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蘇州保衛戰:慕王譚紹光被八叛王殺害,淮軍李鴻章食言在蘇州殺降

清軍在攻佔太倉、昆山后, 即組織兵力進攻太平天國蘇福省的首府蘇州。 清軍李鴻章分析:蘇常物產豐富, 為金陵根本, 太平軍必死守力爭;江南多水, 進攻不易;歸其統率的清軍兵力僅四萬餘人, 能直接用於進攻蘇州的兵力有限。 根據蘇州、無錫地區的地形特點和雙方兵力部署情況, 李鴻章決定採取“規取遠勢, 以翦蘇州枝葉, 而後圖其根本”的方針, 制訂了一個“以剿為堵”的三路包抄作戰計畫:以程學啟部為中路, 從昆山進逼蘇州;以李鶴章、劉銘傳部為北路, 從常熟進入蘇、錫、澄地區, 切斷蘇州通往天京通道;以總兵李朝斌部10營水師為南路,

從從泖澱湖攻擊吳江、平望、太湖, 以切斷浙江太平軍進援蘇州之道。 此外, 由黃翼升率淮揚水師沿江往來而策應, 戈登率“常勝軍”駐昆山作為總預備隊, “專備各路遊擊援應”。

1863年7月7日, 李秀成從天京趕到蘇州, 佈置防守事宜,

因天京告急再返天京。 當時, 蘇南軍務由譚紹光在蘇州主持, 他雇請了幾十名外國人, 教習練炮, 加強防守。

北路戰事首先在江陰打響, 7月7日, 北路淮軍李鶴章部分兵三支向江陰進攻, 8月下旬, 淮軍始進抵江陰城下。 9月13日, 江陰失陷。 北路淮軍得到江陰後, 李鴻章便令劉銘傳駐紮青暘鎮, 周盛波部和郭松林部進駐無錫芙蓉山與緱山, 張樹聲部進駐張涇橋作後援, 李鶴章則準備集中力量攻取無錫, 以配合中路、南路軍合擊蘇州。 隨後, 淮軍進攻百瀆港、大運河, 李秀成聞悉, 懇請天王准其前往蘇州, 天王限期40天回京。

9月24日, 郭松林部進佔無錫東面東亭鎮, 前鋒抵達無錫南門外。 9月下旬, 李秀成帶上李世賢部, 自天京經溧陽, 抵達蘇州。 便根據各路戰事進展情況, 決定由譚紹光部堅守蘇州, 同時派兵進攻吳江, 以求牽制中路淮軍, 阻其與北路會合;李秀成親率主力與北路淮軍決戰, 10月9日, 太平軍與北路淮軍之大戰在百瀆港爆發。 李秀成親臨前線督軍, 在東亭、坊前、梅村、塘頭、安鎮等地全面激戰,

反復衝殺, 鏖戰幾晝夜未分勝負。

因南路李朝斌所部水師尚未開到, 7月26日, 中路淮軍程學啟部改變直取蘇州計畫, 會同戈登的“常勝軍”從昆山出發, 向吳江開進, 經澱山湖、九裡湖, 偷襲吳江。 27日早晨, 淮軍主力偷襲花涇港。 夾浦關太平軍聞知,

後出兵迎戰, 雙方大戰4個多小時, 太平軍終因兵力、火力不足, 被迫突圍, 花涇港失守。 28日晨, 淮軍攻下同裡鎮。 吳江城週邊據點全失。 29日, 太平軍守將率部開城投降, 吳江失陷, 吳江為浙江太平軍援救蘇州的必由之路, 該城失陷, 蘇州的南路援絕。

8月下旬, 李朝斌部水師開進太湖參與南路戰事, 22日, 攻下太湖洞庭東山, 切斷蘇、浙太湖水道。 至此, 蘇州城東、南、北三面暴露在淮軍面前。

中路戰事在蘇州城下進行。8月27日,程學啟部進紮蘇州城東的外跨塘,所部水師開進城東的金雞湖、獨墅湖。南路李朝斌部亦北上配合。淮軍開始對蘇州城發起攻擊。9月23日,李秀成抵蘇州,本欲召集各鎮將商討對策,以求“會司並進”,“合力解京圍、解省困”,但常州守將陳坤書、無錫守將黃子隆部太平軍沒有很好地進行配合,因而淮軍得以“穩紮穩打”地對付太平軍。李秀成只得將駐蘇州的郜永寬等部調往蘇州、無錫交界處,與無錫郊外的李世賢部相街接。因蘇州城四面環水,太平軍憑河修築長牆,牆內又築石壘、土營數十座,南自盤門,北至婁門,聯絡一氣。城內穴地為屋,上面覆板堆土,以禦炮擊。太平軍的防禦工事相當堅固嚴密,因此,程學啟、戈登率部圍攻兩個月,進展甚微。

自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李秀成督軍連日向圍攻無錫的李鶴章、劉銘傳等部淮軍發起進攻,交戰於後宅、梅村、坊前、安鎮一帶。面對太平軍的進攻,淮軍“先以堅壁勿戰挫其氣,繼風滾營並進遏其鋒,在11月間,李秀成又在百瀆港和滸墅關地區發動兩次大戰,都未能取得勝利,李秀成部出擊半個月,非但未能擊敗蘇州、無錫週邊之敵,反而損失不少兵力,因而解救蘇州之圍的意圖就此落空。

11月23日,李世賢部回軍溧陽,11月27日,李鴻章親臨蘇州婁門督戰,清軍在護城河上偷架浮橋,調集炸炮,水陸配合,越河進攻。“常勝軍”則以大炮輪番轟擊婁門太平軍陣地,淮軍在護城河上架設浮橋,水陸配合,越河進攻。經過激戰,城外東、南、西三面的太平軍防禦工事全被毀壞,清軍直迫城下。李秀成太平軍在蘇州保衛戰中,用俘獲敵人的“飛爾複來”號船攻擊清軍水師見蘇州城危,28日李秀成退回蘇州。李秀成見蘇州城危,於11月30日撤離,由譚紹光堅守危城。

此時,已發生動搖的郜永寬等太平軍8位將領,私下與程學啟議降,淮軍以生擒李秀成或斬殺譚紹光為條件。蘇州太平軍主帥慕王譚紹光已經知道納王郜永寬、康王汪安鈞、比王伍貴文、宋王周文佳等人陰謀叛亂投敵,因譚紹光自己直屬的軍隊遠比其他蘇州諸王的軍隊少,譚紹光根本無法制止叛亂。

1863年12月4日,中午11點,郜永寬、汪安鈞、周文嘉、伍貴文、張大洲、汪有為、範起發、汪懷武八人一同前往譚紹光的慕王府用餐,餐後,大家來到慕王府開會,譚紹光總結工作後,對一些存有二心的人做了批評,當即遭到汪安鈞的反駁,接著便爭吵起來,突然,汪安鈞從衣服裡撥出刀來,向毫無防備的譚紹光砍去,眾人皆上,割下譚紹光首級。隨後,對譚紹光的部下大肆捕殺,被殺者有1000多人。第二天將譚的首級送至清軍營中,在清軍對首級確認無誤後,郜永寬等人便打開蘇州城門之一的齊門放清軍入城。清軍入城後,又對譚紹光的部屬進行屠殺,死在清軍刀下的譚紹光舊部又有1000多人。到此,投降順利結束。

大功告成後,清軍卻發現蘇州城內的一些異常情況,先是郜永寬等降兵依然沒有剃髮,其次是兵卒中的20多萬中,有10萬人依然裝備精銳,富有戰爭能力;然後是蘇州城內各大街巷都有石堆壘起,設立關卡,這種種跡象是否表明了郜永寬等人的不誠意,隨時在懷疑清廷對他的承諾,為自己回歸太平天國留後路。

聯想到自己的弟弟李鶴章在幾個月前的太倉受降時,因為太平軍的詐降而腿部中彈,差點丟掉性命後,李鴻章不寒而慄,疑心越來越重,最後放棄許諾戈登擔保投降不殺的承諾,冒出了設計處死這八個降將的想法,目的是為防止郜永寬等人的再次叛變。

為了殺死以郜永寬為首的八降將,李鴻章設下宴席,邀請郜永寬等來赴宴,並準備在宴席中將其殺死。在接到李鴻章的邀請後,郜永寬等人欣然允諾,卻不知李合肥設下的是一場要自己性命的鴻門宴。

12月6日,郜永寬在李鴻章設的宴席中出席,八人就座後,開始喝起酒來。酒席間,李鴻章讓身邊的八個武弁手捧紅頂花領的武服遞呈八人,郜永寬等人正要接受時,武弁們隨即撥出腰刀砍殺了郜永寬等八個降將。終於,李鴻章實施了他殺降的行動。

一個半多世紀過去了,往事歷歷,歷史是一面鏡子,大至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正如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所言:“風吹牆頭草,龍忙幫龍,虎勝幫虎,終沒有好下場!”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閱讀今日頭條號羅盤高人的以下文章:

1、洋槍隊老大白齊文:因李鴻章欠薪而調轉槍口效忠太平軍對抗清政府

2、忠王府是太平天國遺存下來規模最大的王府

3、太平天國全盛時期的建國構想,疆域突現了太平天國特色的省

4、“長毛”與“太平軍”稱呼都源於民間,並非是對太平天國的污辱

5、清軍僧格林沁在太平軍北伐戰爭惡戰中讓太平軍俘虜對仗太平軍

中路戰事在蘇州城下進行。8月27日,程學啟部進紮蘇州城東的外跨塘,所部水師開進城東的金雞湖、獨墅湖。南路李朝斌部亦北上配合。淮軍開始對蘇州城發起攻擊。9月23日,李秀成抵蘇州,本欲召集各鎮將商討對策,以求“會司並進”,“合力解京圍、解省困”,但常州守將陳坤書、無錫守將黃子隆部太平軍沒有很好地進行配合,因而淮軍得以“穩紮穩打”地對付太平軍。李秀成只得將駐蘇州的郜永寬等部調往蘇州、無錫交界處,與無錫郊外的李世賢部相街接。因蘇州城四面環水,太平軍憑河修築長牆,牆內又築石壘、土營數十座,南自盤門,北至婁門,聯絡一氣。城內穴地為屋,上面覆板堆土,以禦炮擊。太平軍的防禦工事相當堅固嚴密,因此,程學啟、戈登率部圍攻兩個月,進展甚微。

自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李秀成督軍連日向圍攻無錫的李鶴章、劉銘傳等部淮軍發起進攻,交戰於後宅、梅村、坊前、安鎮一帶。面對太平軍的進攻,淮軍“先以堅壁勿戰挫其氣,繼風滾營並進遏其鋒,在11月間,李秀成又在百瀆港和滸墅關地區發動兩次大戰,都未能取得勝利,李秀成部出擊半個月,非但未能擊敗蘇州、無錫週邊之敵,反而損失不少兵力,因而解救蘇州之圍的意圖就此落空。

11月23日,李世賢部回軍溧陽,11月27日,李鴻章親臨蘇州婁門督戰,清軍在護城河上偷架浮橋,調集炸炮,水陸配合,越河進攻。“常勝軍”則以大炮輪番轟擊婁門太平軍陣地,淮軍在護城河上架設浮橋,水陸配合,越河進攻。經過激戰,城外東、南、西三面的太平軍防禦工事全被毀壞,清軍直迫城下。李秀成太平軍在蘇州保衛戰中,用俘獲敵人的“飛爾複來”號船攻擊清軍水師見蘇州城危,28日李秀成退回蘇州。李秀成見蘇州城危,於11月30日撤離,由譚紹光堅守危城。

此時,已發生動搖的郜永寬等太平軍8位將領,私下與程學啟議降,淮軍以生擒李秀成或斬殺譚紹光為條件。蘇州太平軍主帥慕王譚紹光已經知道納王郜永寬、康王汪安鈞、比王伍貴文、宋王周文佳等人陰謀叛亂投敵,因譚紹光自己直屬的軍隊遠比其他蘇州諸王的軍隊少,譚紹光根本無法制止叛亂。

1863年12月4日,中午11點,郜永寬、汪安鈞、周文嘉、伍貴文、張大洲、汪有為、範起發、汪懷武八人一同前往譚紹光的慕王府用餐,餐後,大家來到慕王府開會,譚紹光總結工作後,對一些存有二心的人做了批評,當即遭到汪安鈞的反駁,接著便爭吵起來,突然,汪安鈞從衣服裡撥出刀來,向毫無防備的譚紹光砍去,眾人皆上,割下譚紹光首級。隨後,對譚紹光的部下大肆捕殺,被殺者有1000多人。第二天將譚的首級送至清軍營中,在清軍對首級確認無誤後,郜永寬等人便打開蘇州城門之一的齊門放清軍入城。清軍入城後,又對譚紹光的部屬進行屠殺,死在清軍刀下的譚紹光舊部又有1000多人。到此,投降順利結束。

大功告成後,清軍卻發現蘇州城內的一些異常情況,先是郜永寬等降兵依然沒有剃髮,其次是兵卒中的20多萬中,有10萬人依然裝備精銳,富有戰爭能力;然後是蘇州城內各大街巷都有石堆壘起,設立關卡,這種種跡象是否表明了郜永寬等人的不誠意,隨時在懷疑清廷對他的承諾,為自己回歸太平天國留後路。

聯想到自己的弟弟李鶴章在幾個月前的太倉受降時,因為太平軍的詐降而腿部中彈,差點丟掉性命後,李鴻章不寒而慄,疑心越來越重,最後放棄許諾戈登擔保投降不殺的承諾,冒出了設計處死這八個降將的想法,目的是為防止郜永寬等人的再次叛變。

為了殺死以郜永寬為首的八降將,李鴻章設下宴席,邀請郜永寬等來赴宴,並準備在宴席中將其殺死。在接到李鴻章的邀請後,郜永寬等人欣然允諾,卻不知李合肥設下的是一場要自己性命的鴻門宴。

12月6日,郜永寬在李鴻章設的宴席中出席,八人就座後,開始喝起酒來。酒席間,李鴻章讓身邊的八個武弁手捧紅頂花領的武服遞呈八人,郜永寬等人正要接受時,武弁們隨即撥出腰刀砍殺了郜永寬等八個降將。終於,李鴻章實施了他殺降的行動。

一個半多世紀過去了,往事歷歷,歷史是一面鏡子,大至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單位,正如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所言:“風吹牆頭草,龍忙幫龍,虎勝幫虎,終沒有好下場!”

更多精彩內容可點擊閱讀今日頭條號羅盤高人的以下文章:

1、洋槍隊老大白齊文:因李鴻章欠薪而調轉槍口效忠太平軍對抗清政府

2、忠王府是太平天國遺存下來規模最大的王府

3、太平天國全盛時期的建國構想,疆域突現了太平天國特色的省

4、“長毛”與“太平軍”稱呼都源於民間,並非是對太平天國的污辱

5、清軍僧格林沁在太平軍北伐戰爭惡戰中讓太平軍俘虜對仗太平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