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兩會”政策紅包大盤點,多少與你有關係

2017年3月5日上午9點,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 將之與2015年、2016年的報告比較, “補短板”和“惠民生”政策放在了更為重要的位置, 各種“紅包”讓人應接不暇, 扶持小微企業、激勵科研、農業供給側改革、打好“藍天保衛戰”上都給出了全新的安排。 另外, 不少惠民政策明確給出量化目標, 表明政府的信心與決心, 我們相信惠民會使得明天更好!

一、“補短板”、“惠民生”的重大意義

從政策框架來看, “補短板”和“惠民生”分別屬於兩個層面的內容, “補短板”是近兩年提出的供給側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

“惠民生”則屬於傳統的“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內容之一, 但實際上兩者有極高的重合度, 本質上都是通過出臺惠民政策, 讓居民和企業感受到實惠, 一方面改善居民和企業的幸福指數, 另一方面促進消費、生產和投資。

從政策態度看, 近兩年對於“補短板”和“惠民生”的重視程度不斷增強, 這與中國步入中高速增長、轉型升級的背景密切相關。 隨著中國經濟總體量越來越高, 同時經濟增速下臺階至6.5%左右, 希望通過經濟高速增長來實現所有人共同富裕的難度越來越大, 貧富分化越來越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均衡健康發展的重要短板, 政策層在供給側改革中明確提出“補短板”, 正是對這一新變化的積極回應。

從經濟增長理論上講, “補短板”和“惠民生”既是供給側的要求, 也是需求端的需要。 從供給側來講, 補短板和惠民生有助於降低制度成本、交易成本, 有助於降低政府對於市場的干預, 有助於釋放長期經濟增長潛力;從需求端來講, 補短板和惠民生有助於提高減少社會不均衡導致的矛盾, 有助於刺激低收入階層的消費意願, 有助於增強企業的投資和生產意願, 有助於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從福利經濟學來講, 中國已經跨過了“只要數量、不要品質”的野蠻增長階段, 開始進入“數量和品質並重”的新階段。 從居民福利來講, 收入已經不再是唯一的追求, 更好的生活品質越來越重要。 從另一個角度講,

如果中國生活品質明顯低於競爭對手, 那麼高端人才外流將難以避免。 從政府態度看, 淡化地方政府GDP考核, 更加注重經濟品質、環保、民生, 符合中國經濟發展階段。

從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來看, 我們認為2017年惠民生政策中主要包括十大要點, 其中1~7條為狹義惠民七大方面, 8~10條分別為農業、生態、雙創惠民政策。

1. 大力促進就業創業。 完善就業政策, 加大就業培訓力度, 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

2. 辦好公平優質教育。 統一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兩免一補”政策,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不斷縮小城鄉、區域、校際辦學差距。

3. 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 擴大用藥保障範圍, 提高保障水準。

4. 織密紮牢民生保障網。

繼續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確保按時足額發放。 穩步提高優撫、社會救助標準, 實施好臨時救助制度, 加大精准扶貧力度。

5. 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大力推動全民閱讀, 加強科學普及。 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水準。

6. 推動社會治理創新。 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加強城鄉社區治理, 改革完善社會組織管理制度, 依法推進公益和慈善事業健康發展。

7. 人命關天, 安全至上。 加強安全基礎設施建設, 做好地震、氣象、測繪、地質等工作。 必須持之以恆抓好安全生產。

8. 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完善強農惠農政策, 拓展農民就業增收管道, 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推動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互促共進。

9. 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治理力度。 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品質, 是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 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

10. 給予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支持高校眾創, 以及降低居民通訊費用。 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優惠的範圍。 切實落實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 落實股權期權和分紅等激勵政策。 新建一批“雙創”示範基地, 鼓勵大企業和科研院所、高校設立專業化眾創空間。 另外, 今年網路提速降費要邁出更大步伐, 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

二、落實稅收優惠、科研激勵、眾創空間政策, 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 關於支持“雙創”的惠民政策是最大的一個看點。 相比2016年、2015年,2017年的報告中突出強調了三點:一是關於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二是對高校科研的激勵政策,落實科研經費的支付改革,三是關於建立“雙創”示範基地,鼓勵設立眾創空間。我們認為,以上三點內容可以歸為:服務於“雙創”戰略,升級企業結構。具體而言,無論是對高校科研的制度激勵,建立“雙創”基地,還是擴大小微企業稅力度,都是希望通過科技與創新的力量,配套財政政策來提高企業活力,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有利於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報告中部分有關政策如下:

1. 切實落實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落實股權期權和分紅等激勵政策,落實科研經費和專案管理制度改革。開展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完善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體系;

2. 新建一批“雙創”示範基地,鼓勵大企業和科研院所、高校設立專業化眾創空間,加強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支援,打造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體系;

3. 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優惠的範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

三、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加強現代農業建設

關於農業發展、農村建設、農民增收的“三農”問題,依然是2017年政府工作重點。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繼續強調工業的供給側改革基礎上,明確了農業供給側改革,其核心是“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這同樣符合中國人民對於飲食品質追求不斷提高的現狀。未來農業發展方向是大規模集約化,這就需要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相配套。我們認為,農業供給側改革、深化農村改革依然也將長期是我國的政策重點。

由於過去長期的城市發展優先於農村的戰略,農民為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且農村發展一直遠落後於城市,隨著經濟的發展,政策逐漸轉變為城市反哺農村。資料上看,2016年我國農村人口近5.90億,占總人口比重42.65%,但第三產業對GDP貢獻只有4.4%,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依然較為落後。因此,我國三農問題依然突出,未來農業供給側改革、深化農村改革依然將長期是我國的政策重點。

從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來看,2017年的三農問題將著重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生產,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支持主產區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拓展產業鏈價值鏈,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第二,加強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創建,打造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第三,深化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第四,加強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包括農村公路建設、供電服務、農村通光纖、飲水安全供水保證率、危房改造等。

四、打好“藍天保衛戰”,強調空氣治理

惠民政策中生態環境治理中,2016年的生態工作安排中將大氣霧霾、水污染作為一大項,但2017年卻是單獨列示大氣治理問題,更有“藍天保衛戰”的提法,說明空氣污染的問題已經成為了政府政策最為重要的工作,我們相信2017年空氣污染將會得到大幅改善。

2017年報告中關於空氣污染治理的政策,主要包括源頭控制、應急對策、問責機制三大部分。源頭控制上,幾乎囊括了所有對空氣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調控:冬季取暖要清潔、燃煤發電要超低排放、再生能源技術研發、治理污染行業、尾氣污染控制等;應急對策上,主要是要建立霧霾形成後減小對居民的身體危害的應對機制;問責機制上,如果監管缺位,可能所有的政策都將無法推行,報告中明確表示,要嚴厲打擊、嚴肅追究、嚴格問責,這將大大提高空氣污染治理有效性。我們相信,2017年在政府明確的治理決心下,空氣污染治理將能夠邁出一大步。

五、“惠民”更實在,明天會更好!

“惠民生”政策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2017年的報告十大調控舉措將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水準。更為可喜的是,報告中不少工作安排都給出明確的調控目標,部分甚至給出了量化的目標,“惠民”政策更為實在,我們相信,隨著惠民政策的不斷推進,明天會更好!

具體來看,主要包括:

1. 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今年高校畢業生79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要實施好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基層成長等計畫;

2. 醫療: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分級診療試點和家庭簽約服務擴大到85%以上地市;

3. 農業:推進土地整治,大力改造中低產田,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今年在13個糧食主產省選擇部分縣市,對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實施大災保險;

4. 扶貧: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完成3萬個行政村通光纖;要深入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30%以上;

5. 生態: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300萬戶以上;加大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力度,東中部地區要分別於今明兩年完成,西部地區於2020年完成;完成退耕還林還草1200萬畝以上;

6. 雙創: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

7. 通訊費:今年網路提速降費要邁出更大步伐,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

我們相信,隨著“補短板”和“惠民生”的積極推進,中國居民和企業的幸福指數將越來越高,中國經濟能夠更為均衡健康的發展,明天會更好!(鄧海清系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金融四十人論壇特邀研究員,陳曦系“海清FICC”大資管頻道研究員)

相比2016年、2015年,2017年的報告中突出強調了三點:一是關於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二是對高校科研的激勵政策,落實科研經費的支付改革,三是關於建立“雙創”示範基地,鼓勵設立眾創空間。我們認為,以上三點內容可以歸為:服務於“雙創”戰略,升級企業結構。具體而言,無論是對高校科研的制度激勵,建立“雙創”基地,還是擴大小微企業稅力度,都是希望通過科技與創新的力量,配套財政政策來提高企業活力,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有利於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報告中部分有關政策如下:

1. 切實落實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權,落實股權期權和分紅等激勵政策,落實科研經費和專案管理制度改革。開展智慧財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完善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體系;

2. 新建一批“雙創”示範基地,鼓勵大企業和科研院所、高校設立專業化眾創空間,加強對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支援,打造面向大眾的“雙創”全程服務體系;

3. 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優惠的範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

三、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加強現代農業建設

關於農業發展、農村建設、農民增收的“三農”問題,依然是2017年政府工作重點。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繼續強調工業的供給側改革基礎上,明確了農業供給側改革,其核心是“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這同樣符合中國人民對於飲食品質追求不斷提高的現狀。未來農業發展方向是大規模集約化,這就需要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相配套。我們認為,農業供給側改革、深化農村改革依然也將長期是我國的政策重點。

由於過去長期的城市發展優先於農村的戰略,農民為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且農村發展一直遠落後於城市,隨著經濟的發展,政策逐漸轉變為城市反哺農村。資料上看,2016年我國農村人口近5.90億,占總人口比重42.65%,但第三產業對GDP貢獻只有4.4%,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依然較為落後。因此,我國三農問題依然突出,未來農業供給側改革、深化農村改革依然將長期是我國的政策重點。

從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來看,2017年的三農問題將著重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導農民根據市場需求發展生產,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支持主產區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拓展產業鏈價值鏈,打造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格局。第二,加強現代農業建設。加快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創建,打造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第三,深化農村改革。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第四,加強農村公共設施建設。包括農村公路建設、供電服務、農村通光纖、飲水安全供水保證率、危房改造等。

四、打好“藍天保衛戰”,強調空氣治理

惠民政策中生態環境治理中,2016年的生態工作安排中將大氣霧霾、水污染作為一大項,但2017年卻是單獨列示大氣治理問題,更有“藍天保衛戰”的提法,說明空氣污染的問題已經成為了政府政策最為重要的工作,我們相信2017年空氣污染將會得到大幅改善。

2017年報告中關於空氣污染治理的政策,主要包括源頭控制、應急對策、問責機制三大部分。源頭控制上,幾乎囊括了所有對空氣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調控:冬季取暖要清潔、燃煤發電要超低排放、再生能源技術研發、治理污染行業、尾氣污染控制等;應急對策上,主要是要建立霧霾形成後減小對居民的身體危害的應對機制;問責機制上,如果監管缺位,可能所有的政策都將無法推行,報告中明確表示,要嚴厲打擊、嚴肅追究、嚴格問責,這將大大提高空氣污染治理有效性。我們相信,2017年在政府明確的治理決心下,空氣污染治理將能夠邁出一大步。

五、“惠民”更實在,明天會更好!

“惠民生”政策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2017年的報告十大調控舉措將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水準。更為可喜的是,報告中不少工作安排都給出明確的調控目標,部分甚至給出了量化的目標,“惠民”政策更為實在,我們相信,隨著惠民政策的不斷推進,明天會更好!

具體來看,主要包括:

1. 就業: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今年高校畢業生79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要實施好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基層成長等計畫;

2. 醫療: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分級診療試點和家庭簽約服務擴大到85%以上地市;

3. 農業:推進土地整治,大力改造中低產田,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000萬畝;今年在13個糧食主產省選擇部分縣市,對適度規模經營農戶實施大災保險;

4. 扶貧:新建改建農村公路20萬公里;完成3萬個行政村通光纖;要深入實施精准扶貧精准脫貧,今年再減少農村貧困人口1000萬以上,完成易地扶貧搬遷340萬人。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增長30%以上;

5. 生態: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別下降3%;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完成以電代煤、以氣代煤300萬戶以上;加大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力度,東中部地區要分別於今明兩年完成,西部地區於2020年完成;完成退耕還林還草1200萬畝以上;

6. 雙創: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

7. 通訊費:今年網路提速降費要邁出更大步伐,年內全部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遊費。

我們相信,隨著“補短板”和“惠民生”的積極推進,中國居民和企業的幸福指數將越來越高,中國經濟能夠更為均衡健康的發展,明天會更好!(鄧海清系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金融四十人論壇特邀研究員,陳曦系“海清FICC”大資管頻道研究員)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