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國家寶藏》背後,一線考古人的真實工作狀態

△ 1979年, 在修建中的陝西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考古人員精心發掘清理陶俑。 時光荏苒, 當再次翻開塵封的相冊時, 當時的“現在”已沉澱為“歷史”。

圖片/新華社

臨近年末, 央視又放了個大招——《國家寶藏》!這檔以介紹9大國家級重點博物館27件“鎮館之寶”前世今生的文博探索節目, 自開播以來就憑藉精良大氣的製作、深厚的文化底蘊收穫好評無數。 昨晚的第3期播完後, 豆瓣上已有近3萬網友參與評價, 打出了9.3的高分。

無論是二十世紀第一個和雲夢睡虎地秦簡相遇、還原大秦文明的陳振裕先生, 還是讓商代婦好鴞尊重新面世的鄭振香先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代又一代考古人的傳承與堅守, 才有如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一件又一件國寶重器。

本期, 拍者君分享近年來部分一線考古人的真實工作現場, 希望有更多人對這些為了豐富延續燦爛的華夏文明默默奉獻的人多一些認識。

考古掠影

△ 2009年6月11日, 烏拉特後旗恐龍地質遺跡保護區, 戈壁草原風沙大加之水源緊缺, 偶爾可以洗上澡的隊員, 身上的黃沙被水沖落一地。 攝影/李強

此處是聞名國際的恐龍化石區, 區內發掘出的恐龍等古生物化石距今7500萬年至1.2億年,

曾出土過世界罕見的原角龍全骨骼化石以及3窩完整的原角龍長形蛋化石, 僅原角龍即出土有100多個個體, 在世界範圍內引起轟動, 被譽為“恐龍故鄉”。

2009年6月5日,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考古隊一行十餘人再次來到恐龍故鄉, 試圖尋找新的種群。

△ 2009年6月24日, 北京, 周口店遺址, 考古人員綁著安全帶在懸崖邊發掘。 攝影/新京報記者浦峰

當日, 周口店遺址第1地點搶救性清理發掘工作正式開始。 這是周口店遺址自1937年大規模系統發掘停止後72年內首次進行的以遺址保護為主旨的搶救性清理發掘。

△ 2011年4月20日, 河南, 洛陽市欒川縣廟坡洞舊石器遺址, 考古人員在發掘現場。 攝影/張曉理

從河南省文物部門獲悉, 經測定, 該遺址內發掘出的骨錐是目前國內最早的磨制骨器, 距今約4.5萬年。

△ 2011年5月6日, 河南, 登封市唐莊一宋代壁畫墓內, 洛陽市古代藝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對準備整體搬遷的壁畫進行回貼和封護加固。 攝影/張曉理

據瞭解,該墓葬形制較小,座北朝南,為仿木結構磚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墓室內壁畫共11幅,均保存較完整,主要是反映墓主人日常生活場景和當時社會佛家、道家、世俗等超度及弔孝時的齊樂場景,墓室頂部施紅彩繪覆蓮圖。從描繪、設色到施彩等都有很高藝術水準,是中原地區壁畫藝術中的精品。

之前的壁畫搬遷多數採取的是對壁畫進行揭取或對壁畫墓進行局部切割搬遷的方法,本次採用墓體整體搬遷的方法,能夠保證對壁畫的完整性,但具有相當的難度和風險。

△ 2010年5月14日,河南,洛陽邙山陵墓群,考古人員在曹休墓發掘現場繪圖。攝影/張曉理

墓葬出土遺物的考古學年代以及墓葬的規格與曹休身份相符,尤其是墓葬後室出土銅印1枚,為邊長約2.0cm、篆書白文“曹休”二字的私印,確定墓主人即是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大將曹休。根據文獻記載,曹休,字文烈,曹操的族子

△ 金餅。考古隊在主槨室西側發掘的金餅,1枚約250克,共187枚,成色很好。專家介紹,金餅在當時是硬通貨,財富的象徵。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器數量創下中國漢墓考古之最。

△ 馬蹄金。此次發掘的馬蹄金大小不一,大的重260克,小的也有40克,共25枚,成色很好。在馬蹄口的部分用掐絲掐出了一圈花紋,上面還鑲嵌有玉。馬蹄金在當時主要用於皇帝賞賜給諸侯、重臣、貴族,一是顯示帝王的權威,二是傳遞祥瑞之意。

△ 韘形佩。主槨室東側發現的做工精美的韘(shè)形玉佩飾,上雕有龍、虎、鳳紋飾。據資料記載,這種玉佩盛行於漢代,人們將它戴在腰間。專家介紹,一般來說這是皇帝或者諸侯才有的東西。

△ 五銖錢。主墓的北藏閣出土了10餘噸、約200萬枚五銖錢,按漢制換算約,相當於50公斤黃金。社科院的工作人員對此進行了謹慎的處理,光是把淤泥清掉,四五個工作人員就花了一個月,拿著竹簽、毛刷,一釐米一釐米地清,每個不落。

△ 五銖錢範。從海昏侯墓裡發掘的寫有“昌”字的五銖錢范,錢範是古代鑄造金屬貨幣的模子,專家認為,這提供了海昏侯私自鑄錢的可能性。

△ 玉器。

△ 青銅香爐。

△ 漆盤。

△ 青銅連枝燈。

△ 環形瑪瑙玉璧。

- The End -

圖片:新京報攝影部

編輯:小麥

本文為拍者(微信ID:ipaizhe)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攝影/張曉理

據瞭解,該墓葬形制較小,座北朝南,為仿木結構磚室墓,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墓室內壁畫共11幅,均保存較完整,主要是反映墓主人日常生活場景和當時社會佛家、道家、世俗等超度及弔孝時的齊樂場景,墓室頂部施紅彩繪覆蓮圖。從描繪、設色到施彩等都有很高藝術水準,是中原地區壁畫藝術中的精品。

之前的壁畫搬遷多數採取的是對壁畫進行揭取或對壁畫墓進行局部切割搬遷的方法,本次採用墓體整體搬遷的方法,能夠保證對壁畫的完整性,但具有相當的難度和風險。

△ 2010年5月14日,河南,洛陽邙山陵墓群,考古人員在曹休墓發掘現場繪圖。攝影/張曉理

墓葬出土遺物的考古學年代以及墓葬的規格與曹休身份相符,尤其是墓葬後室出土銅印1枚,為邊長約2.0cm、篆書白文“曹休”二字的私印,確定墓主人即是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大將曹休。根據文獻記載,曹休,字文烈,曹操的族子

△ 金餅。考古隊在主槨室西側發掘的金餅,1枚約250克,共187枚,成色很好。專家介紹,金餅在當時是硬通貨,財富的象徵。海昏侯墓出土的金器數量創下中國漢墓考古之最。

△ 馬蹄金。此次發掘的馬蹄金大小不一,大的重260克,小的也有40克,共25枚,成色很好。在馬蹄口的部分用掐絲掐出了一圈花紋,上面還鑲嵌有玉。馬蹄金在當時主要用於皇帝賞賜給諸侯、重臣、貴族,一是顯示帝王的權威,二是傳遞祥瑞之意。

△ 韘形佩。主槨室東側發現的做工精美的韘(shè)形玉佩飾,上雕有龍、虎、鳳紋飾。據資料記載,這種玉佩盛行於漢代,人們將它戴在腰間。專家介紹,一般來說這是皇帝或者諸侯才有的東西。

△ 五銖錢。主墓的北藏閣出土了10餘噸、約200萬枚五銖錢,按漢制換算約,相當於50公斤黃金。社科院的工作人員對此進行了謹慎的處理,光是把淤泥清掉,四五個工作人員就花了一個月,拿著竹簽、毛刷,一釐米一釐米地清,每個不落。

△ 五銖錢範。從海昏侯墓裡發掘的寫有“昌”字的五銖錢范,錢範是古代鑄造金屬貨幣的模子,專家認為,這提供了海昏侯私自鑄錢的可能性。

△ 玉器。

△ 青銅香爐。

△ 漆盤。

△ 青銅連枝燈。

△ 環形瑪瑙玉璧。

- The End -

圖片:新京報攝影部

編輯:小麥

本文為拍者(微信ID:ipaizhe)原創內容

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和使用

歡迎朋友圈分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