點則是, 對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150公里以下的產品補貼或將為零。 “(披露出來的幾個方案)雖然有些差別, 但核心內容是一致的:就是要向高能量密度補貼傾斜。

歸根結底, 新的補貼政策是在電池能量密度的政策支援方面有了明顯的變化, 只有能量密度越高的產品才會享受高補貼額度。 而(動力電池)磷酸鐵鋰的技術路線對於高能量密度的要求很難達到, 這意味著整個電池產業將有可能集中向三元材料電池技術轉型。

一、補貼取消或減少

這份補貼方案內容包括對於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額度將按續駛里程重新劃分:續駛里程的門檻提高到150公里, 即由原來的100-150公里的2萬元補貼將被取消, 150-200公里的補貼也將由3.6萬下調為2萬元。 分檔從原來的3檔調整為5檔, 退坡方案不斷細化且更具有針對性。

新補貼政策已經不像過去‘一刀切’的補貼退坡, 而是根據產品的技術有升有降, 方案可能很快就會公佈, 最有可能的做法是對低端產品的補貼加速退坡, 補貼幅度下降可能超過40%;但對於續航里程達到要求的產品, 其補貼額度不降反升。

雖然政策尚未出臺, 但爭議已經開始就新補貼政策細則的變化展開。

新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對於續航里程要求的提升, 意味著對於電池能量密度的要求發生了變化, 而這樣的政策調整不僅會給市場帶來波動, 甚至會帶來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的調整。

二、衝擊產銷計畫

公開資料顯示, 今年1-10月, 我國純電動乘用車的累計銷量為30萬輛, 其中就產品結構而言, A00級純電動汽車前10個月的累計銷量為19.7萬輛, 占純電動車總體銷量的66%。 如果新能源補貼政策按照上述披露的草稿方案實施, A00級純電動汽車產品能夠獲得國家和地方的補貼額度將會大大降低, 預計將較現在減少50%的補貼額度。

毫無疑問, 作為新能源汽車造車企業的重點佈局產品, A00級純電動汽車將會在新一輪補貼政策中遭受“集中打擊”,

但事實上這些產品並非技術落後的產品。

如果是這樣的話, (終端)價格上漲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為了保證銷量, 估計廠家會自掏腰包補貼部分金額或者選擇小幅讓利。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志強分析認為, 這樣的變化背後或許需要企業買單。

補貼退坡會波及銷量占比70%以上的車型, 這麼大的量恰恰是中國最主流的(新能源汽車), 一下子退到零, 把企業的生產節奏全部都打亂了。 很多生產計畫要徹底推倒重來, 這是非常災難性的變化。

三、長遠技術影響

假如電動車政策修改稿快速落地, 很可能會打亂電動車企業計畫、生產節奏。 例如, 這樣的變化讓企業在現有計劃生產的車型方面沒法加裝電池, 包括對於電池零部件的要求也會變。

非常明顯, 政策調整所帶來的技術路線調整以及上游設備、下游電池等周邊供應商等行業均有深遠影響, 這其中對電池廠商的影響十分巨大。

自今年年初以來, 動力電池價格已經普遍下調20%以上, 但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壓力卻並未減小。 除此之外, 動力電池廠商必須根據政策標準對電池規格、PACK方案甚至材料配方進行調整。

“從動力電池的角度來說, 國補退坡對核心零部件企業是壓力最大的。 不光是上游的材料在漲, 下游終端的回款, 對電池生產廠家的壓力都是比較大的。 廠家可能會從電機到系統各方面採取措施降低電池的成本。

另外一個明顯的問題是, 成本的降低涉及到產業鏈的協同問題, 而這顯然不是動力電池系統和整車廠兩家協作就能夠做到的, 而是需要整體產業鏈的升級及改造,這無疑是一項艱巨的系統性工程。

從宏觀來看,整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的技術路線或將因為政策支持的變化而出現深度調整。

目前流傳的2018年新能源補貼政策所有版本中都提出了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例如,在電池能量密度方面,2018年補貼標準有兩種調整方向,一種為補貼門檻由90Wh/kg提升至95Wh/kg,另一種則是門檻不變,對補貼係數重新進行調整。“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的變化,也可以視作對於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和利益蛋糕的又一次分割。(低能效比的電池技術將被市場淘汰出局)

目前普通使用的磷酸鐵鋰電池技術路線會衰退,三元材料電池技術會備受青睞,除此之外,對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可能會讓電池能量密度是現有鋰電池三倍左右的固態電池火起來。

事實上,本次的補貼政策變化可以視為新能源交通行業進入後補貼時代的信號,也說明交通管理部門已意識到設立新能源汽車長效機制的重要性。

我們提醒投資者:

針對新能源汽車或汽車電池相關配件的A股上市公司,我們需要密切留意因政策調整而產生的引發股價波動的潛在風險。——投資魔方

而是需要整體產業鏈的升級及改造,這無疑是一項艱巨的系統性工程。

從宏觀來看,整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市場的技術路線或將因為政策支持的變化而出現深度調整。

目前流傳的2018年新能源補貼政策所有版本中都提出了提高電池能量密度的要求。例如,在電池能量密度方面,2018年補貼標準有兩種調整方向,一種為補貼門檻由90Wh/kg提升至95Wh/kg,另一種則是門檻不變,對補貼係數重新進行調整。“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的變化,也可以視作對於動力電池技術路線和利益蛋糕的又一次分割。(低能效比的電池技術將被市場淘汰出局)

目前普通使用的磷酸鐵鋰電池技術路線會衰退,三元材料電池技術會備受青睞,除此之外,對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提高,可能會讓電池能量密度是現有鋰電池三倍左右的固態電池火起來。

事實上,本次的補貼政策變化可以視為新能源交通行業進入後補貼時代的信號,也說明交通管理部門已意識到設立新能源汽車長效機制的重要性。

我們提醒投資者:

針對新能源汽車或汽車電池相關配件的A股上市公司,我們需要密切留意因政策調整而產生的引發股價波動的潛在風險。——投資魔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