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職學校教學診改這面鏡子照出了什麼?

去年10月, 浙江省教育廳印發《浙江省中等職業學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實施方案》, 拉開了職業教育品質改革的序幕。

在診斷與改進五衡(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兩個維度,

建立起完整且相對獨立的自我品質保證體系。 在校長樓夢紅看來, 建立“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5個層面與各管理系統間的品質依存關係, 形成全要素、網路化、具有較強預警功能和激勵作用的內部品質保證體系, 是開展診改工作的前提。

在診改工作中, 三門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組織教師和企業管理人員共同制訂了一系列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檢查表, 包括文化課、專業理論課診斷改進檢查表, 實訓課診斷改進檢查表, 頂崗實習品質診斷與改進表, 自由選修課診斷與改進檢查表, 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教學診斷與改進檢查表。 校長謝衛民認為, 不同主體的品質改進螺旋應有不同的內涵, 而且集中體現在目標和標準的不同上。 他認為, 主體要敢於、善於為自己設定階段目標和長遠目標, 並在不停地“跳起來, 摘果子”的過程中提升自己。

在周俊看來, 診改給中職學校帶來的絕不僅僅是工作上的推進, 更是學校自我品質意識的覺醒。

02一場基於現實問題的自我革命

浙江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朱永祥坦言, 雖然浙江的職業教育在許多方面都走在全國前列, 一些中職學校自我感覺良好, 但其實我省仍有相當一批“差”“弱”“小”的中職學校存在, 即使是一些中職名校, 也在專業建設、教學管理等諸多方面存在問題。 不同學校中存在的問題, 其產生的原因各異, 解決問題的路徑也不一樣。 因此, 找准診改的起點, 打造“目標鏈”與“標準鏈”, 至關重要。

誠如周俊所言:“處於生存危機中的學校, 其問題焦點往往是決定學校存亡的相關要素;旨在推進發展的學校, 其問題焦點往往是推進學校特色發展的相關環節;處於高原狀態的學校, 其問題焦點是制約學校走向高峰的瓶頸要素。 中職教學診改以目標為引領, 以問題為導向, 有助於自身真實問題的解決, 有助於個性特色的打造, 有助於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

三門職業中專發動各分校各學部同企業專家一起尋找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品質提升短板,

依據教育部和浙江省診改指導性意見, 出臺了具有三門職業中專特色的診改工作制度和品質標準。 “堅持問題導向, 就要樹立問題意識、敢於正視問題、善於發現問題, 在紛繁複雜的問題中, 堅持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和研究問題, 有敢於觸及矛盾、解決問題的責任擔當。 ”謝衛民如是說。

走進杭州市中策職業學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方方正正的、用各國語言寫著“歡迎”字樣的巨幅PVC文化牌。在去年,雄踞這半面牆壁的還是學校歷年獲得的一系列榮譽銅牌。淡化“機械式”“數位化”成果,聚焦品牌底蘊、文化特色,是中策職校在環境創設上的又一次突破。“開展教學診改工作,促使學校客觀分析辦學現狀,重新梳理、提煉辦學理念,更注重學校內涵的提升。”在校長高志剛看來,教學診改最直接的結果是,學校找到了自主發展的方向和辦學特色的著力點和支撐。

03一場從導向結果到注重過程的評價變革

今年9月,全省首份中職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調查報告正式出爐。這份由省教科院面向全省130所中職學校的32475名2016屆畢業生進行職業發展狀況的實證調研而得出的報告,不僅亮出了浙江中職教育可喜的成績單,也為中職教育發展提供了指明燈。

事實上,推進教學診改工作的一大亮點就是利用品質保證體系的資訊化工具,提供完備的資料系統支撐。學校不再以階段性的年度資料為唯一依據,而更注重資料平臺中的動態資料;考評不再是“過關式”的等級鑒定,而更關注學校的發展性。

“這份調查報告讓我們每個學校可以‘照照鏡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畢業生的就業流向、待遇水準、入職匹配度、工作滿意度等資訊對學校開展教學品質診改、調整人才培養方式提供了很好的依據。”杭州市電子資訊職業學校教學副校長佘運祥拿到這份報告後如獲至寶,與學校教師分析每一個資料背後折射出的現象與問題。

在充分利用診改資料平臺和中職畢業生調查資料平臺的基礎上,開發即時動態共用型的資訊平臺也成了不少學校的用心所在。

在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由校長牽頭,教務處、政教處、招生就業處、團委等各個處室合力挖掘工作中的資訊化需求,在此基礎上開發了綜合管理平臺。校長張國方告訴記者,以往學校每個處室都有自己的資料平臺,但互不相融,各部門的資料平臺僅從滿足本部門需求出發,客觀上形成了一個個資訊孤島,導致學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的失序。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了全校資源的融合與共用,為學校教學工作診改及時提供真實、準確、全面、完整的資料支援。

“人們對診改的期望不高、反應不快、聯動不足,很大程度上緣於缺乏網路資訊技術的支撐,導致全員、全過程落地困難。”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鄭永進認為,學校只有搭建教育教學資訊化管理平臺,收集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資料,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問診和糾偏,才能實現“教學診改”的全員化、全程化和常態化。

走進杭州市中策職業學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方方正正的、用各國語言寫著“歡迎”字樣的巨幅PVC文化牌。在去年,雄踞這半面牆壁的還是學校歷年獲得的一系列榮譽銅牌。淡化“機械式”“數位化”成果,聚焦品牌底蘊、文化特色,是中策職校在環境創設上的又一次突破。“開展教學診改工作,促使學校客觀分析辦學現狀,重新梳理、提煉辦學理念,更注重學校內涵的提升。”在校長高志剛看來,教學診改最直接的結果是,學校找到了自主發展的方向和辦學特色的著力點和支撐。

03一場從導向結果到注重過程的評價變革

今年9月,全省首份中職畢業生職業發展狀況調查報告正式出爐。這份由省教科院面向全省130所中職學校的32475名2016屆畢業生進行職業發展狀況的實證調研而得出的報告,不僅亮出了浙江中職教育可喜的成績單,也為中職教育發展提供了指明燈。

事實上,推進教學診改工作的一大亮點就是利用品質保證體系的資訊化工具,提供完備的資料系統支撐。學校不再以階段性的年度資料為唯一依據,而更注重資料平臺中的動態資料;考評不再是“過關式”的等級鑒定,而更關注學校的發展性。

“這份調查報告讓我們每個學校可以‘照照鏡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畢業生的就業流向、待遇水準、入職匹配度、工作滿意度等資訊對學校開展教學品質診改、調整人才培養方式提供了很好的依據。”杭州市電子資訊職業學校教學副校長佘運祥拿到這份報告後如獲至寶,與學校教師分析每一個資料背後折射出的現象與問題。

在充分利用診改資料平臺和中職畢業生調查資料平臺的基礎上,開發即時動態共用型的資訊平臺也成了不少學校的用心所在。

在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由校長牽頭,教務處、政教處、招生就業處、團委等各個處室合力挖掘工作中的資訊化需求,在此基礎上開發了綜合管理平臺。校長張國方告訴記者,以往學校每個處室都有自己的資料平臺,但互不相融,各部門的資料平臺僅從滿足本部門需求出發,客觀上形成了一個個資訊孤島,導致學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的失序。綜合管理平臺實現了全校資源的融合與共用,為學校教學工作診改及時提供真實、準確、全面、完整的資料支援。

“人們對診改的期望不高、反應不快、聯動不足,很大程度上緣於缺乏網路資訊技術的支撐,導致全員、全過程落地困難。”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教授鄭永進認為,學校只有搭建教育教學資訊化管理平臺,收集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資料,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進行問診和糾偏,才能實現“教學診改”的全員化、全程化和常態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