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經典誦讀,是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

眾所周知, 我國古代的啟蒙教育就是先生領著誦讀經典, 這種教育方式被我們現代很多人誤認為愚腐, 其實這正是我們民族教育中優秀於西方的方法——道德實踐內求法,

是誕生我國古代大智慧的搖籃。 我國歷史上從有了朝代開始, 最偉大的盛世就是“文景之治”和“貞觀之治”, 這兩個盛世時期不僅是物質極為富足, 最根本的是人們的思想道德水準極高, 社會高度和諧, 才使得萬國來朝, 而他們賴以淨化人們心靈的前者是黃老學說, 後者是遺失了黃學後的《老子》, 這都是有史實可以考證的。 非但如此, 大唐盛世道德教育不但在孩子時代進行, 而且當時達到了全民學習《老子》的盛況, 也正因為這樣, 才開創了天下大同的局面。 這個盛世至今還在發揮著對世界的巨大影響。

經典誦讀教育理念正是我們祖先乃至世界最優秀的教育模式, 既然可以讓我們的祖先具有大智慧,

當然也可以為我們這個時代培養慧智雙運的人才, 我們教育部確定在中小學校開展經典誦讀教育, 這無疑是我們孩子的福音, 相信隨著道德文化的推廣普及, 我們一定可以通過利用祖先的教育方法達到開發後代智慧、復興民族道德的目的。

我們祖先的優秀傳統文化歸根結底就道德文化, 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的應當是《老子.德道經》、《易經》和《大學》、《論語》等。 她們都是具有上善屬性的經典, 富含道德能量。 通過一些中小學校的經典誦讀試點, 證實了這一方法對培養孩子們道德的心靈, 以及開發孩子的慧性具有真實不虛的效果, 近年來, 浙江玉環的中小學校已經完成了從試點到基本普及,

此外全國各地很多的試驗學校都取得了道德教育的豐碩成果, 這說明經典誦讀教育真正是我們民族傳統教育的瑰寶!

而今這個時代正處在道德嚴重缺損, 精神極度空虛而物質相對富足的時代, 人們在享受物質文明的同時, 越來越認識到精神的充實對於生命健康的意義,

習主席多次指示, “要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 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世、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 養浩然之氣, 塑高尚人格, 不斷提高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 還有他一當上主席以後, 第一個使用的關鍵字是“正能量”, 說明對道德的能量性具有深刻的認知, 與古語“德高人自威”是不謀而合的。

習主席還強調領導者要有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自覺和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 “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這兩句成語出自《易經》的乾坤兩卦;“治大國若烹小鮮”, 出自帛書《老子》第二十三章。 而這兩部著作與《黃帝四經》就是傳統道德根文化的代表, 他的身先士卒無疑給我們進一步指明了今後文化興國的方向。

我們應當極早認識到開展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中小學校中大力推廣經典誦讀教育, 在社會教育中也應當同時進行經典誦讀教育, 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充足的精神營養和良好的成長環境, 確保我們的青少年健康茁壯地成長, 此乃民族之幸事, 國家之幸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