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段祺瑞的嫡系部隊:參戰軍成一戰炮灰,西北軍趁內亂武力收回外蒙

文|李思達

平定張勳復辟之後, 段祺瑞再度登臺組閣、掌握北京政權。 在吸取了府院之爭的經驗教訓之後, 他在政治上更加下功夫, 組織了一個安福俱樂部, 吸納了大量政界人物以達到控制國會的目的, 又藉口要參加歐戰, 取得了大量日援。 但是痛定思痛, 他還是深刻感受到自己在軍事力量上的薄弱, 深感沒有得心應手的嫡系部隊的麻煩。 在平定張勳之亂時, 他通過梁啟超找日本借了100萬日元, 買通了駐馬廠李長泰的第八師和廊坊馮玉祥這兩支直系部隊, 才得以成功。 所以, 在又一次控制北京政府之後,

他便積極地開始謀劃籌建自己的嫡系部隊, 這就是參戰軍和西北軍。

從理論上講, 參戰軍是參加了一戰的中國派遣到歐戰去做炮灰的軍隊。 但在段祺瑞看來, 萬里之外的歐洲死活顯然不是自己關心的, 近在咫尺的各地軍閥反抗勢力才是看得見的威脅。

所以這支參戰軍一開始就沒有被打算送出國, 而是計畫用來當作他的嫡系武裝。 由於段祺瑞和日本的接近, 所以整個參戰軍基本上都是由日本提供經費、裝備並訓練組建的。 1918年9月北京政府和日本簽訂參戰借款, 日本向段祺瑞政府提供1400萬元, 用於編練三個師, 每個師花費約400萬, 另加200萬左右的附屬機關開銷。 為了確保這筆錢能確實使用到位, 日本人嚴格要求每次付款都要有參戰軍訓練處的督練和軍需課長簽字蓋章, 才能領取。

在武器和裝備上, 參戰軍是全日械, 甚至到了參戰軍直轄炮兵營連馬匹都是從日本進口的地步。 參戰軍第一師全師裝備了日本三八式步槍, 還配有日本六式山炮。 為了裝備這些軍隊,

段祺瑞還以北京政府陸軍部的名義向日本先後簽訂了兩筆總額高達3200萬日元的軍械借款, 全部由日本泰平公司以軍械形式交付。 以此裝備起來的參戰軍, 不僅軍械種類豐富, 水準也相當先進。

在訓練上, 參戰軍也是完全按照日本陸軍的模式進行訓練。 訓練處下設教導團, 分步兵、炮兵和工兵科, 尤其還有深具日本特色的劈刺科, 可見其課目設置上的日本化。 按日式操典, 參戰軍一年有三期的訓練, 每期約三個半月。 第一期主要是連排單兵戰術的操練, 進行射擊、基本戰術和戰鬥、劈刺等項目的學習;第二期則進行營團級戰術訓練, 進行營以下級別的對抗演習以及各種實戰技術;第三期則主要進行實戰演習訓練,

如攻防訓練、野營演習以及連級的基本戰鬥射擊和炮兵訓練。

除了參戰軍之外, 段祺瑞還讓徐樹錚另行編練了4個混成旅的西北軍。 這4個旅的軍隊本來屬於奉軍, 在1918年皖、奉蜜月時期, 徐樹錚任關內奉軍副總司令, 在秦皇島搞了一批日械組建了5個旅,

準備南下對付南方軍閥。 但是在皖、奉分裂之後, 這5個旅就改編成了4個旅的西北軍。 依靠這支西北軍, 徐樹錚趁外蒙內亂取消獨立之際, 一舉出兵收復了分裂已久的外蒙, 成為近代中國史上不多見的武力維護統一事件, 也在段祺瑞北洋政府的統治史上, 書寫了為數不多的亮點。

雖然以參戰軍和西北軍的實力, 尚不足以統一全國, 但是用來維護自己軍閥統治, 那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麼一來, 文有安福系國會、武有參戰軍和西北軍, 憑藉這樣的資本, 段祺瑞和他皖系軍閥獨裁統治總算是建立起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