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百年華誕,1945年,吳祖光首發《沁園春雪》

重慶《新民報》晚刊

1945年11月14日《新民報》晚刊

毛詩原稿手跡

吳祖光回憶文章發表在《新文學史料》上

1945年8月28日, 毛澤東從延安飛抵重慶, 8月30日, 毛在住地桂園分別會晤柳亞子、陳樞銘、沈鈞儒、王昆侖、傅斯年等人。 柳與毛可謂是是故人重逢。 他們相識於1926年5月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 當時毛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 柳則是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 此番重逢, 柳亞子桂園會晤歸來後, 激動不已, 當晚即作七律一首——《八月二十八日聞潤之來渝, 三十日下午相見于曾家岩畔, 賦贈一首》:“闊別羊城十九秋, 重逢握手喜渝州。 彌天大勇誠能格, 遍地勞民亂倘休。 霖雨蒼生新建國, 雲雷青史舊同舟。 中山卡爾雙源合, 一筆昆侖頂上頭。

9月6日, 毛由周恩來與王若飛陪同來到柳亞子寓所, 賓主暢談一個多小時。 柳亞子當時正在著手編纂一本《民國詩選》, 欲將毛七律《長征》選編入冊, 在當時毛的詩詞並沒有公開發表過。 柳亞子根據社會上的傳抄本抄錄了一份, 又請毛親筆書錄, 以便校正傳抄中的錯誤。 毛沒有抄錄《長征》, 卻將一首作於1936年的《沁園春·雪》贈給了柳亞子。 1945年10月7日, 毛給柳回信“亞子先生吾兄道席:初到陝西看見大雪時, 填過一首詞, 似于先生詩格略近, 錄呈審正。 ” 隨即毛便用“第十八集團軍重慶辦事處”信箋題寫了《沁園春.雪》詞, 與信一同寄給了柳亞子。

《沁園春·雪》寫於1936年。 長征到達延安後, 2月5日, 毛住在清澗縣袁家溝, 這裡東距黃河20華里, 山巒起伏, 溝壑縱橫,

河流交錯。 1936年初, 陝北普降瑞雪。 2月6 日, 再次飄灑了一場大雪, 皚皚白雪把袁家溝裝扮的分外妖燒, 2月7日深夜, 毛即興寫下了詩詞一首《沁園春·雪》。

柳亞子收到信和詩詞後發現信箋上的題詞沒有題上下款。 深諳書法墨寶收藏之道的柳亞子不想留遺憾, 於是準備好紀念冊, 請毛再題寫一遍。 果然, 這次題寫在柳亞子紀念冊上的了《沁園春.雪》就加上了“亞子先生教正”的上款和的落款。 後柳亞子又請篆刻家曹立庵連夜刻了兩方印蓋於款後。

柳亞于先生拿著這兩幅詩詞後, 心情非常激動, 多次約友人孫陵、于去疾、程德如、周廣廠、羅沛霖、尹瘦石等前來觀看這兩幅墨蹟, 聚談詩賦。 1945年10月21日, 在尹瘦石的再三請求下, 柳亞子忍痛割愛, 將題寫在“第十八集團軍重慶辦事處”信箋上的《沁園春·雪》贈予了尹瘦石。

柳亞子又反復吟誦這首詞章, 情不能抑, 詩興激揚, 以“次韻潤之之詠雪作”為題, 填詞《沁園春》一首為和:廿載重逢, 一闋新詞, 意共雲飄。 歎青梅酒滯, 餘懷惘惘;黃河流濁, 舉世滔滔。 鄰笛山陽, 伯仁由我, 拔劍難平塊壘高。 傷心甚, 哭無雙國土, 絕代妖嬈。 才華信美多嬌, 看千古詞人共折腰。 算黃州太守, 猶輸氣慨;稼軒居士, 只解牢騷。 更笑胡兒, 納蘭容若, 豔想濃情著意雕。 君與我, 要上下天地, 把握今朝。

柳亞子做出這首和詞後, 本來連同原詞一同送到《新華日報》要求發表。 考慮未征得毛本人同意, 《新華日報》於是採取折衷辦法, 先將柳亞子的和詞發表。 《新華日報》發表了一首柳亞子所作《沁園春·雪》的和詞, 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報上有“和詞”,卻見不到所和對象,有興趣者便急於找到未發表的原詞欣賞。

吳祖光當時也是諸多好奇者之一,他反復打聽,很快從自己的朋友、畫家黃苗子處抄到一份《沁園春·雪》的詞稿。吳祖光看到這首詞後,馬上認為:“從風格上的涵渾奔放來看,頗近蘇辛詞派,但是找遍蘇辛詞亦找不出任何一首這樣大氣磅礴的詞作;真可謂睥睨六合,氣雄萬古,一空倚傍,自鑄偉詞。”他認為:“這樣的稿件是可遇難求的稿件,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的稿件啊!”

1945年11月14日,吳祖光以《毛詞·沁園春》為題,率先在重慶《新民報》副刊顯著地位,並加“按語”向社會公開發表此詞。

據黃苗子說,他是從王昆侖處抄到的,不過其中有缺漏之處。當時重慶還傳出其他手抄本,吳祖光又從另外兩處抄到此詞,將三稿相對,終於得到一篇完整的但個別字句尚有出入的詞稿。但首次披露的“毛詞·沁園春”中,雖然詞句上完整,但個別字尚有出入,如:“共比高”應為“試比高”,“山河”應為“江山”,“稍欠”應為“稍遜”,不過也基本符合原意。

《新民報》首次披露後,”立刻轟動山城。11月28日《大公報》轉載了毛唱柳和的兩首詠雪詞後,全國各大城市許多民營報紙也爭相轉載,廣為流傳。(宋漢曉)

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報上有“和詞”,卻見不到所和對象,有興趣者便急於找到未發表的原詞欣賞。

吳祖光當時也是諸多好奇者之一,他反復打聽,很快從自己的朋友、畫家黃苗子處抄到一份《沁園春·雪》的詞稿。吳祖光看到這首詞後,馬上認為:“從風格上的涵渾奔放來看,頗近蘇辛詞派,但是找遍蘇辛詞亦找不出任何一首這樣大氣磅礴的詞作;真可謂睥睨六合,氣雄萬古,一空倚傍,自鑄偉詞。”他認為:“這樣的稿件是可遇難求的稿件,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放棄的稿件啊!”

1945年11月14日,吳祖光以《毛詞·沁園春》為題,率先在重慶《新民報》副刊顯著地位,並加“按語”向社會公開發表此詞。

據黃苗子說,他是從王昆侖處抄到的,不過其中有缺漏之處。當時重慶還傳出其他手抄本,吳祖光又從另外兩處抄到此詞,將三稿相對,終於得到一篇完整的但個別字句尚有出入的詞稿。但首次披露的“毛詞·沁園春”中,雖然詞句上完整,但個別字尚有出入,如:“共比高”應為“試比高”,“山河”應為“江山”,“稍欠”應為“稍遜”,不過也基本符合原意。

《新民報》首次披露後,”立刻轟動山城。11月28日《大公報》轉載了毛唱柳和的兩首詠雪詞後,全國各大城市許多民營報紙也爭相轉載,廣為流傳。(宋漢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