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動漫>正文

我想要一個能帶我去遠方的機器人

文/Zoe

80後的童年, 或多或少都曾幻想過擁有一隻像哆啦A夢那樣的機器貓。

哆啦A夢口袋裡有掏不完的道具, 讓大雄這個平凡的男孩在一個沒有互聯網和人工智慧的時代裡, 能夠去不同的地方探險, 在時空變幻之間實現願望、修補過錯。 怎能不讓人羡慕嫉妒恨。

而我離這個夢想最近的時刻, 大概也就是當年在小學的手工課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親手做出了一隻竹蜻蜓。

在哆啦A夢的口袋裡除了有最便捷高效又環保的竹蜻蜓之外, 還有各種逆流而上的鯉魚船、很聽靜香話的巴基小弟、滿月美夜子的魔毯……一個個都曾讓我大開眼界。

當然, 所有這些道具都比不過任意門瞬間轉移的功能, 光名字就足以秒殺一切“交通工具”, 讓所有其他道具都成了浮雲。

隨著年齡的增長, 我越來越明白, 擁有一只能帶我去任何地方的機器貓只是動畫片裡的虛構情節, 即使是在動畫片裡, 機器貓也只是大雄的一場夢而已。

當我已經對這個夢想不抱任何希望的時候, 才發現仍然有無數有夢的人和企業, 在為實現這個想法作出不懈的努力, 才讓我們擁有了Siri、智慧家電、智慧型機器人……

此時,如果說我想要一隻可以帶我去遠方的機器人,最接近的應該還是汽車。 但是能讀懂我的想法,瞭解我的意圖,甚至幫助我解決生活中的各種難題的車輛,聽起來似乎太科幻了, 往往只是出現在電影中。 比如下圖:

蝙蝠俠同學的車, 估計是最有名的科幻電影座駕了, 當然除了這個還有其他, 比如下圖:

這就是《霹靂遊俠》中男主角的座駕, 這是一輛可以協助破案, 同時保護主人公的座駕。

不過這些座駕都太科幻了, 那麼現實生活中, 有沒有類似的車輛呢?答案是沒造出來, 不過, 汽車廠商都在往這個方向努力。

其中, 最新的成果可能就是12月11日在上海發佈的這台車了。

當天,威馬汽車在上海發佈了耗費37個月打造的一款中級平臺純電動汽車,這台車擁有小於0.3的風阻係數,最高600公里的續航水準。

不過,關鍵的關鍵還是它具備初步的智慧。

12月11日,威馬汽車董事長兼CEO沈暉曾用“聰明”一詞來形容智慧化汽車,並且將威馬汽車的智慧化進程分為聯網、感知、協作和決策四個階段。

在EX5身上,我們將看到威馬汽車第一和第二階段的能力:不斷反覆運算、即時線上的智慧化服務以及能夠感知環境和用戶意圖並提供場景化交互體驗和個性服務。

威馬汽車戰略規劃副總裁陸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特別提到了威馬汽車首創的“車外交互“。只要當用戶拿著手機接近車,汽車就能“聰明“地感知和識別車主身份,在主駕駛車窗顯示問候資訊、續航里程、排程及路線推薦等資訊,這就是所謂的“車窗交互”。

聽起來這個功能有些“浮誇”,但在筆者看來,車外交互的真正意義在於,汽車將成為像智慧手機那樣的可以提升生活和工作效率的工具,因為你很可能會遇到人還沒上車,但威馬汽車提示你其實騎共用單車才能更快抵達目的地。

除此以外,每個用戶都將擁有一個保存了個性化資訊的帳戶,只要坐進車裡,所有的燈光、音樂和座椅位置都能根據你個人的設定調節。

據瞭解,當明年EX5真正上市之時,威馬汽車還將推出一款手機APP,幫助用戶在離開車的時候用手勢命令汽車充電。

如果你已經覺得這樣的它已經足夠聰明。那麼我要告訴你,未來它還可以通過深度學習“持續變聰明”,像一個孩子一樣,通過在越來越多場景下的不斷學習、交流和協作,“成長”為一個可以替用戶作出決策的“聰明的機器人”。

這就是沈暉所宣導的”圍繞‘AI+硬體+軟體+服務”打造’更聰明的汽車”的概念。

在這次威馬汽車的發佈會上,我們還看到了全新的漸變色Logo。它有著5條電量柱狀波,代表人、車、平臺、雲和多管道,同時勾勒出威馬英文字母組合W和M。

乍看之下,這個Logo甚至不太像一台車的標誌,而像一個有聲、有交互功能的互聯網產品。

事實上,當汽車真正做到智慧化和互聯網化,它的交通工具屬性自然也就會漸漸模糊起來,而成為我們全新生活方式的一個得力助手,並且能夠24小時與你的生活無縫對接。最重要的是,只需要20萬。

更值得一提的是,威馬汽車把智慧化做到了“生產”這一環。

作為一家全新的車企,威馬汽車在溫州甌江建廠之初就考慮到了智慧汽車時代使用者對“定制產品”越來越旺盛的需求。因此,威馬汽車也打開了腦洞,考慮到互聯網時代的用戶習慣,讓用戶不僅能夠個性定制自己的產品,還能即時瞭解自己的訂單狀態。當一家車企把用戶體驗擺在如此重要位置的時候,自然對產品品質會有更進一步的把控。

目前為止,威馬汽車溫州智慧工廠的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進入設備安裝期。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我們就能看到溫州“智”造的量產車。

沈暉在《未來簡說》節目裡說,十年前,我們還在把搭載塞班系統的諾基亞當智慧手機用,在安卓和iOS系統普及後的今天,我們喚它作“老年機”;而我們目前駕駛的汽車和一百年前的汽車相比並沒有本質區別,當今的汽車界正在等待一台“iPhone”的來顛覆這整個時代。

十年前的我們當然無法想像智慧手機會對我們生活造成如此巨大的改變,那麼沈暉所說的汽車界的“iPhone”會不會就是那個我們曾夢寐以求的機器貓?

當天,威馬汽車在上海發佈了耗費37個月打造的一款中級平臺純電動汽車,這台車擁有小於0.3的風阻係數,最高600公里的續航水準。

不過,關鍵的關鍵還是它具備初步的智慧。

12月11日,威馬汽車董事長兼CEO沈暉曾用“聰明”一詞來形容智慧化汽車,並且將威馬汽車的智慧化進程分為聯網、感知、協作和決策四個階段。

在EX5身上,我們將看到威馬汽車第一和第二階段的能力:不斷反覆運算、即時線上的智慧化服務以及能夠感知環境和用戶意圖並提供場景化交互體驗和個性服務。

威馬汽車戰略規劃副總裁陸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特別提到了威馬汽車首創的“車外交互“。只要當用戶拿著手機接近車,汽車就能“聰明“地感知和識別車主身份,在主駕駛車窗顯示問候資訊、續航里程、排程及路線推薦等資訊,這就是所謂的“車窗交互”。

聽起來這個功能有些“浮誇”,但在筆者看來,車外交互的真正意義在於,汽車將成為像智慧手機那樣的可以提升生活和工作效率的工具,因為你很可能會遇到人還沒上車,但威馬汽車提示你其實騎共用單車才能更快抵達目的地。

除此以外,每個用戶都將擁有一個保存了個性化資訊的帳戶,只要坐進車裡,所有的燈光、音樂和座椅位置都能根據你個人的設定調節。

據瞭解,當明年EX5真正上市之時,威馬汽車還將推出一款手機APP,幫助用戶在離開車的時候用手勢命令汽車充電。

如果你已經覺得這樣的它已經足夠聰明。那麼我要告訴你,未來它還可以通過深度學習“持續變聰明”,像一個孩子一樣,通過在越來越多場景下的不斷學習、交流和協作,“成長”為一個可以替用戶作出決策的“聰明的機器人”。

這就是沈暉所宣導的”圍繞‘AI+硬體+軟體+服務”打造’更聰明的汽車”的概念。

在這次威馬汽車的發佈會上,我們還看到了全新的漸變色Logo。它有著5條電量柱狀波,代表人、車、平臺、雲和多管道,同時勾勒出威馬英文字母組合W和M。

乍看之下,這個Logo甚至不太像一台車的標誌,而像一個有聲、有交互功能的互聯網產品。

事實上,當汽車真正做到智慧化和互聯網化,它的交通工具屬性自然也就會漸漸模糊起來,而成為我們全新生活方式的一個得力助手,並且能夠24小時與你的生活無縫對接。最重要的是,只需要20萬。

更值得一提的是,威馬汽車把智慧化做到了“生產”這一環。

作為一家全新的車企,威馬汽車在溫州甌江建廠之初就考慮到了智慧汽車時代使用者對“定制產品”越來越旺盛的需求。因此,威馬汽車也打開了腦洞,考慮到互聯網時代的用戶習慣,讓用戶不僅能夠個性定制自己的產品,還能即時瞭解自己的訂單狀態。當一家車企把用戶體驗擺在如此重要位置的時候,自然對產品品質會有更進一步的把控。

目前為止,威馬汽車溫州智慧工廠的主體工程已經完工,進入設備安裝期。在即將到來的2018年,我們就能看到溫州“智”造的量產車。

沈暉在《未來簡說》節目裡說,十年前,我們還在把搭載塞班系統的諾基亞當智慧手機用,在安卓和iOS系統普及後的今天,我們喚它作“老年機”;而我們目前駕駛的汽車和一百年前的汽車相比並沒有本質區別,當今的汽車界正在等待一台“iPhone”的來顛覆這整個時代。

十年前的我們當然無法想像智慧手機會對我們生活造成如此巨大的改變,那麼沈暉所說的汽車界的“iPhone”會不會就是那個我們曾夢寐以求的機器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