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文字緣,文友緣

醞釀許久的小文, 經過幾個鐘頭的夜戰, 終於在天亮時脫稿。 我揉揉發澀的眼睛, 準備走出去清醒清醒。 忽然, 聽見一隻喜鵲在窗外喳喳喳,

歡快地亮著嗓門。 恰在此時, 我收到友明大哥發來的資訊:“祝賀妹妹發表美文《柿樹媽媽》!”我一陣竊喜:真應了“喜鵲叫, 喜事到”的諺語。

說起與友明大哥的相識, 還有一段離奇的故事。

於是, 我迫不及待地點開文章, 認真地讀起來。 散文家就是散文家, 他那走心的文字, 一下子就潛入了我的心底。 他那獨特的為文思路, 使得整篇文章似山溪淙淙。 他把眼中的景, 心中的情, 揉和在一起, 酣暢淋漓地傾注筆端, 躍然紙上。 讀著如泉水叮咚般清新醇厚、樂感十足的文字, 一幅幅立體畫面在眼前鋪展, 讓我如影隨形, 身臨其境。 我陶醉在那梨花帶雨的峨眉風景中, 深深地被這優美的文筆所打動, 又情不自禁地在文後留了言。

留言的內容, 一方面是為文所動, 一方面為前次留言不遜表示謙意。 剛提交幾分鐘, 就看到有人微信邀請我。 我一點接受, 眼前就如閃亮了一抹春光, 加我微信的竟然是王友明!他首先打出了這樣一段話:“謝謝你生動的留言!從你兩次留言中, 能看出你懂文,

幽默, 文釆不錯!”

讀罷此言, 我激動不已。 我不僅感受到友明大哥的寬闊胸懷, 還體悟出他觀察生活有如獵鷹一般的眼睛。 我即刻回言:“您的照片吸引了我, 您的文章感動了我。 今天我真幸運, 腳沒邁出門, 沒花一毛錢, 沒淋一滴雨, 卻領略到雨中峨眉旖旎的風光。 ”

我向來性子急, 還沒見對方回話, 又像連珠炮似地掛了一連串的問號:“我可以叫您大哥嗎?您的美文可以發給我嗎?我可以跟您學習寫散文嗎?”一分鐘後, 友明大哥回復道:“可以, 互相學習!”寥寥幾字, 卻讓我深切地感受到, 他為人的率真品性, 為文的謙遜風格。

由此, 我結識了友明大哥。 我想, 這許是上天對我幾十年嗜書如命, 酷愛寫作的眷顧吧!我吃了顆定心丸似得手舞足蹈。

漸漸地, 我們成了文學戰線上的摯友。 友明大哥慷慨地把自己的文章發給我:《一壺煙水古城西》《醉看黃花嶺》《樂山看大佛》《走進皇城看相府》……他看到眼裡的都是風景, 走到哪裡筆觸就伸到哪裡, 美好就留到哪裡。 他文化底蘊的深厚, 知識層面的寬廣, 還有他的高產與優質, 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這個才上文學幼稚園的文學愛好者, 認真地讀著他那一篇篇經典傳神的美文, 如癡如醉。 每讀完一篇文章後, 與其說是精心留言, 不如說是在寫學習心得。 我在他鋪展的一幅幅山水畫中暢遊, 在字斟句酌的美詞美句裡沉澱, 在情景交融中昇華。 他經典的句段甚至整篇文章都進入了我思想記憶的儲備庫, 新穎的謀篇佈局成了我為文的參考。

友明大哥的寫景散文, 立體畫面感很強, 讀文賞畫的感覺, 讓人心曠神怡, 讀不完賞不夠怎麼也捨不得放下。 每每夜深人靜, 我都會貪婪地在他靈秀老到的文字裡汲取營養。 我真切地感覺到, 讀一文就能上一個臺階, 離夢想就近了一步。 每每與文中的思想內涵產生共鳴, 擦出靈感的火花, 我便抓住時機埋頭寫作。 從而, 一篇篇自己滿意, 讀者喜歡的散文誕生在我的筆下:《故鄉舊事》《走進望仙大峽谷》《難忘帽兒嶺》《故鄉夢》《柿樹媽媽》……這一篇篇文章, 好像都有友明大哥文風的影子。

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友明大哥寫親情的散文, 每一篇都是用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串連起來的, 看似是平鋪直敘, 卻感人至深, 催人淚下。 每每讀文,我就感覺走進了他的精神世界,走進了柴米油鹽的真實生活。《白髮親娘》《父愛深深》《一封家書》《陪伴》《五姨》等等,每一篇都用摯情寫著本真,是從心底裡流出來的文字。所以,他筆下的親情愛情,如高山雪蓮般深沉聖潔。母愛的偉大,父愛的偉岸,夫妻的恩愛,篇篇情透紙背,讀之讓人感懷涕零,潸然淚下。那些細節描寫,瞬間把人帶進場景。這些滿含正能量的文章讓我震憾,給我以啟迪,也為我開啟了寫作這方面文章的一扇窗。學著友明大哥的樣子,我也寫下了《母親節憶母親》《懺悔》《秋雨瀟瀟》等用情之深的文章。

當然,我知道,和友明大哥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可是,他從來不小看我,始終像導師又似親人般,默默呵護著我的成長。我每發表一文,第一個關注分享的是他,第一個認真留言的也是他。每讀他的留言,我就像一個小學生被老師戴了高帽子,得到老師的肯定表揚那樣心花怒放。一個初學者的文章,裡面的瑕疵肯定很多,而他抓住的都是閃光點,並給予高度肯定評價。我知道,他是在有意激勵我努力前行。我也心有靈犀,暗暗下決心,不能讓他失望,下一篇一定要寫得更好。

2017年7月,由東方散文雜誌社組織的筆會,在山東淄博舉行。我在參會名單上,看到了友明大哥的名字,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我打開他的文章,一遍又一遍地觀看他的照片,生怕見面認不出他來。我在心裡謀劃了多次,想像著與他見面時,一定要當面向他表示感謝,感謝他對我的幫助和鼓勵。可當我風塵僕僕地趕到萬鵬大酒店門前,他的真人站在我對面,我一下子卻愣在了那兒。我看到的是一位有著軍人的堅毅灑脫和文人儒雅風度的中年男子,與照片上相比,簡直是判若兩人。我囁嚅了半天才說:“哥,您真年輕!照片上的您與真人可是要大好幾歲啊!”他爽朗地笑了笑,啥話也沒說。望著友明大哥的笑臉,我以前想好的感謝話,一句也沒有說出來。

在這次筆會上,我當面向友明大哥請教。他深情地告訴我說:“散文就是生活的寫真,真情實感是散文的靈魂。”說心裡話,友明大哥的文章,不僅文字讓我賞心悅目,更重要的是在人格修養上給了我啟迪與影響。

我酷愛文學,但白天繁事纏身,讀文,寫作,留言都擠到晚上。這樣以來,我每晚都沉浸在讀文寫文中,一度冷落了枕邊的人。丈夫一覺醒來,見我還在手機上勤奮用功,對他的問話置若罔聞,便說出一些嗆人的話,讓我無言以對。我把與友明大哥的微信對話,完整地複製轉發給他。他讀著友明大哥似導師似兄長般,一次次對我指點鼓勵的話語,也受到感染和啟發。

那天,當我讀完《挽住老伴的胳膊》一文,我更真切地認識到:生活中的友明大哥感情專一,對妻子一往情深。他對家庭高度負責的作風,讓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在文後留言:“讀著哥哥溫馨的文字,又一次被您的真情感動。嫂子好幸運,今生有緣遇到您;嫂子好幸福,老來有您相伴相扶!讀著文字我仿佛看到您挽著嫂子的胳膊逛商場,過馬路的情景。說來慚愧,我也有一位愛我的丈夫,但由於煩事纏身,我從來沒有好好回應過他的照顧相扶。深切感到:夫妻間也該感恩,想著對方的恩,惦著對方的情,相互扶持,幸福才能到永遠。”丈夫也讀了此文,看了我的文後留言說:“你真該向這位王大哥學習學習,看人家是怎麼對待老伴的。誰和你一樣,才寫了幾篇小文,就忙得感情生活變成了木頭人。”丈夫的話嚇了我一跳,也驚醒了我。我也真正理解了,友明大哥文寫得真情,是因為他真情地愛生活,愛身邊的人,他的文就是真實生活的歌吟。

選擇了文學夢想,就意味著前方有一路的辛苦,沒有水滴石穿的耐力,就別想有所建樹。這是讀友明大哥文章的又一感悟。

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友明大哥發給我的文章,已不能滿足我閱讀的需求,我開始在網上搜索下載他的文章。等我讀完了他的隨筆《我的筆耕之路》,我明白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真正含義。為了實現文學夢想,友明大哥何止是十年磨一劍啊!他駕馭文字的真本事,是鐵杵磨針般地歷練出來的。

友明大哥從走進軍營始就拿起了筆,一次次退稿也沒有灰心,被窩裡手電筒的微光下,豬圈旁臭味難聞的路燈下,都曾留下了他勤奮夜讀的身影。部隊簡易書桌旁,多少次奮筆疾書啊,連書桌邊都磨破了皮,手指頭因握筆起了老繭,母親的病床邊也變成著文的場地……他一篇篇發表作品,一次次獲得榮譽,那都是用汗水和淚水泡出來的啊!

我曾經多少次向友明大哥請教,他總是樂呵呵的有求必應。每當我在創作中頭疼理不清頭緒時,他總會伸出援助之手,幫我一把。我決定寫家鄉那棵紅柿樹,在腦子裡構思了多少遍,等我把龍畫成形,那個眼睛我按了好幾次,都感到文章是有眼沒神。我把文發給了友明大哥,一個鐘頭後,改好的文章發了回來。我驚奇地發現,他改動的幾筆,都是我糾結不能定奪的地方,他擬的題目真是畫龍點睛,達到了一線穿珠,使文章有了靈魂。我正在為友明大哥的文思敏捷而感歎時,他又給我發了一條信息:妹妹,“㮋”是什麼字,連互聯網上都找不到!我仔細一看,不由得臉紅了,因我粗心,把字的結構弄錯了。他心細如發,為文一絲不苟的態度,又一次感動了我。想到他每天寫文,改文,給文友留言,工作量那麼大,而為我這樣的一個文友,這麼上心負責任,感激之情如翻江倒海般在心中湧動。我試著給他發了個小紅包,請他喝杯茶,而他馬上“翻臉”了:“妹妹,一筆能寫出一個王字來,我們是一家人,跟你哥哥還這麼客氣?”我無言以對,唯有讓淚水浸滿眼窩。

有一次,我與友明大哥同天同台發文,一位文友打趣地說:“王哥、王姐,你倆是不是多年失散的兄妹?”我留下了真心話:“他就是我的親哥哥。親哥哥也沒有他對我這麼好!”友明大哥看到後,留言說:“妹妹繆誇了,希望你能超過哥哥。”我說:“恐怕妹妹沒那本事,就是超過了,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我慶倖,今生有緣,結識了友明大哥;我自豪,我有一位連小猴子都喜歡的本家大哥!

這種文緣,我將倍加珍惜,直至生命的終點!

作者簡介: 王小燕,山西運城垣曲縣人,退休教師。山西省女作協會員,垣曲作協會員。喜歡文學,多年筆耕不輟。多篇文散見雜誌及網路平臺。

每每讀文,我就感覺走進了他的精神世界,走進了柴米油鹽的真實生活。《白髮親娘》《父愛深深》《一封家書》《陪伴》《五姨》等等,每一篇都用摯情寫著本真,是從心底裡流出來的文字。所以,他筆下的親情愛情,如高山雪蓮般深沉聖潔。母愛的偉大,父愛的偉岸,夫妻的恩愛,篇篇情透紙背,讀之讓人感懷涕零,潸然淚下。那些細節描寫,瞬間把人帶進場景。這些滿含正能量的文章讓我震憾,給我以啟迪,也為我開啟了寫作這方面文章的一扇窗。學著友明大哥的樣子,我也寫下了《母親節憶母親》《懺悔》《秋雨瀟瀟》等用情之深的文章。

當然,我知道,和友明大哥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可是,他從來不小看我,始終像導師又似親人般,默默呵護著我的成長。我每發表一文,第一個關注分享的是他,第一個認真留言的也是他。每讀他的留言,我就像一個小學生被老師戴了高帽子,得到老師的肯定表揚那樣心花怒放。一個初學者的文章,裡面的瑕疵肯定很多,而他抓住的都是閃光點,並給予高度肯定評價。我知道,他是在有意激勵我努力前行。我也心有靈犀,暗暗下決心,不能讓他失望,下一篇一定要寫得更好。

2017年7月,由東方散文雜誌社組織的筆會,在山東淄博舉行。我在參會名單上,看到了友明大哥的名字,激動的心情溢於言表。我打開他的文章,一遍又一遍地觀看他的照片,生怕見面認不出他來。我在心裡謀劃了多次,想像著與他見面時,一定要當面向他表示感謝,感謝他對我的幫助和鼓勵。可當我風塵僕僕地趕到萬鵬大酒店門前,他的真人站在我對面,我一下子卻愣在了那兒。我看到的是一位有著軍人的堅毅灑脫和文人儒雅風度的中年男子,與照片上相比,簡直是判若兩人。我囁嚅了半天才說:“哥,您真年輕!照片上的您與真人可是要大好幾歲啊!”他爽朗地笑了笑,啥話也沒說。望著友明大哥的笑臉,我以前想好的感謝話,一句也沒有說出來。

在這次筆會上,我當面向友明大哥請教。他深情地告訴我說:“散文就是生活的寫真,真情實感是散文的靈魂。”說心裡話,友明大哥的文章,不僅文字讓我賞心悅目,更重要的是在人格修養上給了我啟迪與影響。

我酷愛文學,但白天繁事纏身,讀文,寫作,留言都擠到晚上。這樣以來,我每晚都沉浸在讀文寫文中,一度冷落了枕邊的人。丈夫一覺醒來,見我還在手機上勤奮用功,對他的問話置若罔聞,便說出一些嗆人的話,讓我無言以對。我把與友明大哥的微信對話,完整地複製轉發給他。他讀著友明大哥似導師似兄長般,一次次對我指點鼓勵的話語,也受到感染和啟發。

那天,當我讀完《挽住老伴的胳膊》一文,我更真切地認識到:生活中的友明大哥感情專一,對妻子一往情深。他對家庭高度負責的作風,讓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在文後留言:“讀著哥哥溫馨的文字,又一次被您的真情感動。嫂子好幸運,今生有緣遇到您;嫂子好幸福,老來有您相伴相扶!讀著文字我仿佛看到您挽著嫂子的胳膊逛商場,過馬路的情景。說來慚愧,我也有一位愛我的丈夫,但由於煩事纏身,我從來沒有好好回應過他的照顧相扶。深切感到:夫妻間也該感恩,想著對方的恩,惦著對方的情,相互扶持,幸福才能到永遠。”丈夫也讀了此文,看了我的文後留言說:“你真該向這位王大哥學習學習,看人家是怎麼對待老伴的。誰和你一樣,才寫了幾篇小文,就忙得感情生活變成了木頭人。”丈夫的話嚇了我一跳,也驚醒了我。我也真正理解了,友明大哥文寫得真情,是因為他真情地愛生活,愛身邊的人,他的文就是真實生活的歌吟。

選擇了文學夢想,就意味著前方有一路的辛苦,沒有水滴石穿的耐力,就別想有所建樹。這是讀友明大哥文章的又一感悟。

隨著閱讀量的增加,友明大哥發給我的文章,已不能滿足我閱讀的需求,我開始在網上搜索下載他的文章。等我讀完了他的隨筆《我的筆耕之路》,我明白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真正含義。為了實現文學夢想,友明大哥何止是十年磨一劍啊!他駕馭文字的真本事,是鐵杵磨針般地歷練出來的。

友明大哥從走進軍營始就拿起了筆,一次次退稿也沒有灰心,被窩裡手電筒的微光下,豬圈旁臭味難聞的路燈下,都曾留下了他勤奮夜讀的身影。部隊簡易書桌旁,多少次奮筆疾書啊,連書桌邊都磨破了皮,手指頭因握筆起了老繭,母親的病床邊也變成著文的場地……他一篇篇發表作品,一次次獲得榮譽,那都是用汗水和淚水泡出來的啊!

我曾經多少次向友明大哥請教,他總是樂呵呵的有求必應。每當我在創作中頭疼理不清頭緒時,他總會伸出援助之手,幫我一把。我決定寫家鄉那棵紅柿樹,在腦子裡構思了多少遍,等我把龍畫成形,那個眼睛我按了好幾次,都感到文章是有眼沒神。我把文發給了友明大哥,一個鐘頭後,改好的文章發了回來。我驚奇地發現,他改動的幾筆,都是我糾結不能定奪的地方,他擬的題目真是畫龍點睛,達到了一線穿珠,使文章有了靈魂。我正在為友明大哥的文思敏捷而感歎時,他又給我發了一條信息:妹妹,“㮋”是什麼字,連互聯網上都找不到!我仔細一看,不由得臉紅了,因我粗心,把字的結構弄錯了。他心細如發,為文一絲不苟的態度,又一次感動了我。想到他每天寫文,改文,給文友留言,工作量那麼大,而為我這樣的一個文友,這麼上心負責任,感激之情如翻江倒海般在心中湧動。我試著給他發了個小紅包,請他喝杯茶,而他馬上“翻臉”了:“妹妹,一筆能寫出一個王字來,我們是一家人,跟你哥哥還這麼客氣?”我無言以對,唯有讓淚水浸滿眼窩。

有一次,我與友明大哥同天同台發文,一位文友打趣地說:“王哥、王姐,你倆是不是多年失散的兄妹?”我留下了真心話:“他就是我的親哥哥。親哥哥也沒有他對我這麼好!”友明大哥看到後,留言說:“妹妹繆誇了,希望你能超過哥哥。”我說:“恐怕妹妹沒那本事,就是超過了,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我慶倖,今生有緣,結識了友明大哥;我自豪,我有一位連小猴子都喜歡的本家大哥!

這種文緣,我將倍加珍惜,直至生命的終點!

作者簡介: 王小燕,山西運城垣曲縣人,退休教師。山西省女作協會員,垣曲作協會員。喜歡文學,多年筆耕不輟。多篇文散見雜誌及網路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