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售價 44.8 萬的蔚來 ES8,關於產品,這裡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在五棵松體育館幾千人的見證下, 蔚來汽車的首款量產車正式上市, 這也意味著, 從 2014 年開始的新造車運動, 或者按照更多人喜歡的說法——「互聯網造車」,

歷經三年多發展, 終於有了第一輛可以真正在市面上買到的產品。

可能在整個 2017 年的國內汽車圈, 除了領克 01 的上市, 第二重要的活動, 就是今天這場 NIO DAY 以及 7 座電動 SUV ES8 的上市了。 它們的共性是, 產品本身都足夠高標準、自帶大量流量和話題性、在上市之前經歷了長時間的蓄力, 以及, 在產品之上的層面具有重大象徵意義。 事實上, 在今年一整年, 我的朋友圈都沒有像今天一樣, 被某個汽車事件大範圍集體刷屏。 相比領克, 蔚來的這場發佈會, 對於互聯網圈以及汽車圈的號召力, 都是無比巨大的。

正因為它的重要性, 所以對於媒體來說, 從什麼角度去解讀, 如何解讀, 就成了最頭疼的問題。 於是我跟一個友媒的老師說, 你不如寫成娛樂新聞吧, 畢竟這是夢龍樂隊第一次來中國演出……

其實這也不並不是玩笑, 畢竟, 在產品、價格等資訊之外, 那些關於發佈會的花邊新聞、小道消息, 也同樣讓人好奇。 比如, 蔚來包 9 架飛機請了超過 5000 名 ES8 的選號車主來到北京參加活動,

甚至在上海機場設置了專門的蔚來登機口, 並且導致發佈會周邊的五星級酒店爆滿;比如, 發佈會門票一票難求, 其緊俏程度讓人髮指, 媒體老師紛紛想改行黃牛黨, 再比如, 夢龍樂隊首次來華, 蔚來到底花了多少錢?他們會唱什麼歌?

但是抱歉, 這篇文章並不是花邊新聞, 在這個註定承載了眾多意義、註定被刷屏的週末, 我們更想把關注點放在產品本身。

說到這個話題, 其實又可以分為兩點來聊:

1. 第一次正式發佈及上市的 ES8 量產版, 到底是輛什麼樣的車?

2. 圍繞著這輛車而設計的充換電及服務體系, 究竟怎麼玩?

這兩點, 對於 ES8 以及蔚來的未來來說, 才是最重要的。 而很多資訊, 其實之前都並不完善。

先說最重要的——價格:

ES8 的基礎版補貼前起售價 44.8 萬, 前一萬台為創始版, 基本上所有配置均為頂配, 補貼前售價 54.8 萬, 按照北京補貼標準, 補貼後價格為 47.54 萬。

創始版包括 NAPPA 真皮套裝、全季節舒適套裝、高級環繞音響套裝、帶有完整功能的 NIO Pilot、HUD 以及 NOMI 人工智慧機器人。

還有四項終身免費服務:終身免費質保、終身免費車聯網服務、終身免費異地加電服務、終身免費道路救援。

關於 ES8:它的賣點其實是「移動空間」

ES8 是一輛什麼樣的車?純電動、7 座、5 米車長、3 米軸距、全鋁車身、可換電……這些是之前被大家所熟知的資訊, 但是這不足以幫助大家建立起對這輛車的全部認知。

關於尺寸、競品:

ES8 的車長是 5022mm,軸距 3010mm,這是什麼概念呢?它比奧迪 Q7 短了 6cm,比豐田漢蘭達長了 17cm,而它的軸距,則要比 Q7 長 1cm。車長比它短 2cm 的路虎攬勝,軸距卻比它短了將近 10cm。如果跟同為純電驅動的特斯拉 Model X 對比,ES8 車長短了 1.5cm,軸距反而長了 4.5cm。也就是說,這是一輛更接近「四輪四角」的車。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電驅動部件相比傳統汽油機節省了大量的機艙空間,得以讓乘員艙佈置相對靠前。而在 ES8 的設計理念裡,最大程度保證乘坐空間,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所以它的競品是誰呢?我們說某款車的競品,主要還是從車身尺寸角度去考慮,這麼看來,ES8 的競品應該是和它體積相仿的汽油車,比如豐田漢蘭達、大眾途昂、富豪 XC90、奧迪 Q7,以及同樣為 7 座電動 SUV 的特斯拉 Model X。

至於如何和這些產品競爭?我們後面再說。

對了,ES8 的風阻係數是 0.295,高於 Model X 的 0.24,但是相比中大型燃油 SUV,略佔優勢。

對於 ES8 的外觀,目前來看是見仁見智,爭議最大的部分可能是前臉。不過有個細節值得一說:前臉的這個 X 型鍍鉻件,是一個沒有分割的整體部件,按照蔚來的說法,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車用單體電鍍件。

門把手採用的是隱藏式設計,和捷豹 F-Type 是相同的方式。

全鋁車身:

一輛電動車做到了這個車身尺寸,車重是不能回避的問題,為了給整車減重、保證續航,也為了提升技術含量,ES8 用到了全鋁車身設計,和特斯拉一樣的思路。

根據蔚來給出的資料,ES8 白車身的鋁含量達到了 96.4%,白車身重 335kg,車身減重達到 40%。鋁材為 7003 鋁。

再從公開消息中摘取一些做對比:捷豹 XFL 轎車的車身鋁合金應用比例是 75%,白車身重 297kg;路虎攬勝星脈,全鋁車身中鋁合金含量超過 81%。

蔚來表示 ES8 的白車身鋁含量比例是全球量產車裡最高的。在這方面蔚來可以說是不計成本了。

三電系統:

ES8 用的是雙電機電四驅,電機類型為感應式非同步電機,這點和特斯拉的方案類似,電機功率密度 2.89kW/kg,搭載了英飛淩的電控模組。

每個電機的最大功率是 240kW,整車最大功率 650 匹馬力,最大扭矩 840N·m,百公里加速 4.4 秒。

這個加速水準和採用 4.4T V8 的寶馬 X5M 接近。至於 Model X,75D 為 5.2 秒,100D 為 4.9 秒,只有 P100D 在狂暴模式下可以達到 3.1 秒的成績。不過,4.4 秒的百公里加速,已經足夠成為 ES8 的重要賣點了。

但是在續航里程方面,ES8 並沒有什麼優勢。它的電池組容量是 70kWh,採用三元鋰電芯,液冷、恒溫設計。在 NEDC 工況下的續航是 355km,60km/h 等速情況下為 500km+,而搭載了 75kWh 電池組的 Model X 75D,官網給出的 NEDC 工況續航是 417km,更接近實際的 EPA 工況續航是 380km。

值得注意的是,ES8 帶有四種駕駛模式,分別是自訂、節能、舒適、運動。其中節能模式可以延長 15%的續航里程,運動模式下可以實現 4.4 秒的百公里加速。

對比來看,ES8 的電池組容量本身就不夠大,而且車重應該也確實不輕,所以續航里程不高。至於電池組容量的選擇,應該是在車重和成本之間權衡了很久的結果。或許也是因為這些方面的考慮,才有了為 ES8 準備的換電模式。

四輪空氣懸掛是 ES8 的另一大技術賣點,它的可調高度範圍是 5cm,可以自行設置車身高度,帶有舒適進入、載物、換胎三種模式,車身高度可以隨速度變化進行變化。空氣懸掛系統供應商為德國大陸。

另一個比較有亮點的參數是刹車距離:100km/h-0 刹停的官方資料是 33.8 米,非常驚人。原因有兩方面,一是使用了 Brembo 代工的刹車,前刹車為 4 活塞規格。另一方面,博世為 ES8 提供了 iBooster 電子助力刹車器。

NIO Pilot:

在駕駛輔助/自動駕駛方面,蔚來發佈了 NIO Pilot,很明顯,是用來對標特斯拉 Autopilot 的。

在感測器方案上,ES8 並沒有走特斯拉 Autopilot 2.0 的路線。雖然全車 12 個超聲波雷達和特斯拉配置一樣,但是 Autopilot 2.0 版硬體全車 8 個攝像頭+1 個毫米波雷達,主要是攝像頭路線,而 ES8 是雷達路線——毫米波雷達裝了 5 個(前三後二),再加上前向三攝像頭、4 個負責全景影像的環視攝像頭,以及一個監控車內的攝像頭。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ES8 是全球首款搭載了 Mobileye EyeQ4 晶片的量產車,計算能力是新一代奧迪 A8 的 8 倍,而 A8 中使用的還是 EyeQ3 晶片。

功能方面,蔚來列舉了 20 多項駕駛輔助/主動安全配置,並且全系標配,不過他們並沒有直接說自己的駕駛輔助處於自動駕駛的何種級別。考慮到 5 個毫米波雷達的配置,顯然是為以後通過 OTA 方式推送更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做好了硬體準備。

人機交互、智能化:

對於一輛「互聯網汽車」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不過這部分我們後續還會有文章做詳細的技術解讀,所以在今天的文章裡只概括介紹:

人機交互硬體層面,ES8 採用的是全液晶儀錶+10.4 寸豎向中控屏+HUD 的方案。

軟體層面,總的來說,ES8 的人機交互系統由 NIO OS、NOMI 智慧型機器人、手機 App 三部分組成。

NIO OS,基於安卓打造,在這套系統裡集成了對於車輛的一些控制功能,比如空調等等。

而在內容、服務層面,因為蔚來廣泛的「朋友圈」,類似京東、騰訊的服務,應該會陸續接入到 ES8 的車載大屏裡。在現場,李斌宣佈和京東、順豐合作推出「送貨到後備箱服務」,使用者可以直接把快遞收貨位址設置為「我的 ES8」,由快遞員將快件或商品放入 ES8 後備箱。

NOMI 智慧型機器人位於中控台正中央,採用了擬人化的方式,可以在圓形顯示幕上顯示一些擬人化表情,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自然語音交互通道,並且它可以針對駕駛員實現個性化「服務」。技術上,整車的眾多感測器都和它進行打通,所以可以通過它來實現對全車相當多功能的語音控制。

對了,ES8 的鑰匙帶有 NFC 解鎖功能。

以上,基本就是 ES8 在硬體、技術層面的主要情況。

那為什麼說 ES8 的賣點是豪華感呢?

其實看了上面的部分你會發現,和同為電動車的 Model X 相比,ES8 沒有諸如「鷹翼門」這種炫酷性的東西,在性能參數、三電技術層面相比特斯拉也沒有壓倒性的優勢,但是在另一個維度,也就是車內空間的營造上,ES8 卻是遠遠超過特斯拉的。

比如,全車大面積採用了 NAPPA 真皮,就連蔚來大肆宣傳的「女王副駕」的腳托部分,都是真皮包裹。而座椅方面,可調節的功能非常非常多,還帶座椅加熱、通風、按摩,這幾乎是目前汽車座椅的最高配置。

另外,對於儲物空間等方面的設計,蔚來也花了一些心思,並且車內帶手機無線充電功能。

就像李斌所說,ES8 其實並沒有刻意的打造成和燃油車不一樣的物種,蔚來希望給用戶的乘員艙體驗,顯然是想極力接近傳統燃油車,而這恰好是特斯拉的短處——它簡化了太多功能,犧牲了部分乘坐體驗。

而如果把 ES8 放在燃油車陣營裡來比較,要達到 ES8 的內部配置、檔次感、尺寸的 SUV 產品,一般都是豪華品牌的百萬級別車型。對於那些追求舒適度、豪華感,同時又對驅動方式並不敏感的使用者來說, ES8 又是有很大價格優勢的。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ES8 並不是一輛非常有「極客范兒」的電動車,但卻是一輛非常關注傳統意義上的用戶乘坐體驗的車,用李斌的話說,就是把 ES8 作為「移動生活空間」來打造,並且也確實做了很多這方面的探索,比如剛才提到的「女王副駕」,以及「親子模式」,這都是非常明顯的家庭用車取向設計。明白了這一點,你就知道怎麼去對比它和其他競品的優缺點了。

車子之外的玩法——這才是 ES8 成敗的關鍵?

好了,聊完了車,現在該說另一個重要的事情——服務體系。事實上,在我看來這是決定 ES8 未來的非常重要的點,也是發佈會上最大的懸念。

充換電方面,他們帶來了 NIO Power。

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1. 家用充電樁:由蔚來免費安裝。造型設計的還挺不錯。

2. 蔚來換電站:這是蔚來與眾不同的一個設計,每個換電站佔用三個車位的體積,地上地下都可安裝,可以給 ES8 在三分鐘內完成換電操作。蔚來在現場演示了換電過程:車輛自動倒車進入換電站,換電機構對車進行定位之後,換電即開始。李斌透露,蔚來換電站擁有 300 多項專利技術,研發人員解決了精准定位、快速拆卸等難題。

在換電技術上,根據我們獨家得到的資訊,ES8 的可更換電池通過 8 個 Bayobolts 和 2 個 M10 螺栓固定和拆裝,換電系統帶有自鎖結構,電池固定系統在生命週期內可以經歷 3000 次換電操作。

按照規劃,到 2020 年,蔚來會按照 3 公里的服務半徑,在主要的城市部署至少 1100 座換電站。

3. 移動充電車:也就是移動的「大號充電寶」。號稱充電 10 分鐘,續航 100 公里。目前已經部署了幾百台,到 2020 年之前,在全國至少佈置 1200 輛移動充電車。

另外,基於蔚來雲,蔚來還會推出「代客加電」的服務。

為什麼說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 ES8 的未來?

好了,這就是今天刷爆朋友圈的蔚來 ES8。對於已經經過 1116 天發展歷程的蔚來來說,從今天開始,他們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原創聲明: 本文為 GeekCar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自 GeekCar」,並附上原文連結,不得修改原文內容,謝謝合作!

關於尺寸、競品:

ES8 的車長是 5022mm,軸距 3010mm,這是什麼概念呢?它比奧迪 Q7 短了 6cm,比豐田漢蘭達長了 17cm,而它的軸距,則要比 Q7 長 1cm。車長比它短 2cm 的路虎攬勝,軸距卻比它短了將近 10cm。如果跟同為純電驅動的特斯拉 Model X 對比,ES8 車長短了 1.5cm,軸距反而長了 4.5cm。也就是說,這是一輛更接近「四輪四角」的車。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電驅動部件相比傳統汽油機節省了大量的機艙空間,得以讓乘員艙佈置相對靠前。而在 ES8 的設計理念裡,最大程度保證乘坐空間,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所以它的競品是誰呢?我們說某款車的競品,主要還是從車身尺寸角度去考慮,這麼看來,ES8 的競品應該是和它體積相仿的汽油車,比如豐田漢蘭達、大眾途昂、富豪 XC90、奧迪 Q7,以及同樣為 7 座電動 SUV 的特斯拉 Model X。

至於如何和這些產品競爭?我們後面再說。

對了,ES8 的風阻係數是 0.295,高於 Model X 的 0.24,但是相比中大型燃油 SUV,略佔優勢。

對於 ES8 的外觀,目前來看是見仁見智,爭議最大的部分可能是前臉。不過有個細節值得一說:前臉的這個 X 型鍍鉻件,是一個沒有分割的整體部件,按照蔚來的說法,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車用單體電鍍件。

門把手採用的是隱藏式設計,和捷豹 F-Type 是相同的方式。

全鋁車身:

一輛電動車做到了這個車身尺寸,車重是不能回避的問題,為了給整車減重、保證續航,也為了提升技術含量,ES8 用到了全鋁車身設計,和特斯拉一樣的思路。

根據蔚來給出的資料,ES8 白車身的鋁含量達到了 96.4%,白車身重 335kg,車身減重達到 40%。鋁材為 7003 鋁。

再從公開消息中摘取一些做對比:捷豹 XFL 轎車的車身鋁合金應用比例是 75%,白車身重 297kg;路虎攬勝星脈,全鋁車身中鋁合金含量超過 81%。

蔚來表示 ES8 的白車身鋁含量比例是全球量產車裡最高的。在這方面蔚來可以說是不計成本了。

三電系統:

ES8 用的是雙電機電四驅,電機類型為感應式非同步電機,這點和特斯拉的方案類似,電機功率密度 2.89kW/kg,搭載了英飛淩的電控模組。

每個電機的最大功率是 240kW,整車最大功率 650 匹馬力,最大扭矩 840N·m,百公里加速 4.4 秒。

這個加速水準和採用 4.4T V8 的寶馬 X5M 接近。至於 Model X,75D 為 5.2 秒,100D 為 4.9 秒,只有 P100D 在狂暴模式下可以達到 3.1 秒的成績。不過,4.4 秒的百公里加速,已經足夠成為 ES8 的重要賣點了。

但是在續航里程方面,ES8 並沒有什麼優勢。它的電池組容量是 70kWh,採用三元鋰電芯,液冷、恒溫設計。在 NEDC 工況下的續航是 355km,60km/h 等速情況下為 500km+,而搭載了 75kWh 電池組的 Model X 75D,官網給出的 NEDC 工況續航是 417km,更接近實際的 EPA 工況續航是 380km。

值得注意的是,ES8 帶有四種駕駛模式,分別是自訂、節能、舒適、運動。其中節能模式可以延長 15%的續航里程,運動模式下可以實現 4.4 秒的百公里加速。

對比來看,ES8 的電池組容量本身就不夠大,而且車重應該也確實不輕,所以續航里程不高。至於電池組容量的選擇,應該是在車重和成本之間權衡了很久的結果。或許也是因為這些方面的考慮,才有了為 ES8 準備的換電模式。

四輪空氣懸掛是 ES8 的另一大技術賣點,它的可調高度範圍是 5cm,可以自行設置車身高度,帶有舒適進入、載物、換胎三種模式,車身高度可以隨速度變化進行變化。空氣懸掛系統供應商為德國大陸。

另一個比較有亮點的參數是刹車距離:100km/h-0 刹停的官方資料是 33.8 米,非常驚人。原因有兩方面,一是使用了 Brembo 代工的刹車,前刹車為 4 活塞規格。另一方面,博世為 ES8 提供了 iBooster 電子助力刹車器。

NIO Pilot:

在駕駛輔助/自動駕駛方面,蔚來發佈了 NIO Pilot,很明顯,是用來對標特斯拉 Autopilot 的。

在感測器方案上,ES8 並沒有走特斯拉 Autopilot 2.0 的路線。雖然全車 12 個超聲波雷達和特斯拉配置一樣,但是 Autopilot 2.0 版硬體全車 8 個攝像頭+1 個毫米波雷達,主要是攝像頭路線,而 ES8 是雷達路線——毫米波雷達裝了 5 個(前三後二),再加上前向三攝像頭、4 個負責全景影像的環視攝像頭,以及一個監控車內的攝像頭。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ES8 是全球首款搭載了 Mobileye EyeQ4 晶片的量產車,計算能力是新一代奧迪 A8 的 8 倍,而 A8 中使用的還是 EyeQ3 晶片。

功能方面,蔚來列舉了 20 多項駕駛輔助/主動安全配置,並且全系標配,不過他們並沒有直接說自己的駕駛輔助處於自動駕駛的何種級別。考慮到 5 個毫米波雷達的配置,顯然是為以後通過 OTA 方式推送更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做好了硬體準備。

人機交互、智能化:

對於一輛「互聯網汽車」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不過這部分我們後續還會有文章做詳細的技術解讀,所以在今天的文章裡只概括介紹:

人機交互硬體層面,ES8 採用的是全液晶儀錶+10.4 寸豎向中控屏+HUD 的方案。

軟體層面,總的來說,ES8 的人機交互系統由 NIO OS、NOMI 智慧型機器人、手機 App 三部分組成。

NIO OS,基於安卓打造,在這套系統裡集成了對於車輛的一些控制功能,比如空調等等。

而在內容、服務層面,因為蔚來廣泛的「朋友圈」,類似京東、騰訊的服務,應該會陸續接入到 ES8 的車載大屏裡。在現場,李斌宣佈和京東、順豐合作推出「送貨到後備箱服務」,使用者可以直接把快遞收貨位址設置為「我的 ES8」,由快遞員將快件或商品放入 ES8 後備箱。

NOMI 智慧型機器人位於中控台正中央,採用了擬人化的方式,可以在圓形顯示幕上顯示一些擬人化表情,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個自然語音交互通道,並且它可以針對駕駛員實現個性化「服務」。技術上,整車的眾多感測器都和它進行打通,所以可以通過它來實現對全車相當多功能的語音控制。

對了,ES8 的鑰匙帶有 NFC 解鎖功能。

以上,基本就是 ES8 在硬體、技術層面的主要情況。

那為什麼說 ES8 的賣點是豪華感呢?

其實看了上面的部分你會發現,和同為電動車的 Model X 相比,ES8 沒有諸如「鷹翼門」這種炫酷性的東西,在性能參數、三電技術層面相比特斯拉也沒有壓倒性的優勢,但是在另一個維度,也就是車內空間的營造上,ES8 卻是遠遠超過特斯拉的。

比如,全車大面積採用了 NAPPA 真皮,就連蔚來大肆宣傳的「女王副駕」的腳托部分,都是真皮包裹。而座椅方面,可調節的功能非常非常多,還帶座椅加熱、通風、按摩,這幾乎是目前汽車座椅的最高配置。

另外,對於儲物空間等方面的設計,蔚來也花了一些心思,並且車內帶手機無線充電功能。

就像李斌所說,ES8 其實並沒有刻意的打造成和燃油車不一樣的物種,蔚來希望給用戶的乘員艙體驗,顯然是想極力接近傳統燃油車,而這恰好是特斯拉的短處——它簡化了太多功能,犧牲了部分乘坐體驗。

而如果把 ES8 放在燃油車陣營裡來比較,要達到 ES8 的內部配置、檔次感、尺寸的 SUV 產品,一般都是豪華品牌的百萬級別車型。對於那些追求舒適度、豪華感,同時又對驅動方式並不敏感的使用者來說, ES8 又是有很大價格優勢的。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ES8 並不是一輛非常有「極客范兒」的電動車,但卻是一輛非常關注傳統意義上的用戶乘坐體驗的車,用李斌的話說,就是把 ES8 作為「移動生活空間」來打造,並且也確實做了很多這方面的探索,比如剛才提到的「女王副駕」,以及「親子模式」,這都是非常明顯的家庭用車取向設計。明白了這一點,你就知道怎麼去對比它和其他競品的優缺點了。

車子之外的玩法——這才是 ES8 成敗的關鍵?

好了,聊完了車,現在該說另一個重要的事情——服務體系。事實上,在我看來這是決定 ES8 未來的非常重要的點,也是發佈會上最大的懸念。

充換電方面,他們帶來了 NIO Power。

主要由三部分組成:

1. 家用充電樁:由蔚來免費安裝。造型設計的還挺不錯。

2. 蔚來換電站:這是蔚來與眾不同的一個設計,每個換電站佔用三個車位的體積,地上地下都可安裝,可以給 ES8 在三分鐘內完成換電操作。蔚來在現場演示了換電過程:車輛自動倒車進入換電站,換電機構對車進行定位之後,換電即開始。李斌透露,蔚來換電站擁有 300 多項專利技術,研發人員解決了精准定位、快速拆卸等難題。

在換電技術上,根據我們獨家得到的資訊,ES8 的可更換電池通過 8 個 Bayobolts 和 2 個 M10 螺栓固定和拆裝,換電系統帶有自鎖結構,電池固定系統在生命週期內可以經歷 3000 次換電操作。

按照規劃,到 2020 年,蔚來會按照 3 公里的服務半徑,在主要的城市部署至少 1100 座換電站。

3. 移動充電車:也就是移動的「大號充電寶」。號稱充電 10 分鐘,續航 100 公里。目前已經部署了幾百台,到 2020 年之前,在全國至少佈置 1200 輛移動充電車。

另外,基於蔚來雲,蔚來還會推出「代客加電」的服務。

為什麼說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 ES8 的未來?

好了,這就是今天刷爆朋友圈的蔚來 ES8。對於已經經過 1116 天發展歷程的蔚來來說,從今天開始,他們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原創聲明: 本文為 GeekCar 原創作品,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自 GeekCar」,並附上原文連結,不得修改原文內容,謝謝合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