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是真的還是假的?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 早已是家喻戶曉了。 越王在和吳王夫差的戰爭中失敗後, 到吳國的宮中當了3年的奴隸。 被吳王赦免後, 他在屋內掛了苦膽, 吃飯時嘗一嘗, 不用被褥床鋪, 睡到柴火上。

小編查閱記載越王勾踐事蹟的歷史資料, 成書較早的史書是比較可信的, 《左傳》和《國語》這兩本古籍都是戰國時代的人, 利用春秋時代的歷史記載編纂專門記載春秋史實的。

在《左傳》中, 定公和哀公兩個章節中, 曾大量記述越王勾踐的事情。

《國語》也是春秋時各國的史實編纂而成, 它分為上中下三篇, 詳細記載了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戰爭、和後來勝負雙方的詳細過程。

但在這兩本古籍當中, 完全沒有關於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記載。 在時間稍微靠後的《史記》當中, 曾經廣泛搜羅先秦的古籍資料, 訪問歷史遺跡和民間傳說。

在《史記》中的《越王勾踐世家》的章節裡,

司馬遷也僅僅記載了越王勾踐“置膽於坐, 坐臥即仰膽, 飲食亦嘗膽, ”只是說他嘗膽, 而隻字未提臥薪之事。

到了東漢時期, 袁康和吳平所著的《越絕書》和趙曄所著的《吳越春秋》裡, 專門記住了春秋時吳越兩國的史實。 這兩本書在先秦古籍的基礎上, 又摻入了一些小說似的怪誕離奇的傳聞, 其可信程度已大打折扣。

《越絕書》裡既沒有說到臥薪, 也沒有提到嘗膽, 《吳越春秋》裡的感覺歸國外傳裡, 也僅僅說越王勾踐“懸膽於戶, 出入嘗之, 不絕於口。 ”也根本沒有提到臥薪之事。

這樣看來, 嘗膽之事最早出現在西漢的《史記》, 而臥薪之事, 一直到東漢時還沒有任何史書和資料記載。

眾所周知, 臥薪嚐膽是連載一起, 作為一個成語來用的, 這個成語最早實在北宋蘇軾所希爾的《擬孫權答曹操書》中所見, 這是一篇遊戲性質的文章, 書中蘇軾設想孫權在三權鼎立時“臥薪嚐膽。 ”但內容和勾踐毫不相干。

到了南宋, 呂祖謙在《左氏傳說》一書中, 曾經談及吳王夫差有“坐薪嘗膽”之事, 而明朝張溥所著《春秋列國倫》中又說“大差即位,

臥薪嚐膽。 ”

以後, 馬驌在《左傳事緯》書中, 也把臥薪嚐膽說成是吳王夫差所做的事情。 與此同時, 南宋的真德秀、黃震在他們所著的書中, 又說是越王勾踐臥薪嚐膽。 從南宋到明朝, 臥薪嚐膽之事是夫差還是勾踐, 沒有定論。

一直到了明朝末年, 梁辰魚寫的傳奇劇本《浣紗記》, 渲染了越王勾踐的臥薪、嘗膽二事。 清朝初年, 吳乘權編寫了一本通俗易懂的史書《綱鑒易知錄》, 書中寫了此事。

不久, 又刊刻了明末作家馮夢龍寫的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 書中多次提及勾踐的臥薪和嘗膽。 就這樣,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也就越傳越廣。

另一些人認為, 勾踐臥薪之事, 在東漢的《吳越春秋》中還是有記載的:勾踐日夜操勞, 眼睛疲倦的想睡覺(目臥), 但他用苦菜來刺激, 打消睡意。

嘗膽是味覺感覺到苦, 臥薪是讓視覺(眼睛)感覺到苦, 臥薪的目的是在折磨眼睛而非整個身體, 後人把臥薪理解成睡在硬的柴火上, 這是一種誤解。

臥薪嚐膽的故事若是真的, 何以歷史記載卻出現的那麼晚,像是後人所編造和誤傳,若說他是假的,卻有流傳的這麼廣泛,貌似二者都有依據。

何以歷史記載卻出現的那麼晚,像是後人所編造和誤傳,若說他是假的,卻有流傳的這麼廣泛,貌似二者都有依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