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詩棲名山」遊棲霞山

遊棲霞山

最高峰頂立, 足底躡鴻蒙①。

一線長江綠, 千岩夕照紅②。

珠泉噴薄霧, 劍石出陰風③。

文字天開古, 茫茫禹跡空④。

蔣敦複(1808-1867) , 字克父, 一字劍人, 自號江東老劍, 江蘇寶山(今屬上海)人。 自幼有神童之譽。 道光二十二年(1842), 英軍入侵, 敦複上書兩江總督牛鑒, 獻策抵禦, 因直言觸犯官員, 險被逮捕, 敦複為避禍而入寺為僧。 鴉片戰爭結束後, 還俗, 浪跡大江南北, 晩年寓居上海, 與當世名士多有交往。 著有«嘯古堂詩集»等。

【注釋】

①躡(nie):踩, 踏。 鴻蒙: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狀態, 這裡指高空。

②一線:棲霞山名勝有一線天, 這裡語義雙關。 千岩:指棲霞山的千佛岩。

③珍泉:指棲霞山的珍珠泉。 劍石:白鹿泉遺址附近側立著一塊灰色的石灰岩山石, 其上有一斜長的黑色縫石條紋, 宛如利劍, 此石因此被稱為青鋒劍, 又稱劍石。

④天開:棲霞山有天開岩。 禹跡:天開岩旁有«禹王碑», 又名«岣嶁碑», 相傳為頌揚夏禹治水功績的遺跡,

上刻古文字, 難以識讀。

【賞析】

作者站在棲霞山最高峰,仿佛把蒼茫的天空踩在了腳下。這自然是誇張的筆墨,有利於放大詩篇的氣勢。遠處的長江在兩岸樹木的映襯下,仿佛一條綠色的長線。千佛岩在夕陽的映照中,如同披上了一層紅色的外衣。頜聯中,作者特意突出綠、紅兩種顏色,從而顯示了棲霞山風景的多姿多彩。頸聯中,作者寫到山上的兩處景點,分別是珍珠泉和青鋒劍。關於後者,相傳乾隆皇帝駐蹕棲霞行宮期間,一日漫遊山中,閑賞山景,行至此處,微覺倦怠,便解下隨身佩帶的青鋒劍,信手掛在岩壁上,閉目小憩,那知醒來後,青鋒劍不翼而飛,而岩石上卻留下了與原劍大小相同的劍影。 乾隆皇帝轉嗔為喜,遂賜名該石為“青鋒劍”。在作者的眼前,珍珠泉正噴薄著霧氣,陣陣陰風從青鋒劍石吹出,這些揉入想像、虛實結合的描寫,更加凸顯了棲霞山的靈秀。詩的後六句,每一句都暗嵌一處棲霞山的名勝,仍能流暢自然,足以體現作者的巧妙用心。

【賞析】

作者站在棲霞山最高峰,仿佛把蒼茫的天空踩在了腳下。這自然是誇張的筆墨,有利於放大詩篇的氣勢。遠處的長江在兩岸樹木的映襯下,仿佛一條綠色的長線。千佛岩在夕陽的映照中,如同披上了一層紅色的外衣。頜聯中,作者特意突出綠、紅兩種顏色,從而顯示了棲霞山風景的多姿多彩。頸聯中,作者寫到山上的兩處景點,分別是珍珠泉和青鋒劍。關於後者,相傳乾隆皇帝駐蹕棲霞行宮期間,一日漫遊山中,閑賞山景,行至此處,微覺倦怠,便解下隨身佩帶的青鋒劍,信手掛在岩壁上,閉目小憩,那知醒來後,青鋒劍不翼而飛,而岩石上卻留下了與原劍大小相同的劍影。 乾隆皇帝轉嗔為喜,遂賜名該石為“青鋒劍”。在作者的眼前,珍珠泉正噴薄著霧氣,陣陣陰風從青鋒劍石吹出,這些揉入想像、虛實結合的描寫,更加凸顯了棲霞山的靈秀。詩的後六句,每一句都暗嵌一處棲霞山的名勝,仍能流暢自然,足以體現作者的巧妙用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